解放思想 担当实干推动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学员学习鹿心社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9-12-13本刊编辑部
□ 本刊编辑部
创一流营商环境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
陈 琨(第19期区管干部进修班学员、自治区政府督查室主任)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狠抓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与先进省区市相比,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广大企业期望,还有明显差距。一是重点指标差距较大。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调查的营商环境重点指标,自治区和部分市多项指标与全国先进地区差距明显。对大量涉及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事项的指标情况不明。二是政策措施落地难和政府承诺不兑现。有些部门依旧把对方的许可和审批设为前置条件,让企业左右为难;一些单位和部门对政策解读不到位、跟踪不及时,存在滥解读、乱收费现象;政府及部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导致一些企业投资建设的项目长期无法推进。三是政务服务硬件条件落后。部分市、县政务服务大厅建设滞后,面积不达标,部分行政审批部门没有进驻服务大厅,一些已进驻的部门存在“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问题;没有形成全区政务“一张网”,“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能够并联审批的事项不多。四是一线和终端服务力量薄弱。各地不同程度存在政府部门服务意识欠缺,业务能力不强,窗口人员力量不足等问题。五是中介服务市场不规范、标准不公开。“红顶中介”还普遍存在于一些服务行业和领域,部分行业的事项必须要到指定的中介服务机构办理,且收费标准不一致。六是供需脱节问题比较普遍。政府部门所提供的部分服务与群众和企业所需服务脱节,一些惠民惠企政策与群众和企业需求不够契合。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创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瞄准一流水平、坚持最高标准、聚焦靶心发力。
一是突出重点,及时破题。围绕我区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指标百日攻坚行动提出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聚焦短板和弱项、痛点和堵点,逐条逐项推进落实,确保今年6月底前7项重点指标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在此基础上,今年底前实现所有指标达到全国前列水平。
二是全面梳理,摸清底数。营商环境涉及的所有政府职能部门都不能置身事外,要进一步完善公布部门权力、市场准入负面、中介服务事项、各类证明事项、各类行政许可证件、职业资格许可认定等六张清单,做到目录之外无审批。对保留的审批事项,认真进行方式流程优化再造。
三是完善政策,强化执行。畅通企业与政府沟通渠道,健全工作机制,倾听汲取企业和群众意见建议,出台的政策更接地气。强化政策执行,对已经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核实,抓好政策宣传和落实兑现,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对各地政府承诺不兑现的典型问题进行集中梳理整治。
四是加大投入,筑牢支撑。加快构建政务服务“一张网”,全面构建纵向全贯通、横向全覆盖、业务全流程、部门全协同、效能全监管的广西数字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推进各类服务事项全流程网上运行。加大对贫困地区县级政务服务大厅标准化建设支持,力争2020年全区各县级政务大厅建设面积全部达标。
五是强化终端,优化服务。服务力量向窗口倾斜,大力加强办证大厅窗口建设,制定实施规范化服务标准,把年纪轻、业务精、反应快、态度好的工作人员充实到一线窗口。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日常考核,在窗口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相关制度。
六是科学考评,完善体系。建立营商环境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出台自治区、市、县、乡四级不同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和标准,倒逼各级各部门强化“抢、跑、赶、超”意识。强化督查考核,利用绩效考评、“红黑榜”、新闻媒体曝光、约谈、问责激励等手段推动问题整改工作落实。
抓好高质量招商引资
毛华慧(第40期中青干部培训班学员、河池市投资促进局局长)
近年来,我区招商引资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存在质量不高,一般项目多、高端项目少,中小项目多、大项目少,内资项目多、外资项目少,签约项目多、落地项目少等问题。对此,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提出要“突出重点、创新方法、提高实效、强化保障”四个方面的工作要求。这为我们抓好高质量招商引资指明了方向。
一是解放思想,拓展招商工作平台。针对现有招商部门存在的行政化弱点,应借鉴贵州、深圳等地经验,成立地方投资控股发展集团,作为强大的外脑和有形的手,使人、财、物“活起来”,把资金转化为资本、把补贴转化为基金、把服务转化为创投等等,实现专业的规划产业布局,服务招商企业、培育产业基金、投资“独角兽”企业等等,走市场化专业化路子,最终实现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集群。
二是集结力量,选派“特种部队”开展招商工作。充分利用“东西协作”“大湾区”规划等产业转移契机,建议从各县区、市直部门委派一批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到珠三角地区挂职,专职负责招商引资和项目对接工作,常态化对接企业、商会、协会等,并重视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锻炼、发现、重用干部,形成激励导向。
三是用足政策,优化外资外商投资环境。充分利用自治区、设区的市立法权,在全国人大最新通过的《外商投资法》框架下,因地制宜,解放思想,通过地方立法,打造环境更宽松、政策更优惠、条件更便利的外资投资环境。
四是挖掘优势,依托大学资源推进产业园建设。大学产业园是新兴产业孵化的摇篮,其能量和前景不可估量。要依托大学资源推进产业园建设。
五是上下协同,形成区市县三级联动工作格局。产业项目往往涉及差异化规划、多级审批、指标调配等具体问题,容易各自为战,导致消耗竞争、落地开工难、项目推进慢等问题比较多,三级联动格局可以在效率和质量上发挥关键性作用。
提升财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水平
骆平原(第40期中青干部培训班学员、来宾市财政局局长)
近年来广西财政收入和GDP一样,在全国排位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其中,2018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排全国第27位,差距有被拉大的趋势。在对标对表财政方面,广西财政形势不容乐观。要抓住关键,聚焦发力;向上借力,助推发展,切实提升财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水平。
一是注重财政收入高质量发展。在打造工业树、产业林取得成效的过程中,要注重产出效益,充分体现经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实现税收收入为导向抓工业、产业项目,形成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助推我区财政收入的高质量发展,提高我区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降低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逐步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其他先进省市的差距。
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调控职能作用。全力落实好中央、自治区出台的减税降费优惠政策,让企业实实在在地受益,进一步激发实体经济发展活力。改变支出项目只增不减的固化格局,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削减取消低效无效支出项目,将调整出来的资金用于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我区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结合我区产业发展战略,定向精准实施更大减轻企业负担的财税,以及电、气、运等要素优惠保障的政策措施,切实优化我区财税营商环境,做优、培育我区优势产业、新兴产业。
三是全力争取增加我区转移支付。深入研究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和我区的特殊情况,努力把我区“老、少、边、山、穷、库”的特点,作为一般性、普遍性问题纳入中央对我区一般性转移支付范畴,提高我区各级落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财力保障能力。落实各部门申报中央专项转移支付及使用管理的主体责任,以问题为导向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补齐制约我区发展领域的短板。
四是全面提高预算绩效。经济财政困难时期更要提高预算绩效,用更少的钱办成预期的事、用同样的钱办好更多的事。要建立涵盖绩效目标管理、绩效监控管理、绩效评价管理、评价结果应用管理的管理制度,使预算绩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以绩效评价结果为导向,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形成“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以工业互联网激活发展新动能
张海峰(第40期中青干部培训班学员、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部长)
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强调,要推进改革再深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聚焦发力,加快传统产业二次创业。如何加快传统工业二次创业,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当务之急是加快我区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以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激活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各种消费服务类“互联网+产品”迅猛发展,但在工业方面“树”未成林,难以开出耀眼的花、结下丰硕的果。要助力广西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好互联网的“下半场”文章,抓好工业互联网这个工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的基础。
一是强化智能化、工业互联网顶层设计,建立强有力的组织和资源来推进工业智能化转型。二是加大对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政策支持力度。传统工业智能制造具有难度大、投资大、研发时间长等特点,应加大投入和相关政策支持。三是加快工业互联网“产学研”深度融合。利用好高校科研力量,重视本土人才和资源整合,以项目政策为导向、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高校与企业联合,形成多专业联合研发团队,克难攻坚,加快产品产出和落地,破解科研与产业发展“两张皮”难题。四是立足广西国企信息化公司,创新机制,打造1-2家本土工业互联网产业,助推广西传统工业高质量发展。五是积极推进国有工业互联网公司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试点,提高企业员工主动性。如在业绩考核、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方面进一步放权,这也是传统国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让干部放开手脚干还需更多更实举措
覃元臻(第40期中青干部培训班学员、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处长)
正如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所说,广西发展存在差距和不足,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的差距。自治区党委、政府也一直认识到这个问题,也开展过多次解放思想大讨论,但大多是提要求,没有具体举措,各市各部门在具体工作中还是没有做到很好地解放思想。去年,自治区党委出台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1+6”文件,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解放思想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要从根本上解决干部的思想问题,让干部放开手脚干,还需要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更解放思想的做法,去疴还需猛药。
对标先进地区解放思想,敢于做到不换思想就换人。建议正式出台激励干部解放思想的文件,明确必须解放思想的情形。总的要求是对标先进地区,只要先进地区能做的,我们就能做;先进地区创新做的,我们可以学;中央没有明令禁止又有利于发展的,我们就可以创新。对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担当的干部和行为要鼓励、保护,允许出错,给予容错纠错;对不解放思想阻碍发展的干部,要下决心调换,各地领导都要有不换思想就换人的气魄,敢于杀鸡儆猴,才能有利于形成解放思想的良好氛围。
创新绩效考核机制,实行差别化考核和奖励。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进一步改革创新绩效考核机制,以实际成效作为考核内容,以中心工作为重点,差异化、精准化进行考核,避免面面俱到。对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有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成效的给予加分,或直接评为第一等次。目前,我区的绩效奖励差距不大,容易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要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拉开绩效奖的差距,让干得多、干得好的干部有获得感。
提高基层公务员工资待遇,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级部门的所有工作任务都要在基层加以落实,经济发展、党建、社会治安、矛盾调解、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等都要抓。基层干部直接面对老百姓,承担着最重最苦的工作,拿着最低的工资,晋升的渠道少,加之现在考核多、问责多,一些干部不愿意在基层干,申请回城或改非。应给基层干部更多的信任、关爱,增强基层干部扎根基层、安心干事的动力。建议建立基层工作保障机制,特别是注重改善基层干部经济待遇,建立重大专项工作一线补助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加班补助制度等,为干部担当作为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建议逐步提高基层公务员工资,保证基层公务员工资水平与区直、市直持平或略高于区市,形成越艰苦的地方工资越高的工资倒挂机制,激励广大干部到基层工作,消除后顾之忧。
加快实施“东融”战略
林石火(第68期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学员、自治区党委军民融合办秘书综合处处长)
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在全区省级领导和厅级主要负责同志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强调,大力推进开放再扩大,要以东融、南向为重点,以北联、西合为协同,主抓“东融”。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珠江—西江经济带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腹地,无疑是“东融”的主要平台支撑和主战场
自2014年国家批复《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以来,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体制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从我区看,已经步入了从初级目标向中期目标的迈进。下一步如何提升发展,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腹地作用自治区将出台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系列文件分别提出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把珠江—西江经济带全面提升发展到新的水平和高度。在推进过程中,要把握好四个“注重”。
注重共同需求寻找契合。要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需求契合,通过构建完善合作推进机制,厘清共同需求,寻找契合。一方面经济带要清楚粤港澳大湾区需要什么;另一方面要让粤港澳大湾区知道经济带有什么,能做什么,找到共同需求点和契合点以产业转移为例,找准大湾区产业转移投资需求通过加强对接沟通,梳理出大湾区需要转移的产业目录,梳理出经济带能够承接的产业目录,通过精准承接对接,推进与大湾区产业融合,打造工业树、产业林,达到“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效果和目标。
注重对接衔接共建共享。在抓好经济带自身能力提升的同时,要加强与大湾区的规划对接、政策融合、计划衔接,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合作平台建设、体制机制构建等方面,良好合作,共同建设,达到共享。
注重大胆开拓担当实干。经济带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腹地过程中,要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学习大湾区的思维、做法、担当和实干,充分发挥腹地效应。
注重短期与长远结合。我区即将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在推进对接中,要结合即将编制的“十四五”规划,统筹谋划,要将更多的重大项目、重大事项、重大政策列入自治区规划、国家规划。
这家公司更贴心。桂林某公司为鼓励员工健身,员工限期减肥可获相应奖励,最高每减1公斤奖300块钱。有人承诺减重30斤,算下来可获奖4500元。当然,没完成减肥目标的要接受罚款。
解决督查和绩效考评过多过滥问题
郭任飞(第34期少数民族干部进修班学员、柳州市委督查和绩效考评办公室副主任)
近年来,我区充分发挥督查的“利剑”作用和绩效考评的“指挥棒”作用,确保了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督查和绩效考评指标材料、实地检查过多过滥等。尽管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18年10月印发了《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和2019年3月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但文件精神落实不到位,基层减负停留在纸上,干部意见很大。建议参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办法,建立督查和绩效考评“目录管理”和“操作规范管理”制度,以解决督查和绩效考评过多过滥问题。
建立“目录”,精减督查和绩效考评指标数量。建议出台《规范督查和绩效考评管理办法》,对督查和绩效考评一、二、三级指标及内容,实行年度计划和审批报备制度,严格控制督查和绩效考评总量及频次,把减轻基层负担与提高督查和绩效考评质量统一起来。
建立“操作标准”,精减指标内容。对保留的督查和绩效考评指标,逐项审查其评分细则、证明材料和考核办法,建立“操作标准”。没有依据的以下考核内容一律取消:要求下级制定贯彻落实意见和实施细则的、要求层层开会的;要求党委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会的;随意要求基层填表报数层层报材料的;机械要求将领导批示、开会发文、台账记录、工作笔记等作为工作考核标准的;以微信工作群、政务APP上传工作场景截图或录制视频代替对实际工作评价、不合理痕迹管理的;不合理“一票否决”事项的;动辄签“责任状”的。
明确牵头抓总的业务部门。主要负责指标设立的审批、指标实施的监管;以基层为导向,建立基层督查考核记录册,建立第三方评估和抽查机制,对县乡村和厂矿企业学校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确保减少50%以上的目标;以群众评价为结果导向,加大第三方公众评估分值在绩效督查总分的比重,切实逐项开展群众意见整改工作。
建立全区督查和绩效考评大数据管理系统。对清理规范后保留的督查考核内容,用大数据手段管理督查考核指标,建立指标库、评分细则库、年度季度月度考评数据库、公众评议和整改项目库、考评现场图表数据库、考评绩效分析库等专业数据库。减轻基层填写各类表格和证明材料的工作负担,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各级部门开展督查和绩效考评工作效率。
在政策“变现”上下真功夫
赵建壮(第17期县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学员、百色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广西同时享有沿海沿江沿边开放、西部大开发、民族区域自治、革命老区振兴等多重叠加优惠政策。除全国共享的优惠政策外,广西还享有我国特定区域政策,并且还自行制定了系列相关投资优惠政策。国家在综合配套改革、重大产业项目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开放合作等方面明确给予广西诸多政策支持,允许“先行先试”。这些政策非常好,字字千金。但有些政策落地难,不少政策“变现”很不充分。
仅以2015年2月国家批准实施的《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年)》为例。《规划》明确:要弘扬老区革命精神,立足老区比较优势,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支持在交通、产业、金融、扶贫、生态、国土开发与保护等领域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为全国革命老区振兴提供“样板”。所谓“样板”,就是探索、创新、突破,可推行、复制。但调研中发现,经过三年多来的实施推进,规划实施虽取得一定进展,但“振兴”成效不明显。
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在全区省级领导和厅级主要负责同志专题研讨班上指出,“不愿学、不善学、不深学,耳不聪、目不明、心不定,缺乏方向感,工作起来茫然失措、束手无策”“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对中央赋予广西的新使命、提出的新要求,对自治区党委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跟得不紧、吃得不透,抓不到关键”“不研究业务,专业能力欠缺,对本职工作不懂行、不在行、不内行”。一席话可谓“针针见血”。一些干部对上级政策决策没有学懂吃透,学不透势必用不活,照搬照抄。如《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年)》实施,由于学习研究不透,关键环节缺乏配套政策的争取和支持,关键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未能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关键领域探索、创新不足,革命老区“三市”特色优势产业瓶颈突破难,振兴发展难。
做好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要先治内
杨 俊(第29期乡(镇)党委书记进修班学员、灵山县武利镇党委书记)
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是促进广西产业优化升级,发展县域经济的迫切需要,也是大幅度提升广西经济总量,扩大就业的现实需要。充分认识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意义,积极抢抓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必须先治内,方能连外,加快推进,承接吸纳。
一是加快工业园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重点抓好县域工业园建设,推进工业园区的路、水、电和厂房等基础建设,建工业园要建一个成功一个,玉林福绵区通过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吸引了制衣业等一批项目相继落户服装工业区。现在有些私营企业不是一家来投资,而是喜欢与自己周边的朋友一起购买土地办工业园投资企业,以避免重复投资。这个模式利用产业链向上下游招商,从而带动项目多,有利于营造产业的“滚雪球效应”,这是很多县、市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逐步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灵山县武利木业工业园2013年落户29家木业企业就是很好的例子。二是抓好干部招商服务素质的提高。据不少私营企业反映,广西各单位部门一把手服务意识较好,但是下面的一些干部吃、拿、卡、要现象依然存在。要治理这种风气仅凭大会上讲一讲远远不够,必须下大力气整治这种现象,方能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承接吸纳东部产业转移。
基层减负从遏制痕迹主义开始
林 夏(第12期乡(镇)长培训班学员、兴业县卖酒镇镇长)
营造乐于担当实干的良好氛围,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精神,切实让干部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发展抓落实。
痕迹主义在基层泛滥已久,痼疾难除,其实质就是形式主义的新变种。具体表现为过度注重过程管理,忽略结果导向,事事证明,处处留痕,其直接后果是基层干部的大量精力被无谓地损耗;微信工作群、各类过程管理的软件系统和APP应用泛滥,打乱了基层干部正常的工作与休息秩序;为了迎合上级检查台账,工作中避重就轻,投机取巧重痕迹轻实效,其间接后果是上级对下级的考核评价无法反映真实情况,干部的作风和形象在群众心里大打折扣。
造成痕迹主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上级领导对基层干部缺乏基本信任,使基层工作失去了自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一些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抓工作落实缺乏实事求是精神,重布置、轻落实,重督查、轻指导,界限模糊,简单粗暴;部分管理者对互联网工具应用失去尺度,希望借助互联网洞悉一切。
遏制痕迹主义在基层的泛滥须从以下方面着力:一是适当修复上下级的信任关系。尊重基层领导管干部带队伍的内在自觉性,鼓励基层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以最符合基层实际的方法开展工作,不轻易搞“一刀切”。二是弘扬实事求是精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上级领导到基层除了倾听亮点,还要鼓励主动亮丑,正视问题,直面短板,协调各方力量,推动问题解决。三是对互联网工具的应用要适度。前提是科学合理尊重个人意愿;目的是提高效率,多方受益;关键在于防范本末倒置、浮于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