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3+1”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19-12-13郭燕
郭 燕
(江苏省高邮中学,江苏 高邮 225600)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常常会受到地域性的影响而出现教学的差异性,即使在同一个地区,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加上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也会造成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产生差异。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要求教师在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进行创新和革新,不能对所有学生都采取统一的教学目标、内容、评估方法,不能过多地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独特方式和获取信息方法的关照。这样常常会令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不了兴趣,从而产生疲惫感。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寻找符合教学实际情况与学生特点的创新型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阐述新闻“3+1”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希望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新的启发。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部分教师对学生进行的信息技术教学与其生活联系并不大,也就是信息技术所教授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不频繁,因而学生无法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更不会主动积极地去探究学习。纯操作性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理想的调动作用,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操作步骤的教学上,忽略了对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教学内容过于单一,致使学生缺乏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也缺乏教学动力,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2.教学任务缺乏针对性
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给学生布置任务时,对所有学生都布置一样的任务,并没有认识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凸显出来。因为同样的学习任务忽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性,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往往会缺乏深入思考,无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不能将自身的独特性与创意等发挥出来。
3.教学评价不合理
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只是对操作步骤进行单纯讲解,课堂显得枯燥无味,讲解完成后也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未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缺乏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这种单纯以掌握操作技能作为考核指标的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已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认清课程改革的推进思路,贯彻新型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教学评价,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新闻“3+1”教学模式阐述
1.基本内容和优势
新闻“3+1”教学模式是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档节目“新闻1+1”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新闻“3+1”中的“3”表示由3 个学生作为嘉宾,“1”代表的是由1 个学生作为主持人,4个人组成一个节目组合,通过栏目的形式对学习内容进行播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新闻“3+1”,是由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演”组合而成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品质教育,同时还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构建了评价标准,让课堂教学按照先学后导、自主合作、展示评价和达标训练等模式开展。新闻“3+1”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改变,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而教师仅作为指导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和启发学生,促使其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同时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不断提高。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师生相互学习与交流,让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为丰富多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更能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从而促进整体教学效率的提高。
2.新闻“3+1”教学程序
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经过、评价等都制作成教学脚本,按照“收集话题——教师编导——主持人培训——节目播放——观众问答”等环节开展课堂流程,从而形成新闻“3+1”教学的节目单。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课堂内容变为学生小组之间讨论的主题,然后指导小组进行内部分工,明确分工后,鼓励各组成员发挥个人优势与智慧去共同完成任务,并在学生执行过程中给出适当的意见和补充。主持人则担任讲解的重任,向其他同学介绍本组的成员,并阐述本组所研究的主题,阐明选择这个主题的原因以及完成任务的步骤。需要注意的是,主题的选择必须健康积极且内涵丰富,通过使用恰当的编辑工具让作品的主题凸显出来。
三、新闻“3+1”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目前,已有部分高中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了新闻“3+1”教学模式,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这一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也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下面以“设计一个旅行计划”为例,对新闻“3+1”教学模式在这一课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组成“3+1”小组
学生之间的能力、性格、爱好与兴趣都存在差异,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并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在组成“3+1”小组时,可采取教师分配组员的形式,切不可让学生自动成组,否则学生会根据自己平时的喜好,去找与自己关系好的同学组成一组,从而极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比如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为一组,而后进生为一组,这样就会令组与组之间的实力悬殊,不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也不利于分组目标的实现。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每组都要分配1 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2 名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以及1 名后进生,使组与组之间的实力得到平衡。这样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与相互合作,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后进生,而后进生也能够通过相互合作产生学习的自信心,这对其学习习惯的改善是非常有利的。组成小组以后,每个小组都要对组内成员的工作与责任进行明确,明确谁负责搜索信息、谁负责筛选、谁负责制作,最后选出1 名主持人。
2.主题选取
这一任务的布置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利用Internet 搜索信息”“合法下载网络中的文件”“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以后,为检测大家的学习效果,以“设计一个旅行计划”作为学习考核任务,让学生经过组内商量,明确一个旅行的主题,并按照这个主题设计一个旅行计划。旅行的主题多种多样,例如毕业旅行、家庭旅行、美食旅行等,不同的主题,意义也不相同,所需要收集、整理的数据也会不一样,这就需要组内成员将所学到的信息技术灵活地应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中。
3.实践操作过程
若小组选择的主题是美食旅行,地点选择在厦门,则可以“美食、厦门”作为关键词,在百度、搜狐、网易、新浪等网站搜索输入框中输入关键词,再按回车键就可搜到与厦门美食相关的信息。为了使搜索到的信息更为全面,搜索引擎可以进行多种选择,然后一起结合运用。如新浪微博上有很多人在外出旅游或者品尝美食的时候都会拍照上传,也会有美食类相关的话题。所以,学生可在新浪微博的搜索栏中输入“美食、厦门”这两个关键词,去过厦门品尝到当地美味并上传照片与食评的博主的相关信息就会呈现出来,这些信息包括食品名称、店铺名称、店铺地址、价格等。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筛选信息了,因为网上搜索到的信息五花八门,有的美食推荐仅仅是几字评语,而有的则长篇大论,到底什么样的信息才是对作品的制作有帮助的,则需要组内成员共同讨论并决定。比如可以先将厦门口碑较好排名前十的食品的相关信息都一一罗列出来,然后可以制定路线,路线需要根据旅行的天数以及所住的酒店地址进行设计。根据携程、途牛、榛果等APP 上的推荐,对酒店的卫生、服务、评分、周边环境等进行考量后选择最终的入住酒店,再应用百度中的“地图链接”将与美食相关的店铺地址搜索出来,然后制定旅行中每天的出行路线。在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见识与能力上的优势,除了要观察学生的表现外,还要在学生遇到难题的时候给予指点和帮助,或者针对学生的操作给出合理的建议。
4.成果展示及评价
小组成员经过讨论、筛选、评价收集到的信息,确定了整合信息的方案后,将完成计划的设计展现于其他组员面前。小组主持人先进行自我介绍,然后介绍其他组员,最后详细地将旅游计划的设计制作过程向老师和同学们进行讲解,讲解的内容包括确定本组主题的目的、搜索酒店的网址或APP、搜索店铺名称的网址或平台等。每个小组的成果展示结束后,可让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评论,同时教师也针对各个小组的展示成果进行评价。根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如搜索和收集信息的能力、任务完成情况、独立工作的能力、合作意识、成果结论等进行评价,对学生表现良好的方面给予表扬,同时也指出不足,以便学生下次能够注意并改正。给学生布置这一任务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了如何搜索信息以及筛选信息的基础上,根据活动主题对自己所需的信息进行明确,并通过实践操作选择信息来源、获取信息,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网络检索信息的方法去搜集信息并正确评价所获得的信息,从而对网络使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采用新闻“3+1”模式能够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仅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给予引导,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同时将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新闻“3+1”模式也较为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根据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让学生肯定自己与完善自己,逐步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