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富课堂导入方式提升数学教学实效性研究

2019-12-13

成才之路 2019年31期
关键词:悬念情境探究

张 峰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级中学,江苏 苏州 215212)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注重学生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关注其心理变化,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推动教学有效展开,让课堂达到预期效果。基于这一目标,教师就要在传统教学基础上优化课程导入,结合教材精心设计,确保导入的启发性、针对性,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开门见山,突出重点

在传统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吸引学生,往往在导入环节花费太多时间,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开门见山地导入,在教学中直接介绍新课和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到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结构,使得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帮助其明确探究方向。

将这一导入方式运用到教学中,教师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后,就能让其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这种做法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弯弯绕绕,不仅节约了教学时间,还突出了教学重点,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主探究。例如在教学“求曲线方程”的内容时,教师就可采取这一方法,开门见山,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其在短时间内明确学习目标,从而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听课。具体引导时,教师可这样设计导入形式:“上节课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曲线方程的概念,今天就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带领同学们进一步探究,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由此,学生便清楚了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知道在接下来的听课中要侧重在哪些方面重点理解,进而有效把握教学内容。再如,讲到“函数单调性”时,考虑到单调性是函数板块学习的重点,相比其他导入方式,直接导入更具优势,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形成鲜明的认知,从而有利于进一步的探究,教师也可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

开门见山作为一种直接导入的方式,虽然少了一点趣味性,但是很有实效,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明确目标,还能促进学生对要点的理解,进而高效掌握课堂知识。在运用直接导入方式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合理使用,对于有些不适合直接导入的新课则要选择其他方法,以顺利推进课堂进度。

二、承上启下,深化体验

这一导入方式本质上就是一种复习法,在课堂上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和回顾知识点,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导入新课。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增强其学习信心,还能促进新旧知识的结合,最大限度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促进其提高学习效率。

在具体导入时,教师就要结合新课内容,利用较少时间带领学生复习旧知识点,利用两者之间的关联引出新课,以此促进教学顺利展开。如在教学“异面直线”内容时,考虑到学生已经积累了“平行和相交”的知识,教师就可先带领其复习,并借助问题引导:“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有什么关系?”对此,学生会脱口而出:“平行或相交。”这时,教师就可自然导入,由“同一平面”拓展到“空间”:“如果这两条直线在空间内,是否还存在这样的关系?”对于这一问题,学生没有马上回答,而是陷入思考,并且在回答过程中产生了分歧。这时,教师就可抓住学生思考的矛盾点引入新课:“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异面直线。”由此,就激发了学生兴趣,让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展开有关“异面直线”的思考。再如,讲到“反函数”时,教师可采取相同的方法,先让学生回忆函数的内容,之后抓住时机发问引导,在激活其旧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其反向思考,自然导入反函数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于认知有限,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及时鼓励,提供其进一步探究的动力,以此加大导入力度,让新课教学有序展开。

通过这样的导入设计,教师就能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在复习过程中做好新课的铺垫,让其在自主巩固中做好新课学习的准备。这一环节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动态,让其在知识理解的过程中充分领悟知识之间的联系,以衔接好新的知识。

三、设置悬念,培养思维

在一些学生看来,数学学习十分乏味,一部分原因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情节”的设计,仅仅将数学课堂看作是单一教学,过分关注学习结果,导致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失去兴趣,使得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在导入环节进行改善,借助悬念的设置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其在学习中产生疑惑,从而使课堂增添趣味性,让教学达到预期目标。如在教学“等比数列求和”时,鉴于之前刚学过“等差数列求和”,教师为了避免学生混淆,就可借助悬念进行引导。首先,借助情境提问:“现在我是大富翁,要给每个同学发钱!”话音未落,学生就沸腾起来,教师随即继续:“假如我要给你们每人1000 元,但是连续一个月你们要给我利息,第1 天给0.2 元,第2 天给0.4 元,第3 天给0.8 元,总之后一天是前一天的2 倍,以此类推,你们愿意吗?”原本学生觉得自己会有“便宜”,当听到要利息时,学生们就犹豫了,紧接着清楚了付利息的方式,就觉得其中有玄机。这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思考,在有想法后与同桌交流,分析这种方式是否合算。之后在班级讨论,就这一问题展开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巡视,在学生思维堵塞处点拨,并且抓住时机导入新课,将问题的矛头引到“求和”上,以此促进学生探究,让其带着悬念与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由此,就能充分调动学生,让其在悬念驱动下深入探究,展开积极思考,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要点的理解,以此提升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可设置悬念,通过结合实际问题,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在导入环节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让其在问题引领下不断深入探究,以此激发其对新课内容的兴趣。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在关键处点拨引导,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和碰撞。

四、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教师在情境设计时要结合教材内容,立足生活实际展开,借助情境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让其在兴趣驱使下主动思考。

例如在教学“简单的随机抽样”内容时,教师就可联系生活,结合学生已有经验进行引导:“某质检部门要对一家奶粉工厂进行质量检测,看其产品添加剂是否超标,如果你是相关工作人员,你会如何检测?”对于这一问题,学生十分感兴趣,随即开始讨论。在这一环节,教师可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交流,随后在班级讨论,让每个人都有表达交流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给出了不同回答,有的学生说:“可以一个一个检查,这样就能万无一失。”这一想法提出后,马上就有学生反对:“这种做法虽然有效,但是不切实际,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十分浪费时间。”综合这两种意见,就有学生想到了新办法:“如果要检查的对象数量很大,就可抽取一部分进行检查。”这时,教师就可进一步提问并导入新课:“那么应该如何抽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随机抽样’。”这样,学生就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在兴趣驱动下展开思考,不仅强化了对新知探索的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还降低了对“抽样”的理解难度,让整个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通过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其对新课学习内容充满期待,还能给学生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活跃数学思维,促进学科素养的提升。

总之,“导之有道,学之有效”,导入的优化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办法。良好的导入让学生带着兴趣进入学习状态,可以最大限度优化课堂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引导,通过开门见山来突出重点,通过承上启下来深化体验,通过设置悬念来培养思维,通过创设情境来营造氛围,切实突出学生主体,让其在导入环节积极思考,进入最佳听课状态。

猜你喜欢

悬念情境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