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培养学生道德选择前的思维能力摭探
2019-12-13吴宁
吴 宁
(江苏省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0)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是初中生应提高的道德能力之一。笔者认为,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标准,使学生能根据某种道德标准,在不同的价值准则或善恶冲突之间作出自觉自愿的抉择。道德选择能力是主体在后天教育中养成的,其构成要素包括道德选择前的思维能力、道德选择中的实施能力、道德选择后的反思能力。
2018 年12 月,笔者上了一堂道德与法治示范课“正视发展挑战”,对培养学生的道德选择前的思维能力进行了初步尝试。
一、案例描述
1.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前,笔者布置学生完成两项学习任务:一是围绕本框题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二是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从问题与现状、原因与措施等角度思考。
学生对本框题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问既然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没有根本改变,为什么计划生育政策还要适当放开?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者之间有关系吗?等等。然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在小组汇报环节,有些学生展示了自己制作的关于人口问题的微课,对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带来的影响分析非常透彻。
2.话题探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批判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笔者先是列出10 个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将这些问题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在学生提出的问题基础上,设计了两个话题。话题1:中国的二孩政策已放开四年,但新增人口数量一直不如预期。有人建议,应立刻全面放开生育。对此,你如何看待?话题2:既然生活富裕是必然选择,那么为什么不能大量开发资源以实现富裕?
通过合作探讨,学生能够分析归纳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依据国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时事链接)江苏对秸秆焚烧的处理非常严厉,但秸秆焚烧现象每年仍在发生。2018 年6 月1 日,生态环境部卫星遥感监测发现江苏省秸秆焚烧火点一处,位于盐城市响水县,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已将有关情况通报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谁是秸秆焚烧的终结者?请你为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出谋划策。
学生有的从国家角度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加大秸秆焚烧的处罚力度;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高新技术来解决问题;要发展旅游经济,创新利用秸秆。还有的学生从个人角度提出,要坚持绿色生活方式,要提高自身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二、案例解读
1.以无言之教培养学生能力
《庄子·德充符》: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为什么一个在鲁国被砍断一只脚的人,孔子认为他是圣人,甚至自认自己的学识和品行都落在他的后面呢?也许,教育不仅要有孔子诲人不倦般的有言之教,而且还需要王骀的不言之教。
在这节课上,笔者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着无言之教。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建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需要与所读文本之间进行不断的思想交流,从而与文本进行深层次交融,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例如,课前,笔者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先进行文本阅读,并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来进行信息解构和信息归纳。然后,笔者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经验来献计献策。其实,学生思考的时候,就是在与原来的我进行无言的对话,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思考不同的举措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的影响。
此外,多媒体的应用在无言之教中起着重要作用。课堂最后是微课展示,伴随着动听的背景音乐,一张张我国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举措以及成就的照片在相册中展示,加上适时的文字渲染,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些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2.以有言之教培养学生能力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则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问题链的设计和问题链的运用,并引导学生逐步走入问题之中,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内在于教育情境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诘难问疑,对话与交流,能唤醒学生内部潜在的能力。
在问题分类环节,有的学生认为“资源环境危机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属于“是什么”的角度,理由是问题中有“是什么”三个字,笔者反问他,“我国应对环境问题的举措是什么”这一问题也有“是什么”三个字,也是属于“是什么”的层面吗?
又如在小组话题探讨环节,有学生提出应该全面放开生育,因为我国目前出生率仍然很低,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有的学生就立刻反驳道,仅仅是政策的改变不一定会带来出生率的提高,现在有些人不敢生,担心养不起,应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通过对话,学生意识到要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思考问题,对思维对象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考察。在对事物进行分类时,要根据事物的共同性与差异性进行分类,通过比较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此外,还要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在对话中,教师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大胆质疑,同时还要学会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
3.以学生的体悟培养学生能力
海德格尔说过,要真正把握存在的本质,不是运用科学思维,而只能依赖于“思”。笔者认为,这里的思,就是一种体验或者说是顿悟。
道德与法治课不是认知之学而是体验之学,不是对象之学而是心性之学,学生必须靠体验,才能使能力得以培养和锻炼。
这节课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在体验文本的内涵中培养能力;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真实生活中培养能力;通过巧妙设疑,合作讨论,让学生在体验思辨魅力中培养能力。笔者借助多媒体希沃系统,展示我国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举措以及学校开展的一些活动图片,而“出谋划策”活动的开展更是帮助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由课堂延伸到真实的生活之中。在体验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也得到了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