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团场发展的领路人
——记自治区先进工作者赵来疆
2019-12-13十三师工会
□十三师工会
2010年,赵来疆调任十三师火箭农场,他以兵地融合、民族团结共建为抓手,以创建“三个一流”为目标(兵团一流的城镇化团场、兵团一流的商贸服务园区、十三师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依托城镇化建设,加快产业向城镇、园区集中,实现了火箭农场“三化”同步发展。2015年火箭农场实现生产总值2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8∶32∶50,火箭农场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兵团争先进位先进单位、兵团职工多元增收先进团场一等奖等近50项荣誉,赵来疆也获得了“兵团优秀党务工作者”“师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并于2015年2月作为兵团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领导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兵地共建 互融共生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赵来疆带领火箭农场党委一班人,以“融合兵地优势、促进共同发展”为目标,以“互利双赢”为利益结合点,紧紧围绕“四共一联”(经济建设共抓、科学技术共享、文化阵地共建、民族团结共创、社会稳定联防)主动融入兵地共建进程中。
为加快兵地融合发展,火箭农场与哈密市建立了互派干部挂职制度,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结对共建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推进兵地共建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签订了《火箭农场与丽园街道兵地互促共建框架协议》。哈密市丽园街道八一路社区、火箭医院与西山乡医院、园艺七连和陶家宫乡新户村、园艺场与七角井镇开发区等单位结对共建,规划了西戈壁5000亩产业集聚园区,吸引入驻企业20家;先后投资15亿元,建成友好市场、餐饮一条街、国际机电建材城等八个大型市场,为哈密市提供了1800余个就业岗位,吸引周边乡镇(街道)未就业人员近千人,推进兵地共建产业、人才互动聚集。在与哈密市经济带同步式战略发展的基础上,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亿元,兵地协作共同打通了共用共享的前进大道,搭建了火箭新城“三横五纵”的路网骨架,架起了与周边五个地方乡镇的友谊桥梁,带动了周边300余户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村民发展。
夯实团结基石 共谱和谐乐章
近年来,赵来疆始终坚持“没有少数民族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火箭农场的繁荣发展”的理念,通过拓宽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多元增收渠道,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就业。团场实施“拆旧房、立新城”措施,对拆迁的居民进行房屋置换,其中,120户少数民族有了门面房,增加了固定资产性收入。农场先后成立了环卫队、绿化队、城管队、交警队、青年连等相配套的城市服务产业体系,安置233名少数民族零就业家庭和特困家庭人员就业。为支持少数民族从事养殖,农场为近千户庭院养殖户提供贴息贷款5000余万元,安置大量少数民族职工从事养殖业。地方农民的孩子到农场学校上学与农场职工子女同等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在农场医院专门设置了民族病房,共接诊地方少数民族患者2500多人次。
首创无税经营 更新城镇模式
赵来疆站在城镇发展的制高点,积极引导火箭农场城镇建设融入哈密市区域的经济发展圈中,现已形成了“组团发展、快速连接、集中绿化、功能齐全”的城镇发展架构,走出了一条以城建城、无税养城的兵团城镇化发展新模式。
农场实现了由单纯建设新城镇向开发经营新城镇的转变,将城镇建设由国家政府投入转向引入社会资金的多元投入。农场采用BT(建设—转让)、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经营城镇,先后吸纳社会资金16亿元,完成了火箭城区供热、供气、供水、供电等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城镇的供水普及率100%,集中供热达到85%,集中排污达到75%,天然气入户率达到80%。按照“商住结合”的理念,先后完成了数十个标准化小区的建设,共入驻8000户计三万余人。
赵来疆首创了兵团团场无税收经营的新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城区商业功能,发挥集聚效应,规划物流仓储园区,形成机电、物流、汽配、餐饮、农产品批发等8大市场,选商引资100亿元,年销售额150亿元,年产值40亿元,实现社会化就业一万人。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完善城区现代化基础设施,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由过去的10万元,增值到现在的60万元,使国有土地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