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痴·父亲

2019-12-13王霞

兵团工运 2019年3期
关键词:金工旧书

□王霞

我的父亲出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那是一个满是心酸的年代,吃不饱穿不暖,但为了上学,父亲抵抗了多少白眼,忍受了多少饥饿,因为在整个家庭中,谁都不愿承担一个不干活,却要消耗口粮的男人。高中毕业后,确实无钱再上学了,高考的当天,父亲特地跑到县城的高考考场外转了一圈,没有参加高考,挥泪离开了家乡。

父亲的启蒙教育是10岁时,我的爷爷借来的《百家姓》,爷爷用楷书工工整整地抄了一本《百家姓》,既作为家中的毛笔字帖,又学习了中国古代文化。此后爷爷又口授《三字经》,当中博大精深的传统励志典范,至今父亲仍能背诵如流。

随着年龄的增长,明白了“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敬业可以成就未来”的道理,父亲开始由贪玩变成了与书为友,并多方收集书籍。

在父亲爱书历史中,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在一次赶集时,父亲在旧书摊上发现了一本历书,他用自己带的一个作为干粮的饼子,换回了这本书,饿着肚子回家。这本历书保存至今。

父亲最初来到新疆时,在当地红卫厂作了一名钣金工,当时父亲只做了三个月徒弟,师傅就调离了新疆。没有技术怎么办?摆在父亲眼前的难题难不倒他,父亲在邮购部邮购了《钣金工下料展开图法》《钳工基础》等关于钣金工学习的书籍,自己画展开图研究,一遍一遍拿牛皮纸作实验,又是三个月,父亲甩掉徒弟名自己作起了师傅,以此来养家糊口。

后来父亲结婚生子,但由于生活穷困,父亲又自学服装裁剪,我们兄妹的书包及衣服,都是父亲自己动手裁剪缝制的。

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满足家中日常生活需要,父亲又自学了木工,家中的书柜、衣柜及桌椅板凳都是父亲自做的,这在当时是我们家的骄傲。隔壁邻居常常向父亲学习或寻求帮助,而父亲总是热心地帮忙,画图纸,裁衣服,打家具。

父亲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书,爱上了知识。尽管工作繁忙,经济拮据,生存危机,没有经济来源买书,但依旧没有阻隔住父亲对书的热爱,父亲靠借书,边看边记边抄,来满足对书的渴求,对知识的渴望。白天辛苦劳动,晚上用一个墨水瓶做了一盏小油灯,坚持学习,并开始写作。

书给父亲的人生带来了无尽的财富,并改变了当时枯燥无味的生活状态。

工厂里没有阅览室,工资太低,又没有钱买书,这对爱书的父亲来说是一种折磨,为了填补这种空缺,父亲会四处收集旧书,包括任何一张旧报纸,也是绝不肯放过的。每逢捡到旧报纸,父亲总会像收养遗弃的孩子一样,将他们抱回家,认真地为他们清除灰尘,将重要的文章剪贴成册。

日久天长,父亲共剪贴了10多本自家书籍,其中有农业科技、医疗卫生、文学、新拍案惊奇等,这些剪报,成为父亲一笔不可少有的财富。

70年代初,团场看中了父亲的写作功底,再加上文化程度是高中毕业,年近40的父亲,由于工作需要,改行作了一名新闻工作者,这对父亲的人生是另一种开始。父亲勇敢地迎接了挑战,挑灯夜战,自学新闻与写作。当父亲王厚卓的名字,被首次印成铅字时,终于露出了苦恼人的笑。

在新闻采编工作的20年中,父亲被全国各新闻单位采用稿件3000余篇,并被各新闻单位连年评为优秀通讯员、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获奖励达90多次,父亲在新闻事业上的成就,以及被誉为小有名气的记者,这来源于多年读书的积累,以及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父亲的曾用笔名为含辛,其寓意就是父亲的学习生涯饱含了艰辛和心酸。

记得父亲每次到石河子出差办完事,总会在旧书摊上转转,每逢遇上有价值并能买得起的书时,父亲宁可不吃饭,也会将心爱的书买回。

为了多读书,父亲发现废品收购站有许多旧书,就经常到收购站转转,兴高彩烈地抱回一些旧书。这些书有的白天和父亲交流心际,有的夜晚在床边与父亲为伴。父亲的床边一溜摆的都是书,抱书而眠那是常有的事,他们不离不弃陪伴着我的父亲。

退休后的父亲,积极为团场编写《中国民间集成新疆卷、农八师石河子分卷》,其中有父亲写的《顾家沟的来历》《秦始皇和海神》等民间流传故事。

蓦回首,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年愈八旬的父亲痴书依旧,身体的衰老并不代表思想的衰老,至今,父亲从没停止过书的需求,随着生活经济条件好转,父亲终于可以买些想要的书了。□

猜你喜欢

金工旧书
基于新工科背景的金工实习改革及实践研究
疫情背景下的金工网络教学模式探析与实践
旧书
金工之划线问题探讨
钣金工
贴近实战化需求的金工技能竞赛研究
旧书报为什么会发黄
旧书
旧书
旧书们的新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