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社会中的刑事政策与刑法

2019-12-13

法制博览 2019年21期
关键词:机能立场刑法

高 境

甘肃政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中国从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社会转向工业化、城市化社会,从计划经济社会发展为市场经济社会,这是由单一的总体性向着多元化社会发展的表现。但是中国也逐渐成为一个高风险社会国家,国内外各种文化思想相互冲击碰撞,中国传统遭到冲击,此时国家所面临的风险管理压力无疑是巨大的。

一、风险社会我国刑法的立法困境分析

在风险社会下,社会利益的分裂和对立是我国刑法的立法困境,此外法理和政策的对立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刑法的完善。国家立法必须要体现正当性,因此有必要妥善处理刑法理论的原则和维护社会安全秩序的矛盾问题。实现对犯罪圈的合理圈定,明确犯罪化和非犯罪化的界限,此外还要严格制定危险犯和实害犯之间的界限。传统的罪责刑法在风险社会下要向着安全刑法转型,注重对犯罪的事先预防,有效维护社会的安全秩序。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我国刑法是站在结果本位的立场上,同时也坚决恪守传统罪责自负的原则。如果过度追求法典化,就很有可能不符合上述要求[1]。此时刑法就不能实现对实践过程中大量危险犯的有效规制。如果规则的范围不够宽泛,就无法有效应对风险社会出现的新情况,在面对新问题时表现出一定滞后性和被动特征。此外风险社会刑事立法,还必须要面临技术上的诸多难题。就比如说难以实现对危险行为的有效认定,此外也有可能无法预见危险结果,在需要证明传统关系时,无法取得一定明显的效果。

二、风险社会的最本质特征是风险内源性

与传统的工业社会相比,风险内源性是风险社会最根本的特点,也就是说风险的产生与人的决策和行为有很大联系,也可以说风险就是人为创造出来的。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使人类的活动扩大到各个领域,与此同时风险触角蔓延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风险社会的风险首先来自于经济全球化,就比如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其次,社会风险来源于社会矛盾激化,层出不穷的群体事件就是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再次,人们应用新技术的同时,人类有限的能力无法良好应对技术的破坏性因素,核泄漏和交通事故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便是技术风险,而且技术风险是危害最为严重的风险。不管是预测还是控制技术风险,人类的力量都显得非常渺小。另外食品风险也是一种技术风险,食品经过原材料生产、加工、制成品销售这三个环节,最终走向餐桌。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源往往都来自于食品加工领域。

三、刑法机能的变化与形势政策有紧密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就是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强化国家治理能力的工作中,必须要积极适应时代的变化情况,并积极推进现代化。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社会内容。其中刑事政策的发展和刑法机能的变化是其中最为突出和直观的内容。客观来说,刑法机能不可能一成不变,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刑法机能为剥削阶级服务,是他们的统治工具。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刑法的性质和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初始阶段,刑法维护国家和社会的法益,而发展到一定时期之后,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就开始变得较为突出。日后刑法会逐渐增强保护和保障机能。这些机能的产生和变化情况,离不开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影响,同时也与刑法所发挥的作用有很大联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刑事政策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国家对罪行配置的选择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四、刑事政策和刑法二者之间存在对立关系

风险社会中,刑事政策和刑法二者之间存在对立关系,就犯罪事件处理而言,两者在犯罪控制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同时也有不同的侧重点。第一,就作用而言,二者所处阶段有所不同。其中刑法的机能体现了刑法的目的期待,这种期待是抽象的也是虚化的,所处的阶段是目标层面。要想真正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形势政策和立法方案的配合,同时这也恰好说明刑事政策处于操作阶段[2]。第二,二者之间有着不同的立场,就刑法而言,所表现出的机能来源于刑事法律层面,也就是说刑法是站在法治主义的立场上的。而刑事政策是对党和政府意见的表达,此外还包括司法机关的政策性文件。所以说刑事政策的立场不是完全中立的,其中含有一定的政策价值取向,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立场。第三,二者的内容是完全不相同的。区别在于刑事政策是立法和司法的桥梁,而刑法机能则不具备这一中介机能。

五、总结

综上所述,风险社会我国刑法立法困境主要表现在各犯罪事项界限的明确上,风险社会的最本质特征是风险内源性,也就是说社会人类的决策和各项活动导致社会风险的产生,刑法机能的变化与形势政策有紧密联系,但与此同时刑事政策和刑法二者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对立关系,这种对立关系体现在阶段、角色和立场之上。

猜你喜欢

机能立场刑法
人体机能增强计划
过度刑法化的倾向及其纠正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再论机能的刑法解释方法论
刑法适用与刑法教义学的向度
论刑法总则
“三理”机能实验在中医药专科学校教学中的探索
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