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高等会计教育变革与创新
2019-12-13况玉书刘永泽
况玉书,刘永泽
(1.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2.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5)
一、问题的提出
科技在发展,会计要转型。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席卷而来,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例如,2016年,Google开发的阿尔法围棋(AlphaGo)打败全球最厉害的韩国围棋高手李世石。在美国,IBM开发的Watson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准确性达90%的法律咨询。作为一股新兴技术力量,人工智能也给会计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代表性的应用便是财务机器人的出现。例如,德勤与Kira Systems联手推出德勤财务机器人,毕马威利用IBM Watson认知技术提高分析和处理财务数据的能力以及中兴通讯集团成立的财务共享服务(1)虽然不同的学者对财务共享服务定义的描述各有侧重,但作为一种创新的管理模式,财务共享服务的基本含义是:它通过将企业各分散区域或法人的财务业务进行标准化和流程再造,由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统一对其进行处理,达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的[1]。中心,等等。新兴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对目前的会计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会计人员转型迫在眉睫,他们需要在变革的浪潮中形成自身的竞争能力,以应对新的环境和挑战。
会计要转型,教育是关键。技术的发展与会计的转型呼唤会计教育的变革。(2)本文主要讨论高等会计教育的变革问题。当今,技术正在引领经济领域的巨大改变,其变革的速度并没有减缓的迹象。技术的发展不但使得我们彼此沟通和联系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对我们的学习方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我们以往的教育体系大多数是基于工业化时代背景,而不是人工智能时代。信息技术改变人类知识创新与分享的方式,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正在逐渐渗透到整个教育生态之中,对教育理念与管理模式、教学方法与内容、学习方式等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周洪宇和鲍成中[2]称之为第三次教育革命。(3)从人类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视角看,人类教育经历过两次重大的教育革命:第一次教育革命是从原始的个别教育走向个性化的农耕教育;第二次教育革命是从个性化的农耕教育走向班级授课式的规模化教育。如今,第三次教育革命正向我们扑面而来,即从规模化教育走向生态化、分散化、网络化、生命化的个性化教育。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传统的会计培养模式已不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要求,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会计教师都面临着教育变革的巨大挑战。如何制定培养方案和设置相应的课程才能确保学习者从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不确定的未来呢?如何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变革教学方式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人工智能时代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能力?……为此,本文将分析人工智能时代对会计职业发展的影响,然后,考察人工智能时代对高等会计教育的冲击,进而对我国会计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提出一些建议。
二、人工智能时代对会计职业发展的影响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出现改变了会计人员的结构
人工智能时代,随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出现,可以预见一些程序性的会计岗位将被计算机替代,会计人员的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例如,借助图像识别、逻辑程序设计等人工智能技术,财务共享服务可以将影像扫描系统、网络报销系统、财务核算系统和银企互联系统整合起来,以往仅靠知识或程序性的会计工作将被计算机代替,从事这类工作性质的人员不得不面对失业或者转岗的问题。Bob[3]研究发现,福特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财务人员由原来的14 000人骤减到3 000人,并将所有的财务人员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福特全球近30万名员工和125亿美元的销售业务提供财务服务。中兴通讯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Shared Service Center, SSC)后,据中兴通讯测算,财务审核人数由87人减少到43人,总人力成本由原来的619万元减少到316万元,共节约303万元,每个费用单据所耗用的人力成本由每单15.35元降为每单7.83元,每张单据节约人工成本7.52元[1]。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财务机器人的相继出现,存在大量程序性工作的会计将不可避免地发生一场由技术进步推动的变革。
根据我们最近一项调查(4)2018年5月初至8月中旬,通过网络问卷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问卷调查。问卷分为三类,主要针对三类对象:全国及各省市会计领军人才、高校专业任课教师以及MPAcc学员及校友(本科为会计类专业)。下同。结果显示,目前已经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单位占比18.72%,这表明挑战已经来临,我国会计人员已经感受到变革的压力;未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单位占比49.78%,而打算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单位占比31.5%,这表明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多的会计人员面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带来的压力与挑战,传统的基础财务人才需求过剩已成定局,分流和转型已成必然趋势。
针对已经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我们进一步调查被精简掉的财务人员的主要去向。问卷调查统计显示:“离职”人员占比4.41%、“仍在财务部门转做其他工作”的人员占比53.08%、“到本公司其他部门工作”的人员占比42.51%。从目前来看,虽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并未导致大批会计人员失业,但也可以看出,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后,被精简掉的财务人员如果想继续在原单位工作,也必然面临转岗、转部门的压力与挑战。
诚然,会计职业是不会消亡的,但是会计人员出现分化是可能的,对基础会计人员的需求将会减少,其工作将由计算机或财务机器人来完成,这将迫使会计人员关注非程序性或者更加高端复杂的问题。人工智能时代,通过标准化和流程再造,以IT技术为依托,使以前陷入程序性工作的会计人员得以释放,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服务于业务发展和战略决策。
(二)会计工作边界越来越模糊,跨界与融合是大势所趋
人工智能时代也是跨界融合发展的时代,以前分割的工作领域在新技术的深入应用和推广下整合起来了,会计工作边界越来越模糊,跨界融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于增彪等[4]研究指出,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我国会计职业发展存在两种倾向:泛会计化和非会计化。这两种倾向在人工智能时代表现得更加突出。所谓泛会计化,是指按照传统会计,某些不参与会计具体工作的人员如CEO、中层经理和普通员工等现在也参与会计工作。所谓非会计化,是指按照传统会计,某些做会计的人却做了一些不太像会计的事情。所以,现在会计所做的工作很难分清哪些是会计工作,并不像学校所学的专业那么清楚。前述的中兴通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已经实现业财的深度融合,财务人员参与业务活动,支持战略决策活动。中兴通讯向全球派出的财务代表不做会计,但是会将会计数据转化为信息;他们也不制定政策,但是会把政策运用到实际中去,对公司政策提供各种建议等。他们是“业务中的财务专家、财务中的业务专家。”
(三)会计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功能越来越明显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会计领域发生的最为重要的变化是财务业务一体化。这种模式依托新技术的力量,通过财务数据业务化和财务核算集中化,可以有效整合财务处理服务(如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差旅费用、工资和票据),为企业创造巨大的价值。例如,中兴商旅管理系统(Etrip)为全公司员工提供从订票到报销一体化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会计程序将会被启动并参与到业务处理流程中,将财务审核嵌入到商旅管理过程中,从业务运行开始就加强费用管理,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是十分可观的:一是增强了公司整体议价能力。与以往员工分散预订相比,集中管理后,中兴在各航空公司的订票量较大,增强了谈判能力,享受更多的优惠,每年累计可获返点及折扣达1 800万元。二是强化了对员工差旅行为的管控能力,改善了差旅习惯。以往自行采购无法引导员工提前预订机票以采购质优价廉的机票和酒店。集中管理后,Etrip将提前三天同一时段的票价同时显示在系统中,以引导员工提前订票。Etrip上线前平均订票只能提前1天,经过10个月的运营,订票提前到两天,平均折扣降低10%,每年可节约2 300万元。三是资金成本的节约。与航空公司实现月结,并引用企业信用卡进行支付,平均每月票款为1 900万元的流动资金,90天无偿占有银行按照中长期贷款利息(1—3年)5.4%计算,每年可节约300万元的资金成本。Etrip带来的隐性效益也不可忽视,如差旅时间的节约、核算成本的节约以及服务价值的保障。所以,恰当使用互联网新技术,会计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功能会越来越明显。
三、人工智能时代高等会计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会计人才的供给侧与需求侧脱节错位
在人工智能时代,知识型工作所占的比例在迅速增长,结果是人们需要接受比以往更高水平的教育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要求,劳动力市场本身也期待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这无疑对整个高等教育界是一个好消息。然而,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是会计专业学生出现就业难问题,用人单位却找不到他们所需要的会计人才,会计人才的供给侧与需求侧出现了脱节错位的现象。2016年10月底在昆明召开的全国会计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目前两千万会计人员中有近28%没有从事会计工作甚至是失业,而72%的在岗会计人员,人均年收入不到10万元。与此同时,我国有约6 500家小微企业需要会计服务。就业难与用工难并存的背后是供给侧出了问题。根据2018年6月雪球YCY会计行业观察提供的数据,我国初级会计人才中,占比58.01%的人员属于严重供过于求,占比34.1%的人员属于比较供过于求,两者合计占比92.11%。而高级会计人才,占比40.8%的人员属于严重供不应求,占比38.4%的人员属于比较供不应求,两者合计占比79.2%。
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学生在学校学的知识毕业后用不上。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应试教育有关。应试教育一是无法实现“全人教育”,二是导致学生高分低能。应试教育靠的是学生的死记硬背和老师的“满堂灌”。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能力的培养。“老师讲、学生记,老师写、学生抄”是对这一模式的形象注解,其结果是学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在人工智能时代,会计教育应当从培养环境着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能力为核心,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避免供需双方脱节错位的出现。
(二)课堂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是学生课堂听课积极性不高。一个普遍的现象是,教师经常抱怨学生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之类的新技术在课堂上做各种“不相关”的事。人工智能时代,不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四通八达,学习方式多种多样,而且,互联网本身提供了许多优秀的教学资源。面对互联网新时代技术的影响,课堂已不再是唯一获取知识的渠道,被称之为“知识之屋(House of Knowledge)”的学校地位逐渐面临其他知识来源的竞争。如果教师的课讲得不如互联网提供的教学资源好,学生可能就不喜欢在课堂听课,转而去看网络资源。有调查研究显示,上课时经常使用手机的学生占比为32.5%,偶尔使用手机的学生占比为41.3%,两项之和已达73.8%。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是一个普遍存在但没有得到重视的问题。在针对MPAcc学员的问卷调查中,当被问及“在读本科时,你愿意去课堂上课吗” ,大部分同学表示愿意去课堂上课,占比为64.62%;而选择性去上课的占比为32.16%,不愿意去上课的占比为3.22%,这两项合计占比为35.38%,这说明学生愿意去课堂上课的状况并不是很理想。而针对任课教师的调查也同样表明学生出勤率也不是很乐观:受访教师能够“满勤”的占比为53.3%,出勤率“不高”的占比为45.05%,而“大部分不来听课”的占比为1.65%。二是教师越来越难当。环境的变化给会计专业的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他们必须不断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方面进行创新[5]。互联网具有连接、开放、共享等特征,是天然的知识创新、传播与分享平台,所以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已不具备信息优势和知识优势。如果需要教师讲解,其目的应该是使课堂自身更具吸引力,从而使学生不致被网上活动分心。我们另一个针对MPAcc学员及校友的调查,问题是“你认为不去上课的话,你能否通过其他渠道把知识点学会” ,高达80.72%的学生认为不去上课但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知识,由此可见,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是多么的严峻。我们进一步调查了学生不去上课而通过什么具体渠道获取知识,即“通过哪些渠道学会的(网络、自学、考证培训)”,在选项可重复选择的情况下,2 080名学生中通过网络、自学和考证培训获取知识的比例分别为77.74%,79.38%和62.55%。这说明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带给学生替代课堂听课的渠道越来越多,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可能不再那么“伟岸”,教师越来越难当。
(三)教师队伍无法满足人工智能时代的要求
技术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历经口头传播、书写传播、广播和视频、计算机技术,可以看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教育都应用并适应了技术的发展。将人工智能时代与之前时代区分开来的是高速发展的技术,以及人们将以技术为基础的活动融入了日常生活。在最近的10—15年,技术已经越来越影响到大学的核心教学活动。例如,从在线教育、混合式学习、开放学习、慕课等发展趋势来看,在某些方面,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力正在从边缘向中心过渡。然而,Humphrey和Beard[6]发现,教龄、教学任务量等都会影响教师使用在线作业软件的积极性,甚至有些教师会拒绝采用新技术。从这一侧面来看,人工智能时代会计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并不是新技术本身,而是教师采用新技术的能力[7]。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的会计教师很少甚至没有受到教学方法方面的培训,而仅有的一些培训也不足以应对快速发展的技术,无法充分满足人工智能时代教学的需求。目前,高校教师仅在新入职时会接受岗前培训,但是观察发现,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项目几乎没有提到在线教育或者混合式学习,很少讨论新技术对教学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我们以MPAcc学员为对象展开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受访对象在读本科时,学校专业课“没采用”互联网教学方式的占比为33.85%,“部分采用”的占比为56.44%,“全部采用”的占比仅为9.71%;而针对高校教师的调查显示,受访对象所在高校“没采用”互联网教学方式的占比为31.32%,“部分采用”的占比为67.58%,“全部采用”的占比仅为1.1%。这表明我国高校的教学模式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尚未接触或者是掌握互联网教学手段,教师队伍尚不能满足人工智能时代的需求。
(四)专业课程体系面临重构的压力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商业环境的变化,会计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财务机器人的问世,可能让很多的财务人员失业。二是大型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已经成为常态。例如,中兴通讯、IBM、花旗、海尔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都纷纷在中国大陆建立了共享服务中心,这在很大程度上把财务的基础业务转换成流水线。三是很多小企业不再设专职会计,而是选择会计外包服务,这不但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还可以提高会计工作的专业性。可见,会计专业面临严峻挑战,许多会计岗位已经消失,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核算工作也正在被财务机器人替代。社会需要学生具有更强的沟通能力、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处理复杂问题能力、文字能力等。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就会计论会计,结构不合理,课程之间相互孤立,过分强调与会计相关,专业知识面太窄,课程划分太细,甚至有些课程出现重复或者简单叠加的现象,很难满足目前社会需求。例如,现在会计专业的培养方案中,会计相关课程太多,如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政府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预算会计、行业会计比较,还有审计学、审计实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IT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如何重构会计类专业课程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
四、人工智能时代高等会计教育的变革与创新
(一)实施供给侧改革,满足会计人才市场结构性需求
为了实现会计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协调发展,高校会计教育事先必须研究会计人才需求侧。高等教育是培育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高地,在会计人才供给侧改革中,要正确分析会计人才供给侧结构与需求侧结构之间的不协调状况,做好企业等用人单位对中高端会计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会计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不协调的原因,进而对高校招生、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等会计人才供给侧结构进行改进。高等会计教育不得闭门造车,要严格按照市场的要求,深入开展市场调查,听取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然后根据市场调研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与市场要求相适应。
(二)善用互联网新技术,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有些教师对于使用互联网新技术教学还很陌生,或者纠结于技术的运用。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借助互联网为我所用,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是利用互联网,扩大教学资源,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例如,利用互联网可以接入MOOC、SPOC、微课等网络资源,享受全国最优秀的教学资源。同时,利用互联网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线上主要解决一些教师做不了的事如精彩的教学案例、前沿最新信息、名师的教授方法等和一些教师不愿做的事如批改作业、考试命题与阅卷、填表等。线下由教师主导,配合线上视频课程,组织现场教学活动。线下主要是对交互式教学方式的具体落实,解决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包括育人(软能力)。二是利用互联网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实现师生互动。利用多媒体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活泼,尤其是移动多媒体,让学生与教师互动,提高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度。通过移动多媒体(如手机)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师生交流没有时空距离,一改过去上课见面,下课再见的现象。教师可以在手机上布置作业、提问等,学生在手机上做作业、回答问题等。有条件的学校,整个教学过程都可以通过智能教室记录下来,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评价学生并作为成绩的一部分,同时也可以作为考核教师的依据。
(三)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确保人工智能时代教学质量
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已经不适应日新月异的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和人工智能时代学习者需求的变化,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以往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确保人工智能时代教学质量。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形成我国会计教育特色的同时,国外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在当前的经济和社会环境要求下,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尽可能地关注技能的发展,考虑企业和管理者实务操作方法。这在国外会计教育中体现的较为明显。例如,美国大学会计专业在设置课程时特别考虑了AICPA的教育要求。再如,英国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虽然在不同的大学差异很大,但整体来看课程内容侧重于专业知识与技术方法相结合。
为了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应当在院校内部建立质量保证机制以确保其开设的课程质量,尤其是对于一些在线课程。在面授教学中使用的质量保证方法应该同样也可以用于在线项目,只是因为传递教学的方式不同,对过去的质量保证方法要稍微进行调整。由于我们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都是服务于如何发展学习者在人工智能时代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这个目标,因此需要让教师了解课程质量控制标准及控制程序,以便他们能够遵守并付诸实践。
(四)从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能力为主转型
会计专业的实践性要求会计教育必须彻底改变禁锢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的教育模式,采用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模式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的要求。会计专业教师并不是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培养学生的能力,关键的问题是教师传授的专业知识和培养的能力是否是人工智能时代所需要的,是否是知识型工作者所必备的,以及在课程设置时,人工智能时代真正需要的能力是否得到了足够的重视,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我国学者刘峰和王华[8]、刘永泽和孙光国[9]、曲晓辉[10]、杨政等[11]以及孙铮和李增泉[12]在不同的时期也对我国会计人员所需要的技能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人工智能时代,随着IT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企业传统的运营模式也在发生剧烈变动,新一轮财务变革正在悄然兴起,对财务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我们调查表明,受访者都高度认可互联网会计环境下会计人员需要具备以下能力:对专业知识的整合能力(80.62%)、再学习能力(80.62%)、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90.09%)、职业判断分析能力(70.70%)。这表明,在互联网环境下,只懂会计和只会做会计的会计不是好会计。企业会计人员必须因时而变,不断提升自身各方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才能适应“跨界与融合”的需要,才能够不被时代所抛弃。
结合前人研究的成果和共享服务管理模式的实践,除了一些传统的沟通技能、自主学习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等,笔者认为,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人员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一是现代沟通能力,如通过移动互联网去分享彼此的想法,接受和吸纳反馈意见,恰当地跟同事共享信息等。二是知识管理能力。只要具备了知识管理能力,学生在毕业以后仍然可以获取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以满足职业的发展和生存的需要。三是思维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的能力中,思维能力是最重要的,不仅决策人员、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这些能力,而且从事基层工作的人也越来越需要这些能力以应对环境的变化。四是数字能力。如会计人员需要知道如何使用财务核算系统进行记账凭证编制,并自动生成财务信息、月末自动记账、过账、生成报表。再如像中兴通讯的财务人员那样需要知道如何使用影像扫描系统将纸面单据经过扫描生成电子图像。
(五)加强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师资队伍建设
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已经对目前的会计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势必也将影响到会计教育,对会计专业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会计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人工智能时代下,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主持人、教练,学生是演员、运动员。其次,要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要求。会计教师除了专业能力、表达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还必须掌握互联网新技术,学会利用互联网为教学服务。例如,利用Facebook的一些功能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兴趣[13]。再如,企业情景模拟教学通过软件或案例模拟企业的实际工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际的经济生活,尤其是在企业模拟的软件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操作进行人机交互,帮助他们在非固定情境下提高对企业问题的理解和认识[14]。所以,人工智能时代下,高等会计专业教师不但要转变教学理念,还必须积极适应新技术的发展。
(六)全方位改革评价制度
评价制度是指挥棒,是导向,因此,必须从改革评价制度入手,包括对学校的评价制度,对教师的评价制度,以及对学生的评价制度。
改革对教师的评价制度。作为大学教师,应承担起教学与科研的双重任务。这一观点也已基本得到社会的公认。既然如此,对于教师的评价制度,也应该很好地体现这两个方面的要求:首先,建立职称分类评审制度。例如,早在2014年年底,湖北省就已经在省内高校推行职称分类评审,构建多元化复合型评价体系,把教师分为教学为主、科研为主、教学科研并重、社会服务与推广四种类型,新评审标准对教师的评价不再“唯论文论”,潜心教学、社会服务与推广做得好的,也同样可以评上副教授和教授。其次,建立基于互联网教学平台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往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普遍采取专家听课或学生期末评教的形式,前者很容易因为人情私交甚至腐败行为而有失公允;而后者很容易导致教师为了评教结果而“讨好”学生,平时放松要求,期末考试甚至“放水”,“劣币逐良币”的结果是那些教学水平高、对学生要求严格的正直教师的评教结果反而很差。而在互联网环境下,可以在互联网教学平台上开辟评教功能,这个板块并不需要学生去评价老师,而是根据平台所记录的每节课每位学生的上课状态,例如,出勤、作业、测试、开展活动、师生互动等,一个学期下来每节课的小数据最终将汇总成大数据,平台再根据大数据进行分析并出具分析报告(可以折算成分值),将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此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
改革对学生的考核制度。改革传统以应试能力为导向的考试制度。首先,要加强过程控制,加大平时成绩比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以MPAcc学员和高校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结果显示, 77.21%的MPAcc学员和75.82%的高校教师都认为应该加大平时成绩比重。其次,改革考核形式,实现考核形式多元化。以往对学生的考核基本上是靠期末一张试卷,考核的是学生“死记硬背”能力,很难考查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考核形式上要多元化,可以通过安排学生预习、布置作业、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渠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意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
要实现上述改革,需善于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正保的“掌上高校”在技术上已经解决考试方式的多样性、考试内容的科学性和公平性问题。如该系统可以全程记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表现,并以获取金豆的形式积累成绩。对学生的考核可以是练习题、考试题、案例、提问、头脑风暴、小组作业、讨论等。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对会计职业发展的影响,结合人工智能时代对高等会计教育的冲击,探讨了我国会计教育的变革与创新问题。我们的研究表明,技术进步与会计转型呼唤会计教育的变革 。就会计职业发展而言,仅靠知识和程序工作的会计岗位将逐渐被计算机或机器人代替;保留的由人执行的会计工作其边界也越来越模糊,跨界融合是未来的趋势;在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功能越来越明显。目前会计教育面临的压力主要有两项:一是会计教育体系应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较高教育期望。二是学校地位逐渐面临其他知识来源的竞争。人工智能时代对会计教育的冲击是方方面面的,包括会计人才的供给与需求、课堂教学、课程体系、互联网新技术的影响和师资队伍等。我们需要实施供给侧改革以满足会计人才市场结构性需求,善用互联网新技术变革教学方式,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地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满足人工智能时代的需求。
应该认识到,人工智能时代的会计教育并不是对传统会计教育的颠覆,恰恰相反,因互联网连接、开放、共享的特征,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回归。脱去技术的外衣,人工智能时代的会计教育本质依然是传授会计专业知识和相应的能力,培养品德、培养性格、培养情操,正所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人工智能不过是手段和技术而已,而不是全部。总之,人工智能时代,会计实践和教育都是无边界的,挑战无处不在,而跨界的合作以及由此带来的机会也悄然来临,我们应当用互联网思维重塑会计教育,齐心协力,共同推动我国会计实践和教育创新与改革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