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疆夜话:我的梦想,你来实现

2019-12-13贺占军

民族大家庭 2019年2期
关键词:普通话沙漠棉花

文/贺占军

穆凯代斯·艾海提家离沙漠不远。这个叫喀克夏勒的村子,只是新疆南部和田县塔瓦库勒乡众多深度贫困村之一。村子一头连着80公里外的和田市——周围最繁华的城市,一头连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看不到边的漫漫黄沙。

穆凯代斯·艾海提中等身材,着装简朴,精干利落,说话如倒豆……见面没多久,这位55岁的南疆农村妇女就聊起藏于心间的三个梦想:走出沙漠、创业持家、学好普通话。

在这个封闭、偏僻的地方,穆凯代斯·艾海提和很多妇女不一样。同村人说,她有几分痴几分倔,不甘于现状,爱走南闯北,是个能人。

“很小的时候,我就在想沙漠那头是什么样子?”穆凯代斯·艾海提说,没有几个人离开过这里,能去趟和田市就了不起了,“我要走出去,到沙漠那头看看!”

2007年,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第二条沙漠公路——阿拉尔至和田沙漠公路通车,很多人不敢相信,此生可以坐汽车穿越沙漠,去向远方。穆凯代斯·艾海提的第一个梦想,就这样神奇地实现了。

穆凯代斯·艾海提一直都有创业梦。20世纪90年代初,她和丈夫在乡里开了一家裁缝店、一家小型加油站,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但1997年的一场大火,将裁缝店烧了个精光,加上加油站还有10万元的外债,穆凯代斯一家破产了。“那时状况差到了极点。”穆凯代斯·艾海提不服气,决定远赴数千公里外的浙江台州,投奔在当地经营餐馆的同学,她也因此成为村里第一个外出务工的妇女。

“我们在那里呆了7个月,主要是跟同学的经营理念不一样。”穆凯代斯·艾海提决定带着丈夫、儿子返回家乡。在台州,她还有一个烦恼,因为说不好普通话,很难与周围人深入交流。

新疆是我国棉花重要产地之一。回到家乡后,看到捡棉花可以创收,穆凯代斯决心从头开始,和老公、儿子前往数百公里外的棉区捡棉花。捡棉花是个辛苦活儿,穆凯代斯说:“我就是不服气,就想过回当年的红火日子。”时间久了,摸出门道的她干脆做起捡棉花经纪人,主要负责组织村里的劳动力,带到各地捡棉花,“每年外出七八十天,我能赚两三万”。

2012年,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穆凯代斯·艾海提决定改行,在乡里开了家汽车装潢店,继续她的创业梦,一年下来有5万元的收入,“我的要求是每天收入100元,这个目标实现了”。

穆凯代斯·艾海提家乡所在的南疆四地州是全国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之一。当地政府下派工作组,正努力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穆凯代斯·艾海提是名老党员,做过村干部,现在虽然不干了,但她总觉得让更多妇女走出去是她的责任。

令她欣喜的是,现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不断帮助大家改变观念,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外出务工脱贫致富,村里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妇女正在走出沙漠。自治区团委“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总领队阿依先木·吉力力说,穆凯代斯·艾海提为大家开了好头,为当地农民特别是妇女改变观念树立了榜样。

穆凯代斯·艾海提谈及她第三个梦想,“我一直想说好普通话,但现在年龄大了,学起来不容易了”。她将希望寄托到了三女儿身上。

前段时间,有个到内地务工的机会,三女儿家庭经济收入本来不错,但穆凯代斯·艾海提还是鼓励她去内地务工,除了学技能、长见识,“最重要的是那里学普通话语言环境好,帮我圆了这个梦”。

猜你喜欢

普通话沙漠棉花
棉花是花吗?
沙漠之旅
棉花
走进沙漠
走进沙漠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穿越沙漠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17
心中的“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