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深处竞风流
2019-12-13王洪斌
□王洪斌
走进二师三十一团十连职工杨善红的家,一股浓浓的时代奋斗气息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客厅的柜子上摆放着一摞2004年至2018年连续15年获得团先进生产者的荣誉证书。这些荣誉的背后凝聚着一位维稳戍边新型团场职工的心血和汗水。
春寒料峭和播种的季节,杨善红一天都没闲着。获得种、管、收、售的自主权的该连新职工谭浩每天都往杨善红地里跑,请教棉花种植新技术,争取今年有个好收成。闲暇之余,杨善红带上谭浩等几名职工就去连队农家书屋凭借资源优势,津津乐道地给像谭浩这样的连队年轻的新职工们传授棉花栽培知识和病虫害防治办法。在他的带动下,这个连队的新职工都被老职工结为帮扶对子,新职工“比、学、赶、帮、超”蔚然成风。新职工们纷纷表示,要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以一流的技能、一流的成绩,展现新时代兵团职工的风采。
1995年3月,杨善红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带着妻子来到三十一团十连落户,种植89亩棉花地。由于刚来不懂种植技术,虽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了不少苦,到年底也没有挣到钱。然而生性好强的杨善红看着比他来得早的伙伴们都相继通过科学种田挣到了钱,他不甘示弱,开始与妻子潜心钻研种植棉花的技术。这以后的几年,由于杨善红夫妇为人处世厚道、踏实肯干,老职工们手把手地为这个“好兄弟”传授棉花科学种植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帮助和通过自己的精耕细作,加上连党支部无微不至地关怀和引导,2004年,杨善红承包的连队荒地条田的165亩棉田收益20万元。这一年他第一次被团场评为先进生产者。
有了成绩的杨善红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相反他还扩大了连队盐碱大无人问津的土地,使承包面积达到400亩。他和妻子开始细心琢磨科学种田的新办法。杨善红夫妇俩信守勤干巧干有收获的哲理。凡是连队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他和妻子从不放过,并虚心向技术人员请教,自费订阅各类科技杂志。就这样,凭着一股钻劲,很快掌握了一套农业新科技,并率先运用新品种、新栽培模式、记录种田日记,种植技术的名气大增。勤奋学习使杨善红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他越来越意识到学科技、用科技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科学种田技术得到了很大提高,而他们夫妻俩更深深地体会到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技术的运用势在必行,在自己推广运用新技术的同时,去带动连队其他职工群众进行科学种田,实现增收致富。连队的职工们都知道杨善红的“诀窍”就是从冬灌、播种、放苗、定苗、田管,每一个细节,都从不马虎,认真对待,无论干哪项工作,他都力争做到三个到位:即精耕细作到位,科学管理到位,新技术运用到位;不管是寒冷酷暑,还是风雨交加,他和妻子整天都泡在地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正是这样苦干加巧干,使他所承包的棉田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丰收,创下了全连高产条田,成为连队的“土专家”和冒尖户。
富裕起来的杨善红不忘感恩社会。他热心地将自己科学种田的方法无偿传给农工,通过他的言传身教,这个连已逐步形成依靠科技种田的良好风气。连队职工王香、杨道银、陈建军等种植户因缺乏种植技术和资金,长期徘徊在贫困边缘。杨善红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想着自己刚来时的境遇,受到那么多的好心人的帮助才逐渐走上富裕路。经过与妻子商量后毅然拿出资金和技术帮助他们解决承包种植的困难。这以后,他每年都要拿出部分资金帮助困难职工购买农资,帮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学。如今曾经被他资助过的兄弟姐妹们都相继摆脱贫困,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该连连长王少斌发自肺腑地说:“现在,哪家职工种的棉花出了问题,就会请杨善红过去看看,他特别勤劳钻研,助人为乐。他总结了一套详细的棉花病虫害防治方法,也像当年老职工和技术员帮助他一样,将新常态的科学种植技术毫不保留地传授给连队新来的职工。”
“团场在发展,连队也在改变。随着乡村振兴,越来越多人来到团场扎根创业。40年前,连队职工的幸福是桌上的一碗红烧肉;40年后,职工们的幸福是生活在这个有爱心、有温暖的便捷而高效的社会下安居乐业的团场大家庭。在这个改革开放伟大的时代里,像杨善红这样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正在收获自己的幸福,带动种植户拼搏事业,创造温馨的家庭。所有这一切都是靠大家自己的双手奋斗出来的!”党支部书记王宝江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