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又多了一条出省通道
——“平镇高速”建设纪实
2019-12-13张永军
文/本刊记者 张永军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风华正茂,坚守在崇山峻岭间,用汗水浇筑梦想,让天堑变通途,一路连万家;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责任担当,奋战在隧道桥梁间,用实干奉献祖国,让山水长相通,人心永相连;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勇有谋,守护在绿水青山间,用创新践行誓言,让绿色总相亲,生态总相宜……
他们就是践行“交通强国”的筑路人!
而今,在位于陕西秦巴山脉之间,就是这么一群人,他们为了早日打通陕西南出的又一高速通道,托起山区老百姓脱贫致富梦想,克服重重困难,坚持科技创新,用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实干精神,打造了陕西首条“绿色公路建设示范工程”,这条高速公路就是全长84.88公里的平利至镇坪(陕渝界)高速公路,简称“平镇高速”。
这条路穿越群山,不是在山中、就是在水上,你可以想象得到,这里的地形之复杂,建设难度之大,全线隧道就有24座共32.48公里、桥梁83座共32.29公里,不仅难度大,而且整条路穿越满眼绿水青山的生态脆弱地带和水源保护地带,如何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又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生态,就成了本条高速公路建设的重中之重。
就让我们一起,踏着“平镇高速”建设者们的足迹,看一看这条圆梦的“长城”是靠什么一步步筑起来的。
“始于梦想”的筑造
打开陕西高速公路网的地图,在最南端的镇坪县,正在修建的“平镇高速”是陕西南出重庆的第二条高速公路(第一条为“包茂高速”),这条高速公路的修建,是实现陕渝经济圈互通互联的必然,更是巴山群众走出山区、脱贫致富、迈向小康的现实选择。
以往,南行镇坪,行车至平利就得进入巴山中的盘山路,因地形所限,狭窄的路面会车都是困难,还要面临滚石脱落的危险,特别是在下雨天,有些路段甚至被称为“死亡路”,从平利到镇坪近百公里路程,至少要在三个小时以上。闭塞的大山、狭窄的山道困住了老百姓的发展,美丽的生态自然很少有游客前来,能有一条宽阔、通达、坚固的高速路,一直以来是平利、镇坪两县望山兴叹的老百姓梦寐以求的梦想,也是陕西面向新时代、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庄严使命。
2016年10月,作为陕西“2367”高速公路网规划中一条联络线的“平镇高速”开工建设,拉开了巴山群众的圆梦之旅。而作为这条高速公路建设的陕西交通建设集团“平镇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带领30多个项目部的上千人日夜奋战在巴山之中,他们修筑道路、参与脱贫攻坚、守护青山绿水,成为了巴山群众的“圆梦大军”,得到老百姓史无前例的支持。
记者在位于“平镇高速”第3标段的平利县广佛镇柳林子村采访时,村党支部屈书记跟记者的言谈中充满了对这群“筑路人”的感激之情。他动情地说道,“这条路就是给我们自己修的,以前没有公路时,仅有一条盐道,古老的挑盐人长年累月地行走在这条盐道上,从我们这走到镇坪就得15天时间。后来,省道修好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沿着这条省道走出了大山,融入了城市的生活。现在,终于修高速路了,这可是我们这里人多少年的梦想,我相信,等高速通了,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年轻人也一定会回来,带领村里人发展。”
屈书记说,得知高速公路要经过村子里,涉及拆迁的有80多户,村民们都很支持,积极配合标段顺利完成拆迁工作。标段在修高速公路的同时,还免费为我们把沿途的村道给修了,把周边的土地给我们平整了,不仅如此,还主动参与救灾、给贫困户建房等工作,吃的、用的都优先向村民采购,还让村子里100多人参与到工程建设中……不仅给我们修了路,还让村民享受到了工程建设带来的收入。
同样,在位于“平镇高速”第5 标段的平利县广佛镇八角庙村,村党支部袁书记也向记者讲述了这条高速的修建带给村民的利好。他介绍说,村民们对这条高速公路的期盼已经很早了,从工程队伍进驻那天起,村民就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可得知经过村里3.9公里的用地需要时,仅仅用了三天时间,村民们就将地交到了标段手中!标段在修路的同时,也在全力支持村里的建设,高标准给村里修路、平整土地、帮扶贫困户和孤寡老人等等,还给搬迁户建房,免费配备大到家电家具,小到垃圾桶、毛巾等生活用品,无论大事小事都力所能及的给村民提供帮助,让村民切实感受到这些“筑路人”的担当和奉献。
如今,随着“平镇高速”这条致富路的即将通车,八角庙村也在全力打造山地茶园、百合产业园、薰衣草和药材观赏园等。袁书记动情地说,“我们村一定会以高速路为新的发展契机,实现全村人迈向小康社会。”
的确,记者四天的走访,见到很多群众,他们非常渴望这条路的贯通,也对参与这条路建设的陕西交通建设集团的付出表示感谢。他们修桥筑路,又情系群众脱贫致富,与群众融为一体,把群众的事当成企业自己的事来办,无不高标准、高质量的为当地群众做好事,干实事。
正如陕西交通集团“平镇高速”管理处贾晓军处长向记者表露,项目建设伊始,管理处就协调参建各方,明确了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集约节约,减少对地表资源和沿线老百姓的影响,深度参与到当地的脱贫攻坚之中等措施,并纳入考核。
贾晓军介绍,截至目前,参建的18个项目部,结合地方脱贫攻坚,全线高标准建设约24.4公里的临时便道保留作为今后的农村公路,利用弃方为当地百姓改造耕地980余亩,为地方新增330KVA变电站一座;先后累计雇佣当地困难群众600余人次,累计发放劳务工资1700余万元;累计消费本地农副产品及生活生产必需品2700余万元,带动困难群众380余人;累计使用当地地材70余万方,消费金额6500余万元。
正如当地老百姓所说,“平镇高速”的修建不仅实现了老百姓的通行梦、发展梦,项目的建设者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老百姓的富裕梦、幸福梦添砖加瓦。
“基于创新”的探索
“平镇高速”之所以修建难度大,就是因为它大部分路段穿越山体、架于水上,桥隧比例达到82.62%,途经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环境保护要求高,如何高质量按期完成建设工作,这是摆在建设者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如何破解?唯有创新!
穆雪野是“平镇高速”管理处一名年轻的工程师,像项目上很多年轻的工程师一样,扎根建设一线的他,把创新视为工程高质量建设的核心。记者了解到,自项目建设以来,他先后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专利多达20项,其自主研发的“一种用于钢绞线编束的卡箍”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外观设计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经工程实际验证,该技术相比传统工法可提升施工效率约80%、降低施工成本20%以上;其自主研发的“一种用于建筑构造物养生的保水保湿保温复合养生膜”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1项,为有效解决工程建设实际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像穆雪野一样的工程师在“平镇高速”的建设工地随处可见,虽然年轻,但都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
据“平镇高速”管理处王超副处长介绍,自工程建设以来,项目管理处就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推广运用“四新”技术,联合科研院校开展科学研究,动员广大参建人员开展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平镇项目累计申报专利28项,已授权专利8项,还有很多项正在申报的路上。
王超说道,“平镇高速”开工建设以来,紧紧围绕建设“绿色公路建设示范工程”的目标,聚焦科技创新,打造“品质工程”,推崇“工匠精神”,各参建单位合力攻坚,开创了“绿色公路”“品质工程”建设的新局面。
你可以在“平镇高速”的建设工地上走一走,看一看,处处可见创新的工艺,人人都为创新探索。
在项目12标段,项目副经理杨小文向记者介绍,“平镇高速”的桥梁工程,是陕西首次在桥梁建设中大量应用钢板组合梁桥的项目,在建设中,如何保障钢板组合梁桥的制造质量和耐候钢材料的焊接质量,如何提升山区钢板组合梁桥的施工效率,是我们在施工过程中突破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取得了在山区架设桥梁的先进经验。
在项目13标段,项目副经理袁雄向记者介绍,在建设桥梁时,我们的桩基施工需采取围堰施工,若采取钢板桩围堰则施工工艺复杂,需设置内支撑,止水性能很难保证。经反复研究讨论,我们提出“围堰及其人字型锁扣型钢单元”,该技术极大地保障了工作效率,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在项目14标段,项目总工刘伟锋向记者介绍,为了让桥梁桩基泥浆不流入河流,我们应用了“‘脱泥-净化’一体机处理桩基施工泥浆”技术,将“固液分离系统”“远程控制系统”“车载结构”等技术结合起来,用于桥梁钻孔灌注桩工程中的泥浆处理,属国内首创。实现了脱泥、净化一体化,有效解决泥浆污染问题,申报泥浆废水处理设备有关专利6项,授权3项。此外,为提高箱梁封锚质量,使用了箱梁封锚微创新施工工艺,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水分及其它有害介质侵入梁体,腐蚀锚具及外露钢绞线,确保梁端封锚质量,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在项目2标段,项目书记孙强向记者介绍,在“平镇高速”的隧道工程建设中,技术创新成为关键。在项目建设中,引进先进的机制砂加工设备,利用隧道弃渣进行砂石料加工,加强弃方利用,既可以进行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生态破坏,又缓解了项目天然砂供应不足、价格上涨的问题。此外,在控制性工程古仙洞隧道施工过程中,探索利用BIM技术,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全方位管理,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智能化水平。通过隧道机械化施工及钢筋加工厂集中自动化生产,既提高了施工质量,提升了生产效率,又降低了施工成本及安全隐患。
项目5标段、6标段承担的是“平镇高速”最长的隧道——“秋山隧道”的建设任务,该隧道全长7.67公里,途经24个断裂层,最长的断裂层达到310米,而且水量大,建设难度可想而知。6标段项目副经理胡伟向记者介绍,该标段可以说是汇聚了高速公路出现的所有问题。在隧道施工中,出现山体石质遇水成泥,开挖石渣呈粉末状的情况,一个月就出现十几次塌陷,危险重重。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大胆尝试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特别是创新探索的“一种浅埋隧道组合式初期支护结构”和“一种应用于偏压隧道洞口塌方的加固结构”获得了国家专利技术,“地下工程穿越富水软弱地层重大灾害控制成套技术”荣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大倾角有轨斜井高容量运输辅助正洞施工工法”列入陕西省省级工法。
5标段项目总工鹿新平向记者介绍道,为加强隧道初支和二衬混凝土养生,我们在全线采用了隧道雾化养生技术。此方式具有操作简单、移动方便的特点,既对隧道初支和二衬进行了养生,又降低了洞内粉尘含量,养生覆盖面广,具备了360°旋转功能,移动一次可以养生30米长范围,养生效果好,既提高了混凝土强度,又防止干缩裂缝的产生,有效保证了隧道施工质量。
在项目9标段,项目书记张怀礼向记者介绍,为了建设绿色公路,保护生态环境,从开工之初就实行从源头抓环保的工作理念。在水环境保护方面,设置了三级沉淀(沉淀-隔油-蓄水)池处理施工废水,施工期间地方环保部门定期水质取样结果反馈,施工期水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此外,挖方路堑按“开挖一级、防护一级、绿化一级”组织施工,避免产生水土流失。在高边坡和全线小于6米的小型边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柔性防护代替混凝土防护,采取客土喷播施工工艺进行边坡防护,提升绿化效果。
像以上的种种创新案例,在整个项目中达60多项,“绿色工程”“科技工程”“品质工程”贯穿于“平镇高速”的建设中。
王超副处长向记者讲道,项目设计阶段均要求设计单位拟定“绿色公路”建设方案,采取了永临结合、“零弃方”建设、水环境保护、全寿命周期、钢结构桥梁应用、“碳补偿”绿化景观设计、绿色服务区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大力推进绿色公路创建示范工作,并将总结形成山区高速公路创建绿色公路的评价指标体系。
“成于实干”的伟业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是一股锐意进取、一种上下求索的奋斗精神。“平镇高速”的建设者们,他们用实干创造伟业,也正是这种奋斗精神的体现。
记者在“平镇高速”管理处人员的带领下,驱车一个多小时穿过满是泥泞的山路,在秋山隧道施工现场巧遇前来解决工程问题的陕西路桥集团副总经理梁栋。满身泥土的他刚从隧道里出来,从施工人员口中得知,他刚乘车赶到工地,就深入隧道中查看,一呆就是近两个小时,而且是经常前来解决问题,为大家加油鼓劲。得知记者来意,他现场给大家讲解起来。他说,“平镇高速”项目呈现出“难、细、快、省、精、稳”六大特点,难在条件、细在施工、快在进度、省在取材、精在设备、稳在管理。在施工建设中,总能看到我们“筑路人”那种实干、奋进的进取精神,总能看到我们“筑路人”那种担当、作为的奉献精神,要坚信,我们“筑路人”一定会圆满完成施工任务,给老百姓架起一座高质量的高速公路。
的确,梁栋的言谈道出了“平镇高速”所有“筑路人”的心声,记者在采访中也看到了实干、担当、作为始终贯穿在整个项目的每一个人身上。
史记辉是“平镇高速”施工一线的一位老师傅,当记者听到他的故事时,无比的动容和敬佩。他是一位50多岁的老钳工、老焊工,在一次清理拌合机料仓时腿受了伤,血流的别人看到眩晕,而他坚持只让医生包扎了一下,继续投入工作中,只因怕拌合机出现故障耽误生产;在一次清理两个各有约30吨水泥的水泥储存罐时,别人被巨大的粉尘灰呛得直流眼泪躲在一旁时,他却满身水泥站在烈日下,像一个雕塑的泥人,他坚持5个多小时清理,就怕影响使用;在一次迁移拌合站的水路时,别人饥肠辘辘的喊着要吃饭时,他却冲在最前面,即便是冒着黑夜手背划伤也没有停歇,他说“马上要打灰,不能没有水”……
这就是史记辉,他的事迹太多太多,无论是机械修理、台车拼卸、栈桥焊割,史记辉师傅尽情发挥着一名老钳工、老焊工的专业技能,无论大事小事,项目部永远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史记辉师傅。“万能的史记辉”这是所有人对他的评价。
刘蕊是6标段支部书记,也是全线唯一一个女书记。她刚到项目时由于是雨季,临建两个多月,脚上一直穿着雨鞋,带领大家进行临时用地的丈量、清理红线内的障碍物,脚上磨出了水泡,用纱布包起来继续前行,跌倒了再爬起来继续干;她还承担着与当地老百姓沟通协调工作,为了尽快取得群众理解和支持,她常常深入群众家中,讲政策、讲好处、讲道理,有一次为等一户群众,居然等了两天两夜,用真诚打动了老百姓,无论是拆迁、征地还是修路,都取得了老百姓的认可和支持……她的一系列事迹,让大家由衷地为这位女书记竖起了大拇指。
在“平镇高速”,像轻伤不下火线的史记辉、坚守一名党员初心的刘蕊等典型很多很多。从常年身在项目一线的贾晓军、王超,从经常深入施工现场的梁栋,从经常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誓要拿下建设任务的胡伟、杨小文、孙强、袁雄、鹿新平、张怀礼、刘伟锋等等的建设者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正是他们,用“实干”造就着伟大的交通事业。
最后,伴随着2020年“平镇高速”全线通车的倒计时,让我们用一首诗来献给筑路的人们,以此表达对他们深深地敬意:
默默无名筑路郎,策鞭跨马乐奔忙。
巴山楚水惊风雨,冲河东西饱雪霜。
纵是逢山开隧道,还须遇水架桥梁。
天涯明月归途远,处处白云掩故乡。
结语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平镇高速”的建设者们策划、录制了《我和我的祖国》在绿水青山间唱响,为伟大祖国献礼。其实,他们为祖国和人民奉献的最大礼物就是每一条公路、每一座桥梁、每一个隧道。正是他们,创新探索筑造起高质量工程;正是他们,无私奉献为人民群众筑路圆梦;正是他们,实干担当铸就了伟大事业。他们,正是实干、担当、作为的“筑路人”,新时代交通强国的缔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