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信息环境下党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能力提升思考

2019-12-12李红叶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年21期
关键词:学科馆员能力提升党校

李红叶

[摘    要] 新信息理论的出现,使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获取方式发生了一系列显著变化。党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为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咨政提供重要保障。文章在总结传统学科馆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基础上,分析党校图书馆学科服務的特点及新信息环境对学科服务的影响,提出学科馆员能力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 党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能力提升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21. 069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21- 0174- 04

0      引    言

2010年来,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概念随之涌现。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信息的呈现方式,阅读和学习随时随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为分散化、碎片化。新信息环境的出现,一方面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使包括阅读在内的各种信息获取更加便捷;另一方面,信息爆炸使读者湮没于信息之海,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变得极为不便。尤其是对科研工作人员来说,在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利用的同时,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筛选信息,大大降低了科研工作的效率。与此同时,馆藏利用率低、到馆读者减少等等日益成为各级党校图书馆面临的突出问题。党校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党情政情社情研究的重要机构。面对信息服务的新需求,党校图书馆要积极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信息资源优势,提高学科馆员综合素质,提升知识服务水平,助力党校教学科研咨政的开展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1      研究综述

学科馆员最早出现于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性大学图书馆。目前,国外大学图书馆普遍设有学科馆员。学科馆员是指高校图书馆委派的,专门与某一院系或学科进行对口联系,主动为该院系或学科专业用户提供有针对性、深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的馆员。学科馆员要树立“始于用户需求,终于用户满意”服务理念,不仅做好馆内的咨询服务,更要主动与用户接触,了解、研究读者的需求,积极开展个性化、特色化的主动信息服务[1]。

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国内率先创立学科馆员制度,经过20余年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普遍设立了学科馆员,开展相关的文献资源服务工作。中国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已经成功地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馆员制度和学科服务模式与机制[2]。对学科馆员的理论研究,从2003年开始进行快速成长阶段,论文数量迅速增多,但尚未进入成熟时期,学科馆员的研究在我国仍有较大的空间。就研究内容来说,现阶段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校图书馆中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及学科馆员的信息服务,对学科馆员自身素质及服务创新、个性化服务的研究相对较少[3]。通过在CNKI以“学科馆员”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分析,可以看到,随着学科发展环境的变化,新的研究热点也随之出现,比如,“双一流”建设中学科馆员服务的思考[4-5];大数据时代对学科服务的思考[6-8]等。党校图书馆作为具有高校性质的专业图书馆,通过开展学科馆员服务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十分有必要。

2      传统学科馆员素质要求及服务能力分析

吕俊生总结了图书馆服务的两次跨越,认为第一次跨越是从传统的以图书馆端为标志的服务模式向将服务推向用户端的模式过渡;第二次跨越是图书馆服务整体的前移,并探索嵌入用户科研过程的学科化服务[9]。彭艳认为图书馆学科馆员可以履行的工作职责包括学科资源建设、读者教育、学科联络、参与教学活动等,并且学科馆员的职责是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扩展的[10]。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提供高质量学科馆员服务的关键,具体而言,传统学科馆员需要具备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2.1   学科专业知识素养与学术能力

专业、个性化服务是学科馆员区别于图书馆其他信息服务的重要特征,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素养与学术能力是学科馆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科馆员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需要学术资料的个人用户,也包括学术研究团队,如课题组,要准确理解用户的需求就要求学科馆员对用户研究的内容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其所提供的服务是一种基于并高于信息服务的知识服务,提供的学术信息应该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在整个服务的过程中,学科馆员既要能够准确锁定学科资源的搜集范围,又要能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初步的整理归纳。学术能力体现为对学科研究方向、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的思考与把握,这就需要学科馆员精通图书情报知识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随着各学科的发展,交叉学科不断涌现,学科馆员对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应只局限于对口专业,应在重点深入学习对口专业的同时广泛涉猎相关学科专业知识。

2.2   专业的文献检索与信息获取能力

信息技术是学科服务工作的重要工具,是学科馆员服务创新的基础。专业的文献检索能力是学科馆员成功开展工作的前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获取资料的信息源日益增多,在这种背景下,图书馆学科馆员要做到与时俱进,掌握新的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检索技术能力。熟练掌握信息检索语言和使用网络检索工具,实现“人机对话”,能够加快信息的获取速度。如果说计算机技术是学科馆员必须具备的“硬件”条件,那么,信息检索能力则是学科馆员需要学习的重要“软件”。只有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既保证信息资料的满足率,又提高工作效率,尽量缩短用户的等待时间。学科馆员的信息素质直接影响学科服务信息的质量及知识的顺畅流动。

2.3   信息整理、归纳与成果展现能力

新信息环境下,学科馆员的专业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对口学科知识、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数据素养三个方面。

实现与用户的专业交流互动,是为用户提供更为全面深入服务的前提条件。学科馆员要在用户提供文献题目或关键词的基础上加以扩展,准确识别用户需求,尽量搜集到相关且全面的信息。这对学科馆员的学科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熟知专业基础知识,更要关注学科前沿。扎实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是学科馆员区别于一般科研人员的素养,也是进行学科服务的基础。大数据时代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数据素养成为信息素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数据工作:一是要挖掘读者在图书馆服务系统中留下的行为数据,分析以精准把握读者需求;二是要重视科研数据的管理,形成学校教学科研的数据池。学科馆员要深入理解大数据的内涵和外延,了解当前相关先进信息化技术的原理、功能和优势。只有做到理论扎实,才能主动思考、提升服务。

图书馆要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学科馆员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在校内,可与各教研部门沟通,在图书馆或教研部设立专门的学科服务室,使学科馆员定期与教师沟通学科研究重点。同时,也要鼓励学科馆员积极走出去,参与对口和相关学科的学术研讨会、专题研讨会、短期培训班等各种学习,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举办讲座,跟踪学术动态不断更新学科知识,提高专业素养。要加强与党校、高校学科馆员之间的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学科专业知识结构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有长年累月的积累。因此,在制度上要鼓励学科馆员在本专业领域深造,在学科馆员队伍建设上要注意引进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各专业毕业生。

4.3   知识服务技能水平的提高

学科馆员要熟悉信息技术的发展,并迅速掌握各种新计算机技术,增强自己的信息检索能力。同时,作为持续跟进为用户服务的一部分,学科馆员也要为用户提供各种软件和技术的使用指导,增强用户的信息素养。图书馆可以配置相关书籍供学科馆员学习,也可以定期地请相关专家前来做报告,开拓学科馆员的视野,不断更新学科馆员的技术储备。另外,也要鼓励学科馆员参加在职培训、在职学习及不同类型的职业能力考试,通过多种渠道增强学科馆员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提高学科馆员的综合素质。

运用新型知识服务工具,如思维导图软件、情报分析图谱软件及专利分析软件,在原始文献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形成分析报告。结合情报学中的文献计量方法,学科馆员可对文献研究的问题或类型进行大致的梳理,编写学科信息研究报告,如,某个问题目前在本学科中研究的比重有多大,文献数量是否仍处于上升阶段,有哪些潜在的问题有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这种学科信息研究报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导向性,能够为科研人员开展研究提供方向。要提高学科馆员的数据管理意识与能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要开展先进知识服务工具的培训,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吸纳新的方法论与科学技术手段,使学科馆员获得相应的工具和技能来驾驭和分析数据。以数据管理形式管理教学科研成果,及时跟踪了解教学科研研究方向和工作进度,让学科馆员服务渗透到科研过程中,提供全面服务。

4.4   服务创新的思考与建议

服务意识是服务创新的基础,也是学科馆员做好持续性跟进服务的关键。这种工作积极性及服务意识的提高,来自于自身的求知欲与责任感,更需要学科馆员激励制度的建立与不断完善。只有建立合理的分工机制和有效的奖惩机制,才能为学科馆员的工作注入活力,从而积极探索服务创新。

大数据时代,学科馆员与用户的交互更强调形式与途径的方便快捷,使用户能够利用闲时、碎片化时间。要有效挖掘、整合和利用各互动要素所产生的海量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进一步提升服务的精准度、及时性。构建多渠道全流程服务模式,形成“专业知识围绕用户”的服务局面:一是,学科馆员与用户的交流互动,学科馆员服务的主要渠道;二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定期推送,作为常规服务方式,内容结合咨询服务有效整合图书馆文献资源;三是,学校机构知识库建设,长期线性服务,关注用户需求变化及其长期成长。学科馆员服务要进一步向前延伸,探索对学员开展相关学科专题知识服务,比如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的感兴趣的学科热点或知识,调研过程中思考到的问题。不仅要对用户提出的文献信息要求进行回复,还要主动关注相关研究领域的动态热点、研究进展,为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秀勤.学科馆员在图书馆建设中的角色定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114-116.

[2][作者不详]纪念中国学科馆员制度创立20周年“学科服务创新与深化”高层论坛(2018)在京召开[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69.

[3]安源.国内学科馆员研究十余年发展回顾与展望[J].图书馆,2014(1):64-68.

[4]范翠玲,李冬秀,于佳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9,37(2):11-14,25.

[5]王芙蓉.“双一流”背景下艺术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39(4):67-69.

[6]王海月.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探究[J].图书情报导刊,2019,4(3):16-20.

[7]乔玉清.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J].教育观察,2018,7(7):55-56,132.

[8]周凤飞,王佳佳.大数据环境下学科服务策略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7,30(6):51-54.

[9]吕俊生.从“学科馆员”到“学科化服务”——我国图书馆服务的两次跨越[J].图书馆论坛,2011,31(5):132-134,103.

[10]彭艳.对学科馆员工作职责和发展定位的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5):96-99.

[11]謝小梅.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与学科馆员制度[J].图书馆学研究,2006(7):90-92,98.

[12]章沛轩.一本书读懂大数据[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5.

[13][英]维克托·迈克-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14]杨洁.利用先进知识服务工具助推图书馆服务转型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9(10):157-160.

[15]黄如花,杨振冰.泛在知识环境下的信息检索课教学[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4):121-124.

猜你喜欢

学科馆员能力提升党校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匠心优化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学生写作能力的实用价值及其提升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探析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小型研究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探析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