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2019-12-12张永丰
张永丰
摘 要:数学本身展现出的特征在于应用性非常强,在实际生活中,到处都会使用到数学思维和数学计算,因此教师应当将学生生活要素作为出发点,在原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丰富教学内容,从而也就可以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做出一定保证。小学数学生活化是数学教学发展过程中提出的要求,也是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过程中,应当施行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首先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可以促使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及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分析
一、小学数学小学的研究背景
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近,学生的学习也显得更为轻松和高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适应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科,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认真对数学教学的各方面内容进行改进,将其生活化的展现出来,让学生学会为生活提供服务。如果想要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将小学数学教学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那么教师就应当有效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对知识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形成清晰的认识,积极使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推动数学教学活动向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相关人员对此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的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
(一)教育和生活的研究
从世界范围上进行分析,教学生活化这一理念最早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运动通过严厉批判宗教神学对人的压抑,积极宣传人文主义,开启了教学生活化的进程。法国伟大教育家卢梭提出,儿童的生活本身实际上就是教育。活的最有意义的人,也是对生活最有感触的人,他认为教育应当指向于儿童的现实生活,而不是他们难以预期的将来。他的思想是教学生活化的启蒙,在世界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当中提出:“为我们的完美生活做好准备,是教育所应完成的功能:一种教育课程是否有合理的判断,应当将这一功能的完成程度作为准则。”非常明显,斯宾塞将教育当成是儿童为日后生活做准备的一种活动。英国数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当中提出:“教育仅仅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怀特海认为,教育不应当是庞杂的学科,也不是单纯的将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海当中,教育仅仅可以围绕“生活”这一主题教会人们怎样使用知识去了解生活和服务生活。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在二十世纪初期就教会人们怎样去使用知识来理解生活和服务生活,他在对传统教育进行批判的同时,提出“从做中学”这样一项基本原则。国内外出名的教育家在对传统教育进行批判的同时,展现出的一个共同思想,即教育应当从生活中来,并最终在生活中得到应用,这和今天提出的“生活化教学”的本质实际上是完全相同的,也呈现出一种一脉相承的态势。
(二)數学和生活化的研究现状
荷兰数学教育家佛莱登塔尔在二十世纪中期提出过“现实数学”这样一个教育理论,他的理论当中涉及到“数学现实”“数学化”以及“再创造”等数学教学原则。数学现实理论中涉及到的主要观点是,首先需要使用数学的眼光和观点去看待客观世界的现实情况,而后就可以使用数学方法去对现实事物进行观察之后形成一定认识,解决具体的“数学化”问题,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归纳之后将其转换为“知识化”,最终人们就可以依据实践和指导,掌握知识和使用知识。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斯提出,学习应当具备接触、综合分析以及实际参与三种要素。教育家凯特尔也提出,数学教育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可以正确使用数学技能及技巧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某些国外研究成果可以证明,在国籍、年龄以及职业情况等条件不相同的情况下,成年人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使用到的数学知识和具备的数学能力基本上是一样的,之所以开展数学教育工作,就是为了对生活实践形成清晰的认识。德国教育家海曼也提出,数学是日常生活世界当中的财产、工具以及交际的媒体。桑代克联想主义理论提倡精制训练和实践活动,其所强调的是学生对事实的理解,强调学习中真实情境的重要性,强调学生应当对数学结构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在我国,关于数学和生活化的研究,曾经涌现出较为偏激的认识和行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我国数学教育领域中各项研究成果证明,在数学教育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当将理论和实践相互联系起来,着重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此之后的十几年中,又开始强调数学基础知识,淡化数学的应用,一直到六十年代初期才重新回归到系统基础知识当中。20世纪60年代,数学教学仅仅重视实用主义理论;20世纪70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又开始极端的恢复系统理论,没有将数学应用放置在重要的地位上。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一)积极使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投入应用后,教师应当积极倡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了解数学知识,从本质上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实际应用的过程,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促使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得到大幅度提升。例如,对“长度和度量”这一节课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完成学习小组划分的工作,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使用各种尺子去对教室的长度、椅子的长宽进行测量,并使用cm和m等单位将自己的测量结果表示出来。这一教学模式除了可以让学生养成一定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对不同测量单位之间的转换规律形成清晰的认识,最终也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一定的合作能力,为素质教育策略的贯彻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联系日常生活,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因此需要将学生日常生活情况作为依据,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从本质上扭转传统型教学模式,有效控制学生学习过程中承担的理解压力,促使小学数学教学的实用性大幅增强。例如,在向学生讲解“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出一个虚拟的生活情境:“奶奶一共送过来十个西瓜,给了姑姑家五个,又给了叔叔家三个,给姑姑家的比给叔叔家的多几个?”“姑姑家昨天吃掉一个西瓜,叔叔家昨天吃掉两个西瓜,那么姑姑家的西瓜比叔叔家的西瓜多几个?”让学生将自身的联想能力充分调动出来,置身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计算当中,推动数学知识逐渐从抽象化向着具体化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一定独立思考和自主探寻的能力。
(三)有效应用教材现有资源
科学合理地应用教材中现存的资源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过程中应充分重视的问题。例如,在“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中,“从学校到博物馆之间的距离是802米,需要在博物馆和学校之间往返一次,总共走了多少米?”这一例题的优势并不在于资源本身,而是可以让学生将数量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和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日常生活中这种类型的案例非常多,并且大多都在教材中有所体现,假如教師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科学合理的应用各个案例,就可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向着生活化的方向转变,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促使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四、结语
综上,在新课改背景下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向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将数学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可以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一定的自信心,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和自身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从而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在日常学习生活当中使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养成一定的数学知识实际应用能力,以及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学生逐渐走上全面发展的道路,最终也就可以在我国开展教育改革工作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促进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玉赐.谈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才智,2019(24):1.
[2]胡伟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提问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8):153.
[3]蔡利.寓教于乐 寓学于乐:数学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8):156.
[4]Hourigan,Leavy.The influence of entry route to teaching on Irish pre-service primary teachersattitudes towards mathematics[J].Journal of Further and Higher Education,2019,43(7).
[5]Hardman Joanne.Towards a pedagogical model of teaching with ICTs for mathematics attainment in primary school:A review of studies 2008-2018.[J].Heliyon,2019,5(5).
[6]Joanne Hardman.Towards a pedagogical model of teaching with ICTs for mathematics attainment in primary school:A review of studies 2008–2018[J].Heliyon,20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