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2019-12-12柏云彩李逢源

青年时代 2019年30期
关键词:回顾展望课程设置

柏云彩 李逢源

摘 要: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是英语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近十年(2009—2018)发表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相关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主要从研究的总体趋势、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三个层面回顾了国内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的概况。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这些研究的发现。最后指出了国内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研究的前景,希冀推动国内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的更深入发展。

关键词: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回顾;展望

一、引言

“课程设置”是“培养人才的规划,它把达到培养目标所要求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任务、内容、范围、进度和活动方式的总体规划体现出来”[1]。2018年11月3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就“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议题,在“2018 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上提出要停办“对不起良心的专业”,“消灭水课,打造有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如今高校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是否是“良心课程”呢?本文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近十年国家知网上发表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相关的CSSCI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主要从研究的总体趋势、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三个层面回顾了国内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的概况。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这些研究的发现。最后指出了国内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研究的前景,希冀推动国内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的更深入发展。

二、我国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回顾

借助于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2009年至2018年间的相关CSSCI研究文献,在高级检索的主题、篇名、关键词和摘要查询框内输入“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关键词后,笔者收集了近十年间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的64篇有关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的成果。笔者发现,国内近十年来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分类呈现多样化,研究重点各异,研究视角独特。研究特点主要有三:一是论文数量呈动态下降趋势;二是研究内容多样化,以专题研究、应用研究和对比研究为主;三是研究方法侧重于论述性研究,实证性研究偏少。

(一)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的总体趋势

观察近十年来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每年的论文数量均呈动态变化,但总体而言处于下降趋势。2010年之前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数量呈上升趋势,达到13篇的峰值,究其原因主要是黄源深等学者在2010年呼吁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回归人文”[2],解决当前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等问题。2010年以后数量呈波动下降趋势,在当前英语专业《国标》背景下,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急需进行改革。

(二)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内容

笔者所收集的国内近十年有关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的64篇论文,其中专题研究文章有18篇,占28.13%;对比和应用研究的文章各有12篇,占18.75%;本体研究和综合性研究次之,占15.63%。综述类文章占比较小,占总数的3.13%。国内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的更深入发展。本文将重点回顾和探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应用研究、本体研究、专题研究和综合性研究等五类研究内容。

对比研究主要聚焦在如下两个方面。首先,国内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国外课程设置进行对比。徐志英将牛津大学英文系课程设置与我国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对比,认为课程设置以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为中心[3]。其次,采用对比性试验,分别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常俊跃对2007级和2008级两届学生分别进行了CBI课程体系改革的对比实验研究,研究结果对国内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4]。

关于应用研究,国内学者大多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教学试验法等多种方法研究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景婧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范式研究我国某外国语大学在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实施体裁文本依托文学课程改革实效[5]。

本体研究主要包括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向度、原则、课程设置模式等方面。何玲梅认为英语专业英语课程内容设置的向度在于遵循人文发展规律、满足教育主体实际需要,实现从“语言符号”到“文化理解”的转向[6]。

专题研究大多集中在某一特定的专题对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国内的专题大多包括如下几种。一是某类特定的院校。李天普认为农科院校应依据自身的特点优化课程体系,将英语基础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相结合[7]。二是特定的个别院校。金利民对北外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最终达到因材施教目的的课程体系[8]。三是从某门特定的学科课程探讨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余樟亚以“电力英语”课程为例,探讨了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思路与方法[9]。四是某特定地区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吴亚欣探讨了经济欠发达地区英语专业建设的问题,同时提出课程设置应坚持的原则[10]。

综合性研究主要结合不同角度、不同理论之下探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吕晓志、付江、阮宇冰从需求分析角度分析了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影视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使教学内容做到初步的系统化[11]。

国内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内容分类细致,对比研究的研究较多,关注国内与国外的对比,自身的对比研究较少,且多为横向对比,时间上的纵向对比较少;本体研究集中層面较少,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有待更进一步的探究;综合性研究运用的理论较少且大都聚焦于英语学习理论,对于其他学科的借鉴与学习较少。

(三)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方法

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的研究方法进行分类统计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该研究领域发展趋势及其研究性质。2009-2018年,国内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理论与实证研究并进,既有实证性研究,也有论述性研究。实证研究多通过量表问卷收集有效数据。论述性方法则主要包括理论探讨、文献综述等。实证研究共18篇,占比28.13%;论述性研究论文多达46篇,占总数的71.88%。

三、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问题与展望

国内有关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成果丰硕,无论在质的方面还是在量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是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未来研究还应尽力解决这些问题,以推动研究更深入的发展。

(一)主要问题

基于国内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的现状,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的关注度还不够二是研究内容缺乏普适性。三是研究大多基于国外理论,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研究体系。四是论述性研究较多,实证性研究较少。五是研究多是空间上的对比研究,纵向的英语专业课置的研究较少。

(二)研究展望

基于国内英语专业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未来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提出如下几方面建议。

首先,未来研究既要多结合本专业的相关理论,多将其他专业的理论引入到课程设置中,将理论与实踐相结合,探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又要结合国家文件,如《国标》《大纲》等,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研究,使研究更具说服力[12]。

其次,未来研究可适当拓宽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范围,既要研究某类院校、某具体院校、某类课程的设置以及某具体课程的课程设置,更应该拓宽视野,研究更广阔范围内的课程设置,从而使研究更具普适性。

再次,对于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既要采取文献研究法以及逻辑分析法进行论述性研究,也应更多采用实证性研究方法,使研究具有数据支撑,更具科学性。

最后,在进行对比研究时,不仅有空间上的对比,如国内与外国的对比研究,更应有时间上的对比,将当今我国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我国不同时期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对比,加深研究的深度。

四、结语

在过去的十年间,我国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启示。在新时期英语专业《国标》的背景下,应更多的致力于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以达到新《国标》的要求。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者还应在前人的基础上,借鉴更合理的基础理论,采用更为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更为先进的研究技术,推动研究的更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

[3]徐志英.综合大学英语专业学科定位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3).

[4]常俊跃.英语专业内容依托课程体系改革的影响及其启示[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5).

[5]景婧.英语专业体裁文本依托文学课程体系改革效果分析[J].外语界,2015(4).

[6]何玲梅.英语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的向度[J].外语教学,2013(2).

[7]李天普,胡家英.农科院校复合型人才课程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

[8]金利民.注重人文内涵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3).

[9]余樟亚.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实践研究与启示[J].外语界,2011(5).

[10]吴亚欣.经济欠发达地区英语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

[11]吕晓志,付江,阮宇冰.基于需求分析的高校英语专业影视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现代传播,2014(9).

[12]常俊跃.对《国标》框架下外语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外语教育,2018(1).

猜你喜欢

回顾展望课程设置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