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在高校科研基地管理中的应用

2019-12-12沈雨佳石峰王云平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年33期
关键词:PDCA循环

沈雨佳 石峰 王云平

摘  要: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基于渐进式管理改革,论述了PDCA循环理论在高校科研基地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了PDCA循环法适用于科研管理的优势。通过PDCA循环的不断改善和持续跟进,为科研基地管理提供成功且标准化的经验,以全面提升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效能。

关键词:PDCA循环;科研基地;建设运行;渐进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33-0082-03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systeminnovation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elaborated the application of PDCA cycle theory in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s in universities, based on gradualmanagement reform. It analyzed the advantage of PDCA cycle in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Through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follow-up of PDCA cycle, it provided successful and standardizedexperience to the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s, enhanced the effectiveness of state scientific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Keywords: PDCA Cycle;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s;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gradual reform

引言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排头兵、先行区,高校科研在新时代肩负以创新点燃科技强国引擎的重要使命,是提升国家重大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创新力量。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号召下,高校科研管理以国家目标和需求为导向[1],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轮驱动,充分释放高校自主创新的巨大能量,抢占国际科技领域竞争制高点。因此,如何建设锻造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深化落实科研管理的制度创新,是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PDCA循环法作为非常重要的管理学理论,本文通过将其拓展改良应用于高校科研基地管理工作中,为提升高校科研基地管理水平和效率提供新思路。

1 高校科研管理体系及作用

高校科研作为一个综合体,其管理涉及到项目、经费、基地、成果、转化等多方面。目前,各高校基本均设有专职的科技管理部门,通过不同职能的具体部门来明确管理方向和落实管理权限。其中,科研基地作为承接科研项目和经费,产出科技成果和转化的实际载体,肩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双重使命,其运行状况和管理机制直接影响了科研任务尤其是重大科技項目的承担和完成情况。同时,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想要跻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梯队,一流的科研基地是高校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标和基石。

2 PDCA循环理论

PDCA循环,又称“质量环”或“戴明环”,是管理学中的质量持续改进模型。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现代控制质量之父”休哈特PDS(Plan-Do-See)概念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PDCA循环包括了四个阶段: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处理。PDCA循环,即按照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发现问题、解决改善有序完成一次循环。PDCA循环并不是单一循环,而是周而复始的循环。对于在上次循环中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继续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因此,PDCA循环具有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相互促进,循环前进、阶梯上升的突出特点[2]。

PDCA循环的核心管理思想在于通过连续且不可分割的动态循环,及时持续改善产品质量,并且经由每一次循环中A阶段总结归纳经验,继而探索出一套可标准化的方案,形成一个严谨、高效、科学的全过程管理体系。

3 PDCA循环在高校科研基地管理的应用分析

PDCA循环重视过程管理,适用于复杂情况下的渐进式管理改革[3],在众多行业企业中应用广泛且收效甚佳。高校科研基地包含多来源、多类型基地,根据主管部门可划分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地方高校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其管理涉及人事部门、财务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基建部门、二级学院等主体,需要协调多方沟通配合,具有非常突出的复杂特性。同时,科研基地在长期建设运行中形成的体系机制牵一发而动全身,非朝夕可改。综上,PDCA循环这种渐进式管理改革法非常适用于科研基地管理,通过循环前进、逐步上升,有序推动科研基地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科研基地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如下:

3.1遴选规划阶段(Plan计划)

基于PDCA循环的P阶段强调了科技管理部门遴选规划的预先性,按照 “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方针,有序推进高水平科研基地的落地布局。P阶段分为两部分:(1)拟建立的科研基地的遴选阶段。高校科技管理部门通过充分研究主管部门的设立要求,解读方针政策,通过多种形式调研拟申报单位,进行申报可行性论证,公正公平遴选出最优化的方向和最具潜力的团队。确定科研基地名称、发展目标、研究方向、人员架构等,鼓励相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以丰富基地研究层次。(2)已获批建的科研基地的规划阶段。依据主管部门对建设期内的基地科研成果产出的要求,分步编制科研基地的短期、中期、长期发展计划,因地制宜规划更加合理化的建设方案。

3.2 建设实施阶段(Do执行)

基于PDCA循环的D阶段强调了科技管理部门建设实施的渐进性,按照 “发展一个,建立一个”的方针,通过不断调整实施方案,确保科技基地建设的高效性。D阶段涵盖了四个方向,分别是:

(1)成员组建和人才培养

科研基地想要走在世界前列,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首先,科研基地负责人作为管理层的核心,不仅需有行业领域认可的高水平科研能力,还需有投入基地管理的长期时间。高校科技管理部门应从科研水准、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把关基地负责人选。其次是科研队伍的组建,择优匹配高水平科研成员,保持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的构架合理,根据研究内容适当调整人员流动比率。最后,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4],重点培养一批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为科研基地人才梯队做好储备补充。

(2)深入创新和系统研究

高校科技管理部门通过及时掌握主管部门的最新政策和动态信息,建立快速匹配反应机制,组织合适的基地团队申报项目,牵引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落地科研基地。督促科研基地设立学术委员会,定期召开学术委员会议,落实学术委员会审议发展方向,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的职责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此外,根据管理办法,鼓励和督促科研基地围绕发展目标和研究方向,下达经费保障,调配自主研究课题助力科研团队开展深入而系统的科学研究。

(3)成果保护和转移转化

虽说“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但好酒也怕巷子深,优秀的科研成果也需要良好的转化机制。高校科技管理部门以科技成果为抓手,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借助地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的“一站式”服务,疏通理论研究和产业化的联结渠道,畅通知识产权商业化的产业链,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突破高校科研成果低转化率的关隘,进一步打通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5]。另外,响应国家鼓励技术转化的号召,提高转化奖励比例,降低奖金纳税比例,让科研人员实实在在享受到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红利。

(4)科学普及和开放共享

《大学》指出了“君子先慎乎德”,强调了人以德行为先,德行乃为治学之本。科技管理部门更应重视科研基地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宽松、包容的科研环境,坚持学术严谨的同时鼓励科研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普及、学术交流活动,尤其是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设立科研基地开放基金,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科研学者访问交流继而开展实质性科研合作。

3.3 考核评估阶段(Check检查)

基于PDCA循环的C阶段强调了科技管理部门考核评估的精准性,按照 “建立一个,巩固一个”的方针,建立科学评价数据库,通过量化指标对科研基地进行定性分析。C阶段包括了两个方面,分别是:(1)科技管理部门的日常考核。每年度通过对科技基地年度工作报告的梳理分析,把握基地科研任务、人才建设、成果转化、开放共享的执行情况,与每年编制的年度计划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达成预期目标。同时,通过监督预算执行明确主体权责,建立和完善预算执行绩效考核机制,纠正预算偏差,提升高校科研经费运行效率。(2)主管部门评估的检查准备。科技管理部门在日常考核的基础上设立评估专家库,通过实地走访和评估汇报,及早发现科研基地存在的问题,建立责任倒查机制,将细化责任落实到人。

3.4 整改提炼阶段(Act处理)

基于PDCA循环的A阶段强调了科技管理部门整改提炼的持续性,按照 “巩固一个,提高一个”的方针,对P、D、C阶段产生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标准化,为下一個循环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A阶段包括了两个层次,分别是:(1)分析整改。根据考核结果分析科研基地存在的问题,剖析其产生的深层原因,责令其限期整改,精准修正不足。对于欠缺整改意愿或多次整改仍不到位的科研基地,科技管理部门保留适当的惩戒权。(2)提炼优化。对考核优秀的科研基地进行表彰宣传,树立先进示范凝聚榜样力量,推广其成功的科研或管理经验。鼓励优秀科研基地“走出去”开拓视野,尤其是学习国家级科研基地的运行模式,把先进经验“引进来”。

4 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优势解析

不同于科研项目的时效性,科研基地的建设运行往往需要多年积累投入,在时间跨度上具有长期持续性,在构成要素上具有高度复杂性。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科研基地管理,强调了对建设运行的不断改善和持续跟进。在时间跨度上,以自然年为小循环,以评估周期为大循环,通过日常管理小循环带动评估周期大循环,确保科研基地顺利通过主管部门的评估检查;在构成要素上,以每一个科研基地为小循环,以高校科技创新体系为大循环,每一次小循环为大循环提供成功且标准化的经验借鉴,是“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相互促进,阶梯上升”的最佳应用体现。此外,PDCA循环管理模式充分彰显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的管理思想,依据成熟度培育发展,最大程度地实施了精准建设,有效提高了多元资源投入的效率性。

5 结束语

随着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步伐,科研基地的优化调整势在必行。PDCA循环理论作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通过将其拓展改良应用于高校科研基地管理,从建设规划、机制创新、成果提升等多方面循环优化科研基地建设布局,充分释放高校自主创新的巨大能量,全面提升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效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凸显中国智慧,抢占国际科技领域竞争制高点。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国发[2017]4号.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19/content_5161341.htm2017-1-10/2017-8-26.

[2]张志亮,孙艳,邹翔.基于PDCA循环法的实验室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5):249-251,256.

[3]赵醒村,刘影,安宁波.PDCA循环提升重点实验室产业服务能力[J].中国高校科技,2011(7):54-55.

[4]辛鸣.创造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业绩[N].人民日报,2017-3-14(7).

[5]方君宁.科技成果标准化评价的探究[J].中国标准化,2017(22):24-25,28.

猜你喜欢

PDCA循环
基于PDCA循环的现代质量管理教学改革探索
浅谈PDCA循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浅析PDCA循环管理思维在高职学院教研室工作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督导制下PDCA循环的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PDCA循环应用于
PDCA循环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实际运用
基于PDCA循环的国家电网公司品牌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TQM在民航安全管理体系SMS中的应用研究
PDCA循环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