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机制建设研究
2019-12-12蒋佳霖李友军谢雨萍
蒋佳霖 李友军 谢雨萍
[摘 要]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旅游业作为新兴的综合性产业,具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重功能。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较多民族地区摆脱贫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首选。我国广西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受各个方面因素影响,广西省并未充分释放乡村旅游的扶贫作用。对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及旅游扶贫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的建设路径,即健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科学管理机、扶贫效果评估机制,以有效提升该地区扶贫效果。
[关键词]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扶贫机制
[中图分类号] F327;F59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11-0107-03
自我国实行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以来,各个地区都积极响应国家这一扶贫政策,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了多种扶贫措施[1]。对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来说,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多措并举,不断对自身的扶贫工作进行创新,积极拓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发展思路和方式。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在融水县已经形成了多个乡村旅游景点,改善了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并且通过乡村旅游给予贫困地区财力、物力以及人力方面的支持。但是就目前来看,在相关的扶贫机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融水县的扶贫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一、相关研究概述
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关于乡村旅游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的范围也愈加广泛,这一点从乡村旅游研究的领域能够看出,比如投资消费领域、政策、人才培养、环境保护等。这是因为在2006年之后,当时无论是旅游方面相关的专家和学者,还是其他非旅游领域的一些学都从旅游之外的视角对乡村旅游进行了研究,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2]。其中,旅游方面的专家学者虽然基于专业优势研究的更加全面,但是也是受专业限制,使得整体研究不够深入,比如,一些旅游专业的学者提出了鄉村旅游需要注意景观设计,突出乡村的个性和特点,但是对于怎样突出这些个性以及特点并未进行深入研究。总的来说,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还远远落后于乡村旅游的实践和发展。
乡村旅游扶贫的相关研究:旅游扶贫这种模式在我国具有十分鲜明的中国特色,即“旅游和反贫困”。总的来说,我国对于乡村旅游扶贫的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农村扶贫的研究和乡村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研究两者相对独立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农村扶贫还没有将旅游开发内容作为其中的核心内容,同时旅游开发也不是扶贫之中的主要手段。第二个阶段是乡村旅游扶贫的研究阶段。在这一阶段随着城市居民旅游需求的增加,乡村旅游得到了迅速发展,因此一些学者就开始针对一些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乡村地区应该如何充分利用旅游产业发展来实现脱贫的问题进行了研究[3]。在该阶段,乡村旅游扶贫的正效应十分明显,因此在这一阶段,相关学者都较少关注其中可能存在的负效应。第三个阶段是乡村旅游扶贫全面研究的阶段,在该阶段,由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使得农村经济增长迅速,有一部分贫困地区迅速致富,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其中那部分最为贫困的人口并没有从旅游产业的发展中获得经济利益,因此,在该阶段相关的学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第四阶段是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阶段,在该阶段,乡村旅游在扶贫方面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目标偏离、扶富不扶贫等,因此在该阶段相关学者将视线转向了如何解决在精准扶贫中出现的这些问题。
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融水苗族自治县的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既有绮丽的山水风光,奇特的天然溶洞,繁多的名胜古迹,又有古朴的古村古镇,浓郁的民族风情,悠久的民族文化,是广西旅游胜地之一。因此近年来融水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形成了多个乡村旅游区。先后荣获“广西优秀旅游县”“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民俗风情旅游目的地”“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等殊荣。同时,融水苗族自治县还按照“秀美融水?风情苗乡”的旅游发展定位,积极打造“养生休闲度假、民族风情体验”形象品牌,针对乡村旅游发展,融水重点打造两条乡村旅游带即环县城乡村旅游示范带和环元宝山民族风情旅游带。其中的环县城乡村旅游是指以老君洞景区—老子山景区—西洞景区—民族体育公园景区—双龙沟景区—小博生态茶叶观光园等为基础建设的环县城旅游景区,通过骑行绿道等路网建设,将老君洞、西洞、双龙沟等连点成线,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带。其中,老君洞景区依托徐霞客历史文化,打造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解决异地扶贫搬迁苗家小镇的贫困户就业问题,下一步要建设老君洞(苗家小镇)到西洞的骑行绿道;西洞景区依托农业示范园区,通过与农业示范园的结合,打造成为国家AAA级景区;双龙沟景区依托康养休闲文化,打造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通过“异地安置+旅游”模式直接带动近200户贫困户近1000人的脱贫,充分发挥了旅游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真正实现让村民离土不离家,易地过上幸福生活;小博生态茶叶观光园通过“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建设大型收购网络,扩大扶持茶农的规模收购鲜茶叶,带动18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为融水扶贫攻坚工作做贡献。
三、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旅游扶贫工作的总体情况
(一)稳步推进旅游扶贫规划
首先,融水县突出规划,科学引领旅游扶贫:启动编制《融水贫困村旅游扶贫规划》,制定《融水县脱贫攻坚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融水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和融水旅游扶贫行动计划。以村为单位,按照“科学布局,突出特色、一村一品”的原则,分批分期为具备发展旅游基本条件的8个贫困村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为贫困村发展旅游业打好基础。其次,突出景区辐射,带动旅游扶贫:根据融水旅游发展思路、资源优势和脱贫攻坚重点,坚持项目为中心,发挥重大旅游项目辐射带动扶贫。一是实施旅游创A创星工程,通过打造A级景区和星级乡村旅游区,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村屯发展乡村旅游。最后,打造特色精品线路,拉动旅游扶贫:围绕“两个核心,打造一条特色旅游精品线路”的全县旅游发展思路,重点打造环元宝山旅游,提升县城-元宝山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充分发挥旅游线路和旅游带的拉动作用。
(二)推出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
为了能够深入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共同促进产业扶贫。融水县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推进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融合,利用农村土地整治、土地流转和县委政府关于发展旅游“三个优先”的政策,整合农业、林业、水产畜牧业等方面资金,优先支持有乡村旅游资源的贫困村发展特色生态农业,规模化种植高山水果蔬菜及特色经济作物,开发特色农业观光园,元宝山金秋烧鱼基地等体验旅游产品,拓宽群众收入渠道。如龙女沟景区周边的荣地村,山上种植千亩高山桃园,林下发展桃园鸡,田里放养禾花鲤鱼,然后引导群众举办桃花节、桃园采摘和金秋烧鱼等活动进行宣传促销,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二是推进乡村旅游与生态文化、传统文化相融合,深入挖掘民族特色文化,打造“乡愁”文化,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品味,让民族文化成为乡村旅游的亮丽名片。2015年,在四荣乡荣地村成功创建了元宝山穿越“千古乡愁”示范区,让游客体验苗家百年吊脚楼群、千年古井、万年火山遗址和望天田等传统农耕文化。三是推进旅游与林业融合,在开发元宝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基础上,启动规划九万山、滚贝老山森林旅游开发,促进林农增收脱贫。现已成功引进民间资本,按国家4A级景区标准开发双龙沟森林休闲旅游。
(三)创新旅游精准扶贫模式
近年来,融水县创新了旅游精准扶贫模式:
一是“旅游+金融+扶贫”模式。充分利用区、市、县三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贫困村旅游扶贫项目建设。争取金融支持,协调信用社、柳银村镇银行、农行、农发行等金融部门通过联保信用贷款、林权、资产抵押和政府贴息贷款,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5万元-50万元贷款,为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就业扶贫提供金融支持。
二是“公司+农户”模式。通过政府扶持,企业经营,农户参与的方式带动贫困户通过旅游实现脱贫。采取“休闲旅游+生态农场+农户”方式,融水七彩农场连片打造特色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生态农场,使生态农业观光与生态休闲旅游融为一体,带动20多户贫困户群众就近就业。
三是“互联网(协会)+农户”模式。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和电商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建立县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1个,农村电商网点50个,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签定订单合同,通过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销售,将农产品、工艺品转化为旅游商品,确保贫困户收入稳定。
四是“演员+农民+旅游”的模式。双龙沟景区的原生态苗族文化体验园是广西唯一的原生态苗族文化体验园,这里的工作人员穿上戏服是演员,脱下服装是社员。以“微田园+微市场+微车间”模式,让贫困户进行农耕产品、非遗工艺品对游客进行展示及销售,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以先富带动贫困户,计划引入100户贫困户进入该项目。
四、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的建设路径
(一)健全精准识别机制
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最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富裕家庭越来越富裕,而贫困家庭却没有太大变化,甚至可能会更加贫困。因此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需要对其中的识别机制进行优化。第一,完善贫困的识别标准[3]。首先,政府需要利用当地的人口、资源、地理以及经济等方面的信息库统计扶贫相关的数据信息,然后通过信息处理来完善扶贫信息资源库。第二,在对贫困人口进行确定的时候,需要统计贫困人口周边人对于该贫困户口的评价,同时也需要在相关部门的信息库之中将统计后的信息与信息库中的信息进行对比,以此来确定贫困户口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二)完善精准帮扶机制
第一,积极转变贫困农户的思想观念,提升群众参与旅游扶贫的积极性。在融水苗族自治县,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和约束,这里的民众受教育程度并不高。因此,要想实现扶贫,就必须转变贫困户口的思想观念,将他们原来的“靠、要”等被动思想转变为主动参与旅游发展的主动思想。第二,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旅游帮扶力度,提升融水县的自我发展能力,比如可以在旅游教育、培训以及进修等方面来加强帮扶。第三,强化产业融合,发展新的旅游业态:当前旅游需求不断增长,旅游需求也更加多样化,所以乡村旅游需要与当地其它产业进行融合,形成新的旅游业态,对于融水縣来说,主要是要和农业进行融合,发展特色农业旅游[4]。第四,创新旅游产品,打造知名旅游品牌:融水县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十分适合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因此,融水县需要利用这些旅游资源,打造出具有本地特色以及创新性的旅游产品,从而创立属于自己的旅游品牌,促进经济发展,最终强化旅游精准扶贫效果。
(三)优化科学管理机制
第一,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具体来说:首先,融水县应加大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信息公开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强化政府相关人员的思想教育,提升这些人员对于相关信息的重视程度;其次,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比如可以引进一些信息网站方面的人才,保障网站稳定运行和信息有效公开;最后,需要保障信息来源的顺畅,主要是需要通过加强和贫困村村委会之中的工作人员的交流和沟通,建立合作机制,保证扶贫信息能够被贫困地区及时获得。第二,完善旅游人才管理机制,培养出更多的乡村旅游扶贫人才,比如乡村旅游经营人才、乡村旅游带头人等。此外还可以引进与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相适应的管理人才,从而优化管理机制,提升扶贫效果。
(四)建立扶贫效果科学评估机制
首先,任何贫困都不仅仅是因为一个原因所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所形成的,因此在对扶贫效果进行评估的时候,在考虑收入水平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到教育水平、医疗水平、地理环境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因素,运用统计方法对全县的扶贫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具体来说可以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综合评估,提升对于扶贫效果的掌握程度。其次,要使群众能够充分了解乡村旅游扶贫的相关政策以及标准,使群众能积极的参与到扶贫效果评估之中,另外,还需要通过村委会获得贫困人口的名单,在扶贫一段时间之后,将这些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上报到县政府的相关部门之中,通过信息库和群众的评价来对扶贫效果进行评估。
(五)建立预防返贫长效机制
第一,整合相关的扶贫资金,拓展扶贫资金的来源渠道,保障精准扶贫能够长期有效。具体来说:首先,整合各种资金,比如社会投入资金、农业资金以及旅游方面的资金,为贫困人口提供一定比例的补贴以及贷款利息补贴[5]。其次,不断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构建金融扶贫机制:一是扶贫部门、旅游部门以及相关统计部门加强合作,建立贫困人口信用的档案,对贫困人口的各方面情况进行记录,并且将这些信息和银行对接,解决贫困人口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要创新金融产品和相关金融业务,制定出具有差异化的金融扶贫政策。第二,政府和其它机构进行合作,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将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相关的信息纳入到政府的考核机制之中,比如将扶贫资助的实际使用情况、扶贫的方式、扶贫的效果等信息公开,避免扶贫工作流于形式。
综上所述,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当地贫困乡村的经济发展。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融水县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机制还存在一些缺陷,因此需要根据融水县的实际情况完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机制。可以通过健全精准帮扶机制、科学管理机制和扶贫效果评估机制、预防返贫长效机制等,从而提升融水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效果,推进我国扶贫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卓国.探索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7-12(007).
[2]满孝平,常红旭.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扶贫实践路径研究[J].中国市场,2019(21):20-21.
[3]张素梅,王祖良,谢雨萍.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效果评估体系研究[J].农业经济,2019(6):77-79.
[4]刘晓寒,戴伯秋.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之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20):490.
[5]楊洁.融水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5.
[6]胡柳.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6.
[7]邓小海.旅游精准扶贫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
[8]张春美,黄红娣,曾一.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运行机制、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6,15(6):625-631.
[9]何阳,孙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现实问题与消解[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7,38(3):29-34.
[10]邓维杰,何海燕,朱淑婷.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困境与对策[J].农村经济,2017(12):44-49.
[责任编辑:史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