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太极拳与气功统一性的若干研究(二)

2019-12-12谢远基

少林与太极 2019年2期
关键词:练功意念气功

谢远基

(接上期)

三、从调形上看,太极拳与气功具有统一性

调形是武术气功的核心概念之一,又名调身、调拳架,包括调整练习者的基本手形、步形、身形及基本手法、步法、身法等等,这也是练习太极拳的基础。

其一,调形关系到修炼太极拳与气功的成败。

调形是练习太极拳与气功的基础。古人云:“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神散乱。”不重视形的规范,修炼时摇头晃脑、前俯后仰、东歪西斜的话,其意念、呼吸必然随形而乱。调形的质量,决定修炼的质量。只有调形正确,修炼才可能正确;调形混乱,不到位,修炼必然走上斜路。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先生也讲:“太极拳开始,先练拳架。所谓拳架者,即照拳谱上各式名称,一式一式由师指教,学者悉心静气,默记揣摩,而照行之,谓之练架子。太极拳之程序,先练拳架,如太极拳、太极长拳;其次单手推挽、原地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散手;再次则器械,如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枪等是也。”这里所强调的,就是调形。调形是手段,是基础,只有形正体松,才能达到气定神敛,练拳才能达到效果和目的。

各式太极拳都强调调形时三维拳架的精准性,即身体站立时必须把握三个轴,就是在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三维立体的保持身体的支撑和平衡。其具体要求是:上下悬拉(悬顶——五趾抓地,以肚脐、命门为中心上下分拉);前后扳机(吸胯——敛臀,使骨盆在肌肉拉力下翻转扳紧,形成弹簧扳机);左右相挣(扣膝——圆裆,大腿骨内旋形成下部膝内扣,上部股骨头部位外撑,从而裆圆撑)。只有练习时身体上下、前后、左右三维达到非常的精准,练太极拳才能根基稳固,并为具备太极拳高超的控制力量和技击力量奠定基础。

调形是练习太极拳的基础。一是因为调形让练习者入静,疏通经络,调畅气血,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改善全身的营养状况,有利于强身健体。二是因为调形让练习者增加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弹性,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强壮身体。科学合理的肢体动作和身形姿势练习,使肌肉和骨骼不断地做螺旋式弧形动作,关节周围的肌腱、关节囊、韧带都得到锻炼,也增强了关节的稳固性、柔韧性和灵活性。

当然调形不仅是对身体躯干及四肢的调整,从头、颈、肩、肘、腕、掌、指、胸、腹、肋、脊、背、腰、臀、髋、腿、膝、踝、足、趾到眼、耳、鼻、舌等,都有详细的方法和要求,并根据功法、姿势、动作等不同而异。太极拳练习中常讲的松静站立、头正、颈直、沉肩、坠肘、坐腕、舒指、竖脊、含胸、拔背、松腰、沉胯、敛臀、旋膝、五趾抓地、舌顶上腭、目视前方等,都属于调形的内容。因此,调形关系到修炼太极拳与气功的成败。

其二,调形贯穿融合在修炼太极拳与气功的过程中。

调形自始至终都灵活地贯穿融合在修炼太极拳与气功的每个环节和过程中。气功常用之平坐、自由盘膝、单盘膝、仰卧、侧卧、站式、走式等姿势,都需要通过正确的调形来完成和规范。“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是陈、杨、吴、武、孙、和等各式太极拳共性的最基本的动作方法,而如何让这些基本动作准确到位,即是调形的范畴。

太极拳中所有经、论、歌、诀的练功要点,也都是通过正确规范的调形完成的。比如太极拳对人体的“九节八段”提出了诸如竖项贯顶、舒腕展指、松肩垂肘、松腰落胯、屈膝圆裆、十趾抓地等要求,用以规范手形、步形、身形的要领,对由形体圆转螺旋运转产生的运动态势即手法、身法、步法、腿法、招法等制定了手似螺纹、腿似钻、腰为主宰、足随手运、上下相随、节节贯穿、进退须有转换、往复须有折迭、处处触圆等变化规矩,对体势完成时的形态要求必须遵循顶劲上领、裆劲下沉、神气贯足、支撑八面、对拉拨长、稳定重心等法则。这些都需要通过正确的调形方法才能实现,最终才能达到“一阴九阳跟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类好手,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不偏称妙手,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的境界。

如果调形不正确,就会有损伤。比如,太极拳要求脚尖要和膝盖正相对,膝盖不能超过脚尖;可是有些人练拳时膝盖往往会超过脚尖,他们认为姿势越低越好、步子越大越好,这就超过了膝关节的承重能力,会造成膝关节的损伤。太极拳还要求在动作运转过程中用腰带动,即“主宰于腰”;可是有人是用膝关节的扭动来带动上下肢的动作,这是错误的。在运动过程中,还会出现跪腿现象,膝关节过分外张或内扣,这就造成了膝关节内侧和外侧韧带不合理的抻拉。这种动作在套路中重复多次,长此以往,就会造成膝关节慢性损伤。

其三,太极拳与气功都强调自然舒适的调形原则。

调形要做到自然舒适,这是太极拳与气功的本质所要求的。在理论上,太极拳与气功深受《周易》和《道德经》的影响,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指导思想的产物,在修炼太极拳与气功的过程中,要以追求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通为目标,尽量使人的运动服从于人体科学、力学原理和大自然的运动及变化规律,顺乎自然,求得物我、内外的平衡,达到阴阳调和,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和心境的升华。修炼太极拳与气功受到道家理论影响,力求通过修炼来体现“道”,实现人与自然的合一。修炼的过程,就是实现《道德经》之“道”的过程,是人与自然求和谐统一的过程。

从实践上看,调形是要在符合功理和规范的前堤下,使身体各部分、各器官、体内各系统都处在最恰当、最自然的状态,这才有利于气血在体内运行,使练功者能迅速进入练功态,有利于内劲产生和运行。正如《拳论》云:“身必以端正为本,以周身自然为妙。”这就是说在调形时,身法上要以立身中正、自然舒适为根本。只有按自然舒适的原则调形,才不会对身体造成损伤,才会利于达到健身强身的训练目标。就太极拳术的技擊功能而言,只有调形做到充分的自然舒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因敌变化,后发制人,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等技击之妙才能更好发挥,进而运用自如,达到“阶及神明”的炉火纯青之境界。

因此,太极拳与气功在调形上是具有统一性的。

四、从调心上看,太极拳与气功具有统一性

太极拳与气功都高度重视调心。什么叫调心呢?《灵枢·本神》曰:“心之所忆谓之意。”老子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青华秘文》也强调:“金丹之道自始至终作用不可离也。”《玉平经》亦就其功用而云:“神气周流,疾于雷是,急还神明,以自照内,故病自愈,而人自治。”《素问》更明确指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调心作为一种操作手段,其实几乎横跨任何一门太极拳与气功的修炼,存在于修持的每一过程。其本质就是人运用意念调节精神、形体、动作、呼吸,使之趋向而达到集中、专一、空灵的修炼过程。意念作为调心的核心术语,是潜意识思维过程的人脑潜在功能的轻度活跃,是指建立在客观世界之上,通过语言、形象、动作等形式的反馈,构建、重组、优化,达到调和人体阴阳和激发人体潜能目的的工具。正如太极拳之经典《十三势行功歌诀》所说:“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全不费工夫。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太极拳大师王培生也曾说:“太极拳是一种意拳。”

调心是包括太极拳在内的中华武术气功修持的核心部分,在整个武术气功修炼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天台止观》将调心分为三步,即入定、住定、出定。调心具有多种属性,而最主要的四个特性便是主观能动性、客观性、促发能量性和核心作用性。

其一,调心让修炼者较快进入练功状态。

修炼太极拳与气功首先要入静。宗师云:“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入静是指在练习过程中,通过调心达到思想安静、意念集中,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清醒,即保持专一的修炼意念,进而达到一种轻松舒适的练功境界。入静既不同于一般的清醒状态,亦不同于入睡,因为它还保持着练功的意念。对于“入静”,宋末元初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曾云:“入静者,静处一室,屏去左右,澄神静虑,无私无营。”入静也称虚静,《性命圭旨》亦云:“心中无物为虚,念头不起为静。”入静与佛家功法的“入定”类似。调心开始,就要提醒所有习练者有开始练功的意念,即意念自己要按功法要求,抛开所有俗事异念,做到姿势自然舒适、呼吸柔和,进而对外界干扰基本能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进入良性的意念誘导,一念代万念,专心修炼太极拳与气功。生活在当今的社会上,每个人或多或少地要受到生活、学习、工作、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要排除杂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城市,早上到公园或者一个空旷、平坦的地方去锻炼,跳健美操的、交际舞的,唱歌的,音乐此起彼伏,声音相互干扰,这就需要调心,摄心归一,专于一处,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专心修炼上,降低音乐和噪音的干扰,从而起到净化心灵和环境的作用,迅速进入功态,逐渐达到练功的要求和目的。因此,修炼太极拳与气功之时,首先要通过调心,使心灵静若止水,空灵通透。

其二,太极拳与气功都强调意领为先的调心原则。

在修炼太极拳与气功时,必须是调心先行,先有意念,而后有动作。比如修炼气功小周天时,要用意念调整练功动作,内气产生后则又需要运用意念导引内气在任督二脉运行。太极拳亦然。其经典《十三势行功歌诀》云:“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股。”太极拳名家陈鑫认为:“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心动意动,意动气随,意到气亦到,每招每势都要气沉丹田,发于丹田,气内走百骸、五脏,外行肌肤,贯于四肢末节。”太极拳每一拳势必须分“起、承、开、合”,只有做到心领为先,四字之间才能做到连贯自如,开中寓合,合中寓开,真正实现太极拳术的“内三合”和“外三合”,即意、气、形的统一。正如李亦畲云:“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意念要领导动作走,比如在做左搂膝拗步时,意念要在左手上,当左手搂膝要结束时,意念马上转到前推的右手上。在做掤手或倒卷肱等动作时,意念跟随手臂运行变化,就会感到两手有抽拉或相吸相斥的感觉。

在推手中,心领为先的原则表现得更加明显。太极推手要化、打、拿、发,在推手中如能正确地发挥“引进落空”“乘势借力”“四两拨千斤”的技巧,就可以将对方干脆利落地发出去,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心领为先。发劲之前要有拿,在拿之前要有引。意思是说,先用引诱之法,使对方的重心出于体外、处于不稳之态,或在其发呆之际,我正好顺其倾斜之趋势施用拿,把对方的活关节管死,叫他跑不掉。这时的关键在于掌握“接触点和意念”,要同时达到我所想的地方(肩、肘、腰等处),一定要准确。意念不可移动才能管得严。发放之时,意念在领先,目光随之转换,身、手、步随。如欲将人发远,则眼远视,发高则高视,控制对方劲路以手为主,目光决不可与动向有偏差。要立身中正,切不可前俯后仰,或左歪右斜。手脚前去时,腰部朝后微微一挺,同时要松胯提膝(此时其实只是用调心意想)。推手要训练意念形相连不断,将欲发放,步须暗进,胜在进步,败在退步,手法、步法、身法必须要配合协调一致。发劲时,身、手、步和眼神必须一起俱到。在推手运化中要运用折叠之术、转换之法。“粘连黏随、不丢不顶、随曲就伸、舍己从人”,而逐步克服“顶”“偏”“丢”“抗”之病。打拳极熟练,有了“懂劲”功夫之后,方进入“问答”与造势之阶段,进而散手技击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全凭心意用功夫。

其三,太极拳与气功都强调适度为妙的调心原则。

太极拳与气功调心时要求遵守适度为妙原则,要求修炼时调心强度即意念活动的用意程度要适中、自然、舒服。这与儒家学说之中庸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调心不能过于执着,要纯任自然,做到适中放松,松而不懈,这样才能“运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也就是说,在放松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内劲才能“由脚而腿而腰,形于手指,达于四梢”。正如古人云:“勿助勿忘真火候,有候无意莫留停”“太松精神散,太紧闭气窍。必须不松不紧,不迟不早,不住为住,不好为好,不凝之凝,不照自照,此点火候甚微妙,众生须当仔细料。不识此字不算修,修炼二字须忘了,多以炼字太著迹,一著迹便病根找”。《黄庭经》注:“惟守而无守,不取不离,斯无弊身。”“调心用意之妙在于微,似有似无,绵绵若存;不绵绵而绵绵,似绵绵而非绵绵。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不是死守,不是不守;若即若离,似守非守。”

一般而言,修炼太极拳与气功中调心用意过弱,其意念对象黯淡模糊,就会造成“火冷”之状,达不到练功的目的和效果,甚至会导致气往下沉或气散。若修炼太极拳与气功中调心用意过强,凝神过度,偏于执着,则练功时会出现神倦乏力、头痛头胀、口干舌燥之弊,且意致气行。调心用意太紧,则气窍紧闭,气滞不通,形成邪火,从而流入于着相。再者,紧守亦易导致大脑皮层相应部分的疲劳,自控能力减退而产生杂念。修炼时急功近利,调心用意过强,是出偏的最大根源。

如果用意念去控制气过强,必然会出现弊病,这是违背传统教学中“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这个原理本质要求的。所以,调心用意时一定要注意遵守适度为妙原则。

因此,太极拳与气功在调心上是具有统一性的。

(未完待续)

(编辑/刘强)

猜你喜欢

练功意念气功
菜市场离我只有一百步
意念修复功法
太极拳推手练功“用意”浅悟
乌当区委离退局举办健身气功培训班
练功
寒假魔力卡
健身气功基础知识(手型篇)
大足石刻优美的雕塑语言——气功相
大成拳之秘站桩入门的核心意念
怎样练气功更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