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林棍论略

2019-12-12栗胜夫

少林与太极 2019年2期
关键词:少林寺少林

栗胜夫

从历史上看,少林寺的武僧参与军事战争,多善于用棍,并随着立功不断,声名鹊起,少林棍就成了少林武功的代名词。人們视少林棍“既包罗众艺”,“又谓棍艺中之魁首”。精通军旅实用棍法的抗倭名将俞大猷曾经在去少林寺时说道:“此寺(即少林寺)以剑技(即棍法)名天下。”戚继光在谈论武术各名家派别的特长时,也夸“少林寺之棍……今之有名者”。《武备志》作者茅元仪对少林棍有更高的评价,他认为少林棍是棍中之祖,“诸艺宗于棍,棍宗于少林”。少林棍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武誉,在少林武术中占重要地位,少林武僧所使用的兵器,以棍最为闻名。它是少林兵器的代表,人们也常以少林棍来代称少林武功。在少林武术史中,最著名的少林武僧也大都是以棍建立奇功,名冠天下的。

一、关于“十三棍僧救唐王”

唐朝以来,少林僧徒们世世代代自豪地传颂着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他们把故事情节进行绘画、雕刻和塑形,大力渲染。寺内有一座面阔三间、属清代大式硬山古建筑的白衣殿,殿内后壁北端有两组清代大型彩色壁画,是描述唐初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战斗景象。登封市东新建的象征登封腾飞发达的剑塔,塔基四面都雕有登封古代重大的历史事件。其中正西面的雕刻也是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少林寺内一座高3.4米、厚0.19米的《皇唐嵩岳少林寺碑》是这一历史故事的起源。此碑正面,上有唐太宗李世民亲手草签的“世民”二字,是少林寺众僧自豪的资本。碑中文字记有少林十三僧助唐立功的事迹,碑的背面附有十三位立功和尚的名字,是少林寺视若珍宝的根据所在。认真研究碑文,全面考查历史,从中得知,少林僧参与唐初唐郑之战的历史事实是可信的。

隋末,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乘关中空虚,占领了隋都长安。次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国号唐。620年,李世民以太尉、尚书令、秦王等身份率兵出关,入中原同盘踞在洛阳的原隋朝大将,后自称郑王的王世充交战。在战斗的紧要关头,少林寺僧志操、惠锡、昙宗等人,率众出其不意地打入王世充军队后营,打乱了郑军的阵脚,活捉王世充侄子王仁则送至唐营。少林寺僧这-行动,对唐军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对郑军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它迫使援兵被歼、久困无计的王世充及早向唐军投降。为感谢少林僧的战功,李世民登基后,“嘉其义烈,频降玺书宣慰。赐田四十顷,水碾一具”。对十三位立功和尚各有封赏,“其寺僧昙宗蒙授大将军”。唐郑之战,少林和尚助李世民立功受封,使少林寺名声大振。贞观以后,少林寺深受历代皇帝支持,寺院发展极快,名僧层出不穷,少林寺成了天下名刹。

习武参战立功受封,使少林寺尝到了声誉倍增的甜头,自此以后,少林寺僧们“昼习经曲,夜练武略,修文不忘武备”,习武与实战相结合,少林僧走上了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道路。以昙宗为首的少林十三僧助唐立功受封,是僧兵的最早作战记录,是少林武功出世成名的关键性条件。“僧兵起于少林寺”,“僧自隋唐好武名”,“自唐太宗击退王世充,赐昙宗官,僧各习武,武艺俱绝”,开创了少林武术史上光彩夺目的第一章。这就是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的由来。

二、紧那罗王与少林棍

紧那罗王是少林寺众僧所奉仰的护寺伽蓝神。他是一个传奇性人物,被称为少林棍的创始人。在少林寺的白衣殿里,后壁南端绘有歌颂紧那罗王的大型清代彩色壁画,画意是表现元末少林烧火僧紧那罗,手持一棍御红巾军的场面。画像高大雄伟,英勇彪悍。在寺内,还有面阔三间、长宽各约12米的紧那罗王殿,大殿两柱上,写有“默坐爨炊世无闻,挥棍嵩少显禅门”的对联。殿内塑有一尊高2.6米的塑像,蓬头垢面,袒腹赤足,手持一棍,怒目圆睁,相貌威严,这就是元至正年间,抵御红巾军立功、人人敬畏的紧那罗王。

紧那罗王究竟是一个什么人物?据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和清康熙年间《登封县志》所述,元至正年间,农民起义军红巾军来到少林寺,一烧火和尚突然“形变数十丈”,手持烧火棍,跨立嵩岳少室山峰,使红巾军大为恐惧,不战而退。此时,这位“形变数十丈”的人也随即无影无踪,此人就是紧那罗王。为感谢和纪念紧那罗王的神威,寺僧们遂塑像于寺内,供辈辈孙徒颂扬敬奉。这就是紧那罗王御红巾军的由来。紧那罗王如此神通,无疑,这是少林寺的夸张和神化。佛门中,类似的传说屡见不鲜,这与达摩“只履西归”“一苇渡江”等均属一类。但紧那罗王是否真有其人,是否真擅棍法,这倒是一个值得关心的问题。

据少林寺方丈行正、德禅、素喜相继所言,紧那罗王是元代烧火僧,俗名许那罗,河南偃师人,刀枪棍棒无不娴熟,留给后人的有《紧那罗兵法十五篇》。他在少林寺僧人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流传至今的少林棍法秘诀中,不少言词是赞誉紧那罗王的。

据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所述,紧那罗王之后,还有“哈嘛师者,似亦紧那罗王之流脉,曾以经授净堂,以拳棒授匾囤”。匾囤和尚是明代著名的少林武僧,俗姓陈,河南禹州人,于嘉靖四十二年圆寂。明人程宗猷连同其他人,习棍于少林寺多年,深得少林棍法真传,又著有《少林棍法阐宗》,这对少林武术是一个巨大贡献。依笔者所见,程宗猷的《少林棍法阐宗》与俞大猷的《剑经》均属我国武术史上空前绝后的上乘杰作。紧那罗王创少林棍法之说虽然带有神话色彩,但我们从中可以明确这样一个事实:元末至整个明代,少林寺僧徒间的少林棍法,已经发展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三、明代的少林棍

明代是少林棍法闻名于世的辉煌年代,戚继光《纪效新书》、郑若曾《江南经略》、茅元仪《武备志》、吴殳《手臂录》等书所列诸家拳法和器械名称中,对少林棍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美。特别是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的出世,更给了少林棍法强有力的宣传与推广。

少林棍法闻名于世,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明代“本寺武僧,屡经调遣,奋勇杀贼”,皆以棍法擅长,屡立战功。在少林寺设有西来堂(又名锤谱堂),堂内走廊塑有十四组有关少林武僧活动的塑像。其中的第十二、十三组塑像,分别是颂扬小山和尚和月空和尚带领少林棍僧出征抗倭的情景。两组计三十七名武僧,各持一棍,英姿各异,栩栩如生。塑像两侧书有“保国卫民平倭寇威震边庭”和“奋铁棍发神威横扫倭寇”的赞语,这说明,在抗击倭寇的战斗中,少林武僧所持之棍是铁制的。少林僧以棍逞雄的英烈行动,明代不少书中都有明确记载。据顾炎武《日知录·少林僧兵》载:“嘉靖中,少林僧月空,受都督万表檄,御倭于淞江,其徒三十人,自为部伍,持铁棍击杀倭甚众。”《上海掌故丛书·吴淞甲乙倭变志》记载,在杀击倭寇的战斗中,“月空、天池……皆为少林僧,俱持铁棍长七尺,重三十斤,运转便捷如竹杖,骁勇雄杰。官兵每临阵,辄用为前锋……抡棍破敌,遇者即仆,顷刻毙数倭”。《云间杂志》也云:“招僧兵百余人,其首号月空……一贼舞双刀而来,月空坐不动。将至,(月空)身忽跃起,从贼顶过,以铁棍击碎贼首,于是贼气沮。”这些记述,既说明了少林僧所持铁棍的长度与重量,又显示了少林僧每阵皆前,运棍杀敌的精湛技能。值得一提的是,明代的抗倭战争,应征僧兵之事绝非少林一家,可“若夫僧兵,可推少林寺”,“今人谈武艺,辄曰少林寺出来”,争少林正宗、少林门派的现象时有发生,足以证明少林武功在社会上普及之广,地位之高,影响之大,人们对少林棍法十分崇尚。郑若曾在其《僧兵首捷记》中也十分感叹地说道:“夫今之武艺,天下莫不让少林焉。”

少林武功出名,棍法盖世,是少林寺僧长期训练所致,但也是武术名家指点所得。少林棍曾得到过抗倭名将俞大猷的亲自指教。据俞大猷《正气堂集》所述,嘉靖四十年,当俞大猷对方丈小山法师道:“此寺以剑技(即棍法)名天下,乃传久而讹,真诀皆失矣。”小山和尚请命俞大猷传授棍法真谛,俞大猷认为,“此事非旦夕可授而使悟也。”于是,小山便从寺中挑选勇力和尚二人,一名宗擎,一名普从,随俞大猷部队南下。“三载间,谆谆示之,皆得真诀”。少林二僧得技回至少林,将俞大猷亲手所传棍法教于寺内百余僧,使少林棍法在原有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得到发展。

明代的少林拳棒,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人,不少文人墨客、政府官员,对少林棍僧们的高超棍技,都给予很高的评价。据明万历年间《嵩游记》作者王士性讲:“……山下再宿,武僧又各来以献技,拳棍搏击如飞……”天启五年,河南巡抚程绍来寺检阅少林僧兵后,随兴作《少林观武诗》,其中说道:“暂憩招提试武僧,金戈铁棒技层层。刚强胜有降魔力,习惯轻携搏虎能。”类似这样赞美少林寺僧技艺不凡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

四、少林棍的内容及特点

少林棍法在社会上流传甚广,内容十分丰富。据德虔《少林武术大全》所知,少林寺在1928年兵火之前,有僧永祥者,聪明远见,恐少林寺遭兵火之灾,于1927年夏复抄寺存珍本《少林拳谱》四十五卷。其中抄有棍术套路,至少有如下内容:小夜叉棍一、二、三路,大夜叉棍,阴手棍,破排一、二、三、四、五、六路,六合阴手棍,六合风里夜叉棍,细女穿线棍,六排棍,白蛇棍,大夜叉棍对练,天齐棍,上盘八仙棍,五虎群羊棍,大圣棍,旋风棍,梅花棍,小六合棍,风火棍,猿猴棍,流星棍,俞家棍,等等。以上棍术套路,有谱有诀,有名有势,是少林寺世代相传之珍贵遗产。

少林棍法有其独到的风格特点,从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可知,少林棍“兼枪带棒,三分棍法,七分枪法”。其原因在于突出“打人千万,不如一扎”的道理。主要方法有拦、拿、提、捉、劈、穿、闪、赚等。在灵活运用这些方法的时候,还要求刚柔相济,电掣疾速,变幻无穷。

少林棍由于有机会得到俞大猷将军的亲自传授,俞家棍法也在少林棍中占有重要席位。明末吴殳在其《手臂录》卷四《大棒说》中云:“少林有一家棍法,名曰五虎栏,唯一打一揭而已。打必至地,揭必过脑……久久至功,打揭得势,则少林诸法甚畏之,不可以平平而轻视也。”吴殳所讲的这种棍法是俞大猷所传棍法的体现,与俞大猷《剑经总诀歌》中的“一打一揭”,遍身着力,步步进前,天下无敌”是一致的。“一打一揭”之法是俞大猷实用棍法中的主要方法,在少林寺流傳的俞家棍法,其棍谱也是由俞大猷《剑经》摘抄而来。

少林棍动作简洁,朴实无华,套路短小精悍,攻防技术突出明显,在少林寺地区,一些民间拳师所练的少林棍,仍然保持着这些风格和特点。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目前在少林寺和社会上,少林棍内容极度减少,那些实用而不好看的棍法套路越来越被人们所忽视,遗产流失令人痛惜。

(编辑/高翔)

猜你喜欢

少林寺少林
编辑部的故事
少林小罗汉拳(十)
少林小罗汉拳(八)
《少林寺2》立项拍摄
少林小罗汉拳(五)
美媒眼中的少林寺
少林小罗汉拳茵(四)
少林武术之技术体系
翻译
少林寺与政治的千年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