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之秘站桩入门的核心意念
1999-06-13文/钱弘泉
文/钱弘泉
查大成拳家拳论及当代大成拳有关文章,并无“核心意念”一说,这是我从自身的练功体会中总结出来的,它指的是肢体争合意念。为什么我称之为“核心意念”?其理由:一、这一意念诱导可以直接建立肢体间的联系;二、这一意念诱导直接为建立六面争力服务;三、这一意念诱导可以贯穿于站桩、试力、步法、发力等过程中,是大成拳意念诱导的主线。
大成拳非常重视精神、意念修炼的作用,诚如王芗斋《大成拳论》所说:“今夫本拳所重者,在精神,在意感,在自然力之修炼”。但纵观诸多拳论,虽然罗列大成拳精神假借、意念诱导达数十种之多,然并无多少切中要害。不但如此,这么多的意念法足以让初学者无所适从,一些脱离形体实际的意念法使习练者将大成拳练成了“意念拳”,为害不浅。为此,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意念诱导尤显重要。
大成拳修炼应致力于求得六面争力,而力之产生,必由于形之正确、意之诱导,故为求得六面争力,宜从六面“争意”开始。但修炼应由简单到复杂,所以可以将六面争意先分解为前后、左右及上下几个方向。但初涉站桩的习练者,又不宜马上进行这几个方向的争合意念诱导,而应先把握住站桩的基本要领。举浑元桩为例,首先要做到放松和相对入静,并应做到含胸拔背,吊顶提肛坐胯,肩松中有撑,肘沉中有横,裆、腋、颏内夹等,注意掌握火候,勿太执着,总以松静自然,舒适得力为度。然后可转入争合意念诱导。上下争合主要是肩胯带动肘膝、手足相争或相合;左右争合则是左肩胯、右肩胯相争或相合并带动左肘手与右肘手、左膝足与右膝足作争合;前后争合则是双手与肩胯带动身体作相争或相合。由上可见,肩胯在肢体争合意念中起着枢纽的作用,抓住肩胯这一要素则有执简奴繁,纲举目张的效果。为更好地体会争合意念,可假设相争相合的肢体皆联有弹簧,则相争时可体会弹簧被拉长后的回缩之力,相合时可体会弹簧被压缩后的回弹之力。不将皮条作为假借的原因是不利于体会肌体相合。之于先后,并无规定。可按上下争、左右争、前后争、上下合、左右合、前后合依次练习,每一争或合的意念可作一短暂停留,但不必管感觉如何,从意念诱导到产生意感必然要经过一段时间,而当意感产生之后,便会逐渐稳定成型。
实践证明,以上方法对肢体联系意感的产生有极好的修炼效果,如果不进行这种意念上的松紧交替运用,势必产生不了肢体联系意感。
当肢体联系意感比较稳定后,宜开始运用抵抗“推拉砸挑”意念,但需将肢体争合意念融入其中。例如体会“推之不动”,假设有一外力前推,我必须有前后相争之意,即不仅要在意念中拉开前后体之间的弹簧,还要抵抗推力作用。如此修炼,可使肢体争合意感强化,并可获得整体稳固意感。以上的桩法可以采用浑元桩,或浑元桩与矛盾桩交替。在以后的托婴桩“老牛筋”意念诱导中,同样适用以上的复合意念。在此,学者宜细心领会王芗斋先生强调的“执着己身,永无是处,离开己身,无物可求”之深意。
大多初学而无师指导者,他们虽苦苦站桩却不得进步,原因多在意念调配上,因为外形可以模仿,但正确的意念难以得知。初学者最易犯的错误是意念诱导的不循序渐进,意念诱导的驳杂。有的过早运用“老牛筋”意念,甚至“应敌假设”、“抗击假设”等,有的在一次站桩中频繁更换意念,或今天用这个意念,明天又用那个意念,极不稳定。事实证明,站桩意念诱导无阶段性,无相对专一性都是不能取得进步的。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学者不可不深思?
站桩为得力之由,肢体争合意念作为正确的意念诱导,又是产生争力、合力的前提,称之为站桩入门的核心意念,应是名副其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