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
2019-12-12杨莎莎
杨莎莎
摘 要:目前,我国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互联网金融专业是时代发展下衍生出来的一门重要专业类型,在进行这方面教育教学中必须与当前环境相结合。为了提高金融专业教学水平,文章以互联网背景为基础探讨相应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教学改革;金融专业
互联网金融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新型机构不断涌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二十一世纪社会得以发展和进步所产生的新技术,而互联网金融课程则是新型课程的代表,学生们在掌握到互联网金融基本原理的时候,教师也必须加强对于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再加上互联网金融课程本身就有着强的实践性,其实践教学更是显得非常重要。相较于普通金融专业学生,更需着重传导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开放、互动的“互联网+”人才培养环境下,将传统金融教育与互联网教育有机叠加。学生们必须要全面的了解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了解当前互联网金融的态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对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态分类进行详细的认识,将传统的金融和互联网金融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其中的变化,并把握住互联网金融得以发展与运行的主要任务[1]。
2 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知行合一的课程开发存在难度
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金融行业革新的结果,是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务的有机结合。因此,互联网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不是原有专业课程的简单拼接。然而高职院校在互联网专业的建设过程中,或者建设在原有金融专业基础之上,或者建设在原有信息类专业基础之上,而金融与信息专业一般原本隶属不同院系,各专业教师容易各自为政,不交流、不合作,在缺乏有效组织协调制度的情况下,开发课程体系时,容易忽视创新性和适应性,不基于企业的发展需要而是想当然地组合课程内容,机械零散的设置课程内容,系统性不强,难以满足培养具备新知识体系、新思维方法、新的综合能力的互联网金融人才的需要。
2.2 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由于互联网金融专业处于初设阶段,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储备,部分新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的院校需要聘请外聘教师代课,这对形成一支稳定的互联网金融专业教学团队,提升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不利。而补充的师资力量以金融学专业背景为主,在计算机、大数据、信息技术等互联网相关知识和技能方面较为薄弱,缺乏金融和互联网的结合
2.3 校企合作单纯的在表面上,缺乏深入合作
如今,大多数金融类院校的合作单位普遍为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等。如果在金融业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那里的大学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会更加深入。因为三线和四线城市金融业发展具有缺陷,所以这些地区的校企合作往往浮于表面,并未深入合作。在证券公司、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工作需要拥有强大的技能、广泛的工作经验,这导致一些专业的核心工作,实习生难以接管,造成学生们在实习的过程中缺乏进入工作的安全感和缺少对实习真正意义的了解。金融业的特殊性和学生定位不明确导致校企合作停滞不前,缺乏实际意义。
3 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策略
3.1 培养互联网思维模式
互联网思维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尖端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构成的整个体系进行综合思考的方式。互联网思维是一种立体化的思维,其主要特点在于创新。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思考如何依托课程,规划创新教学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激发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活力,深度融合到教育的各个环节。
3.2 强化课程建设
根据过去几年各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的建设经验,结合国内较早开设该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以及全国性互联网金融专业师资培训学习中的新内容、新理念,对当前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調整课程设置,形成特色课程,从而从教学内容上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兄弟院校合作开展互联网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解决教学问题和资源建设问题,进一步推进课程建设。此外,互联网金融发展较快,一些早期的应用已经被时代所淘汰,这就需要专业课程设置中有前瞻性,将科技金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概念融入教学内容。加入计算机语言、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统计学的相关课程,使得课程设置紧跟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2]。
3.3 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在互联网金融课程实践教学过程最常用到的方法就是案例分析教学方法,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学生们必须要掌握比较多的热点个案,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之前,制定出和教学内容一致的PPT演示内容,在课堂中,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每个小组之中选出一个小组长。在对案例分析之后,小组长就需要代表小组成员发表总结,比如,在怎样正确看待互联网金融的利与弊这一问题的探讨上,教师就可以使用进小组案例分析方法。互联网金融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当互联网金融在给社会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风险,而这是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必须了解的。学生们在网络平台当中收集大量的案例来对自己的观点、想法进行解释与说明,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知识处理、收集、分析能力。
3.4 深化校企合作,打造“双师型”互联网金融师资队伍
增强与校外企业合作的机密性,积极聘请行业内的资深人士到校园内进行讲座,开拓学生眼界,打开大学生和社会之间的通道。由于他们深知行业状况,为适应大学生就业的需要,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方案中应邀请业内资深人士参与进来,以达到教师校内理论教学和行业资深人士校外实践教学的双向发展路径。与此同时,研究团队与金融机构合作的开发人员在职培训教材,利用学校的基础设施和人才优势开展更好的培训服务,实现校企双赢[3]。
3.5 加强金融专业内涵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育具有雄厚的人才基础和优势。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设立高等院校金融教育事业以来,金融专业教育在高考招生分数线、学生素质、毕业生薪酬、国际化程度、社会评价等多项评价指标均在各行业位列前列,取得了质的飞跃。利用“双创”和“互联网+”的政策红利,各高职院校应在发展优势特色专业,持续深化基础条件,开展教学改革和专业内涵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的改革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综合在提升金融专业综合改革力、社会需求适应力和协同创新能力上下功夫,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新专业的基本规范和标准建设,提高人才培养培训的灵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
4 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金融出现的时间较短,但结合了科技金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概念,其商业模式也在短短的时间里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该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将科技金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概念和知识体系融入专业教学和实训中去,通过建立互联网金融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在教学和实践中,提升师资力量水平,开创新时代的金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黄勋敬,黄聪,赵曙明.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人才工作满意度研究[J].金融论坛,2016(10).
[2]李东荣.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任重道远[J].中国金融,2018(4).
[3]李姣.高职金融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