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促进“四有”教师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2019-12-12王黎
王黎
摘要: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发表“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作为“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教育的首要位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本文着重分析由教育媒体《课堂内外·好老师》发起的
“寻找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对于“四有”教师评价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师评价体系;媒体宣传;多维度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9)11-0149-03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
“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
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关于人才培养与教师队伍评价体系的讲话,强调了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把握好新时代教育的新使命,坚持教育自信,培养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纵观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媒体的正面宣传、积极引导起着关键作用。肩负教育媒体在传播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四有”好老师讲话背景下创刊的《课堂内外·好老师》以助力“好老师”成长为己任,传播“四有”好老师的教育正气,树立育人楷模。2017年,《课堂内外·好老师》杂志在全国发起“寻找好老师”大型公益寻访报道行动,挖掘全国上千位“好老师”,树立了上百位“好老师”典型。在任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为行动致辞,鼓励“好老师”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争做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笔者将从四个方面分析“寻找中国好老师”行动对于教师队伍建设及评价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
一、多维度评价,为“好老师”提供民间注脚
什么是“四有”好老师?他们有怎样的群像标准?他们的成长究竟有哪些途径与方法[1]?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师范大学并发表“四有”好老师讲话后,北京师范大学迅速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成立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办公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寻找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
2017年11月,以《课堂内外·好老师》为发布平台,《课堂内外》杂志社发起“寻找好老师”公益报道行動,并于2018年3月开启首届“中国好老师”评选,以期为“四有”好老师提供来自民间的注脚。
为保证评选的公正与权威,评选活动组委会邀请了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刘信中,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德全,《中国德育》杂志社社长蒋建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师》杂志社优质教育研究院院长田玉敏,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杨四耕,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朱传世,江苏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黄树生等专家学者组成专家评审团,以专业、客观的评价标准为首届中国“好老师”评选展开长达45天的评审工作。
为增强寻找“好老师”行动的影响力,组委会特意设置了“网络票选”环节。全国各地师生及家长约96万人,先后参与了15轮“网络票选”活动。经过票选,375名好老师进入了终审。最终,通过实地探访、线上公示、网络票选、专家评审四个环节,评审委员会确定了20名中国“好校长”、100名中国“好老师”、20名“好老师”提名及10例教育示范区域的获奖名单。
此次评选历时一年,得到《中国教师报》、新浪网、新华网、中新社、腾讯网等媒体的支持。
二、挖掘典型,为“好老师”评价提供参照标准
“寻找好老师”行动及好老师评选,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并力求参选人在政治立场、职业道德、教书育人等方面有突出表现。
来自黑龙江哈尔滨市成高子镇中心校的老师吴松是100名“好老师”之一,他生在农村,也长在农村,读书让他从一名农村娃成长为黑龙江省模范教师。在他的班上,留守、贫困、特殊学生占了近一半。为此,从学生一年级时,他就决心为这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为让学生的童年光彩有力,吴松以点点滴滴的小事引领学生正确的思想,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励学生成长。在他的带领下,学生自强不息、奋力向上,不仅斩获校园足球联赛总冠军,也在校园合唱比赛中连连夺魁……2013年,当外系统极力调任他时,吴松却又一次选择了坚守三尺讲台。
来自江苏南通的吴爱琴,是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同时也是感动南通十佳教育人物。从事特殊教育近20年,她用女性特有的温柔与坚持,默默无闻地为特殊儿童无私付出,帮助那些不幸的孩子健全心灵与人格,实现自立自强,用爱和责任谱写了一曲曲令人动容的灵魂赞歌。语训班上,嗓子喊哑了,顾不上喝水;喉咙喊疼了,顾不上吃药。但当孩子学会喊“爸爸妈妈”时,面对家长惊愕的眼神,吴爱琴却能感受到心底涌出的喜悦。
“作为一名特教老师,我无法像正常老师那样,期许自己的学生能够金榜题名,但我始终坚信,只要自己坚持、努力,每个残疾孩子最终都能开花结果,我愿意为他们付出毕生精力!”这是吴爱琴的肺腑之言,也是她人生最好的写照。
来自重庆的但汉国是“生命教育”的忠实实践者。自1998年来到重庆江北中学的第一天,他就带着一份感恩的心和教育的激情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之中——担任班主任和两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繁重的工作将他的一天拉成食堂——寝室——办公室的“三点一线”。而长期下来,每到一个学期期末,他的双脚脚底就没有一处是好的,全都是水泡破后的累累老茧。靠着这样的努力,20年来,他从教师到班主任,再到教科室主任、党委副书记、校长,无论干哪一项具体工作,他都尽心尽力做到最好,只为了当初无怨无悔的选择。
在但汉国的带领下,学校秉承“让师生创造生命的精彩”办学理念,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学校发展,探索全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生命教育”办学成果在2012年、2013年中,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和谐德育年会曁学术研讨会优秀成果一等奖。2017年,学校“生命教育”办学成果获得重庆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政府奖一等奖。但汉国本人也被评为中国首届“生命教育”形象大使,全国“生命教育”百佳校长。
翻开评选的“好校长”“好老师”名录,像吴松、吴爱琴、但汉国这样的还有许多,他们同样有着多样的动人事迹,同样有着各样非凡的奉献精神,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积蓄行者力量,为孩子们,也为中国教育事业筑梦未来。这部分典型则可为“四有”教师评价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标准[2]。
三、社会综合评价,为全国尊师重教树表率
“寻找好老师”行动自启动起便赢得了老师们的积极参与。河北徐水、河南洛阳、江苏南通、江西弋阳、重庆北碚等地教育系统纷纷发文发函,组织老师踊跃参与,在激发出教师群体能动性的同时,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时任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在颁奖盛典致辞中表示,在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要让学生学得好、有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广大老师责任崇高、使命光荣、任重道远。也因此,他评价称此次评选活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并勉励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扎根基层,力争用优异的成绩来奉献这个伟大的时代。
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刘信中担任此次活动的评审,他认为,此次寻找“好老师”行动为外界深度感知教师、了解教师、理解教师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该行动让外界知晓,中國教育界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在仰望星空的同时,脚踏实地地创造着美好的未来。
“中国‘好老师评选定位有高度、价值有广度、教师有亮度、推广有力度,为全国做出了尊师重教的行动表率。此次评选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好老师发掘行动的开始,后期希望通过好老师教育智库等系列平台的搭建,推动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形成强大的教育内驱力。[3]”
评选组委会负责人、课堂内外杂志社总编辑简渠表示,此次评选活动得到了社会媒体及各地教育系统的积极支持,影响范围辐射候选人所在省市,引发了自上而下的关注。从各地教育局的推动到学校的组织参与,大家已将此次评选作为区域教育的亮点工程,充分反映了社会各界对此次评选活动的巨大期待。作为优秀老师展示自我的窗口,“好老师”评选将成为一个承载使命和担当的接力棒,并构筑“好老师”新标准,为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贡献“正能量”[4]。
四、结语
改革,是推动教育行走的法宝。而教师评价体系的建设与革新,则需要多方评价体系的建设与融合。除去教育主管部门与目前对于教师评价的硬性指标,媒体所提供的社会评价依然可以作为教师评价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而这社会评价来自多维度,从“寻找好老师行动”以及“好老师评选活动”来看,其中就包含了教育主管部门推荐评定、教育界学术专家评审、学生及家长评价等维度。综上所述,媒体平台发起的教师评价活动切实从多方面促进了教师评价体系的建设,也为教育主管部门提供了多方参照依据。
参考文献:
[1]喻国明.全国“四有好老师”评选活动舆情研究报告[J].教育传媒研究,2018(6).
[2]方建明,谢秀扬.构建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4).
[3]吕芙萍.构建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J].课程教育研究,2018(4).
[4]杨佳佳,陈旭.教师评价素养的影响因素及培育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4).
[责任编辑:杨楚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