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看油画中的蓝
2019-12-12高雨
高雨
摘要:色彩心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在生活当中,客观的“色彩”也被人们根据主观的“经验”赋予了特殊意义。本文以克劳德·莫奈的《日出印象》与梵·高的《星月夜》两幅油画作品中“蓝”这一色彩的不同运用为例,分析“蓝”这一色彩在不同明度、纯度下给观者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同时也反向证明了色彩心理学等其他学科对绘画创作有辅助功能,能够开阔创作思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丰富表现形式。
关键词:色彩;感受;对比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9)11-0132-02
一、心理学视角下的蓝
通过查阅大量西方绘画资料发现,色彩心理效应影响着油画创作的发展与色彩风格的形成。在油画创作中,色彩是绘画语言至关重要的表现方式,是画家的情感符号,亦是其精神的载体。画家对不同色彩的运用和选择,在不同時期有着不同的意义。当然,在画面中运用蓝色的画家也不在少数,最为代表性的画家就有巴勃罗·毕加索,他在1901年至1904年期间创作的作品被称为“蓝色时期”。这一时期他的作品大面积使用蓝色,抛却画中题材就蓝色这一色彩而言,
呈现给观者寒冷、阴郁的视觉感受。观者这一感受的出现与色彩心理学有关,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会由于所处环境的颜色而产生生理影响,在蓝色的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减缓,情绪也会沉静,之后脑电波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颜色能影响脑电波。蓝色能使人放松,在色彩心理学中,蓝色也被赋予了宁静平和的主观印象,明度偏暗的蓝则是代表了诚实,稳重。而毕加索“蓝色时期”的作品之所以能传达给观者冷漠、晦暗的观画感受,完全得益于他能很好地运用色彩。蓝色在色彩心理学的四原色中属于最冷的一个色系,它本身就有推远画面的属性,加之画面中大量运用纯度相对较低,明度相对较暗的蓝色,更是给人一种疏远,冷漠之感。正因如此才能更好地向观者传达作者的感受。而本文研究的两幅名作也是通过对色彩的不同运用,很好地向观者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让观者在色彩营造的氛围中,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感。除了毕加索的蓝色时期外,对于蓝色运用非常有名的艺术家是伊夫·克莱茵,他为他自己使用的蓝申请了专利,叫“克莱茵蓝”。当然还有很多艺术家喜欢蓝色,比如德国表现主义的先驱“蓝骑士”——奥古斯特·马克、瓦西里·康定斯基等等。
二、作品中蓝色的多角度对比
本文通过对比两幅作品中蓝色的所占比例、明度、纯度、冷暖等多个角度的异同,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不同蓝色的运用带给观者的不同视觉感受。
在色彩所占比例上,两幅作品中蓝色所占比例大致相同,这也是选取这两幅作品做对比的原因。莫奈的《日出印象》与梵高的《星月夜》两幅油画作品都以蓝色为主要基调的同时,都不拘泥于所绘物体的形体,而是更注重色彩的表达,并且都运用了大量小笔触营造画面效果。但传达给观者的感受却又截然不同,仅对画面呈现的色彩效果而言,两位画家将蓝色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完美呈现出了画面观赏性的同时也向观者传达了自己的感受,引领观者真实地走进画家所营造的氛围中。莫奈的《日出印象》运用大量的蓝描绘了勒阿弗尔港一个多雾的早晨,画家高超的绘画手法呈现给观众一个蓝色空间,进而通过蓝色的固有特性促使观者进入宁静沉稳的心境中。梵高的《星月夜》同样运用了大量的蓝色来描绘夜晚的小村庄,大面积深蓝色的交织手法创造出了宁静之感。又因为他特殊的色彩布局让画面呈现出流动性,这一静一动的冲突,吸引观者陷入他营造的环境中。这两幅画之所以能营造出如此大的场景氛围,与恰当的使用蓝色在画面中所占比例有着很大关系。蓝色在色彩心理学中能带给人广阔深远的主观联想,从而在心理上感受到广而大,有静谧之感的心理体验。
从明度对比来看两幅作品中的蓝有很大差别,高明度的色彩能使人感到轻感,低明度的色彩使人感到重感[1]。其中梵高的《星月夜》中使用的蓝明度更高,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观察明度高的色彩脑电波的反应更为明显,更能引起神经兴奋。所以在创作一幅作品时,如果希望作品赋予观者更高的兴奋感,可以在作品中大量使用明度较高的色彩,进而激发出观者的神经冲动,兴奋的状态。而莫奈的《日出印象》中明度较低的蓝色,使人的神经活动较为平缓,更适合营造出柔和宁静之感,更能使人放松。故在创作中营造宁静的氛围时可以大量选用明度低的色彩来渲染气氛。
从纯度来讲两幅作品中的蓝色也存在较大差异。莫奈的《日出印象》纯度相对更低,而梵高的《星月夜》纯度更高,两幅作品中虽然都大面积使用了蓝色,但纯度的差异使作品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气质。纯度低的色彩使人能感受到软感和冷感,在这一软一冷的心理作用下才使得莫奈的《日出印象》令观者有了更深层次的感受,能更好地体会到清晨海边的清冷氛围。而梵高的《星月夜》也通过他高纯度的硬感,暖感使人体会到了他作画的激情,使观者更好的感受到他作品的强烈情感。
从冷暖来讲 ,两幅作品中使用的蓝也有着鲜明的对比。梵高《星月夜》中的蓝相对来说更冷,莫奈《日出印象》中的蓝更暖。冷色偏轻,暖色偏重,所以梵高的《星月夜》给人更加轻快的感受,而《日出印象》则是给人更加沉稳的感受。冷暖还会给人带来其他方面的心理感受。例如,暖色密度强,冷色稀薄;冷色的透明感更强,暖色则透明感较弱;冷色湿润,暖色干燥;冷色有很远的感觉,暖色则有迫近感。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来更好地控制画面。
三、结语
在对两幅作品中的蓝进行比例、明度、纯度、冷暖等多角度的对比之后,我们不难看出色彩对于一幅画面所传达给观者隐性感受性的内容是极其丰富且重要的。所以在创作一幅作品时,我们在准备阶段就应该对我们画面色彩的内容进行有效地分析,利用色彩心理学的知识对画面给观众呈现的效果进行一定的预见性分析。可利用色彩对人脑的思维加工有一定内部影响这点入手,例如,黑色能够让人第一时间联想到黑夜、丧礼,引发悲哀、严肃、死亡、庄重、恐怖、绝望这一系列感觉;白色则可以让我们联想到白云、雪,引发纯洁、冷清、朴素的感觉;而黄色让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则是阳光、向上、希望、激情这类感受的事物;红色则能使人感受到热情、温暖。精准把握住这些色彩的内涵意义,学习色彩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而后运用在我们的作品中,使观者能更直观准确地感受到作者想表达的。也希望在色彩心理学等更多学科的共同发展下,我们的油画作品更富有科学内涵,油画这个专业能向着更广更深的角度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重武.新色彩构成[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0.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郭小平,翟灿译.商务新知译丛:艺术心理学新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4]李南.破译色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6).
[5](瑞士)约翰内斯·伊顿著.杜定宇译.色彩艺术[M].北京:世界图书北京出版公司,1999.
[责任编辑:艾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