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用于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有效性探析

2019-12-12孙晓峰辽宁省沈阳市公安医院外科辽宁沈阳110002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22期
关键词:石术肾镜肾结石

孙晓峰 辽宁省沈阳市公安医院外科 (辽宁 沈阳 110002)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组。常规组选择体外冲击波手术方式,研究组选择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碎石和取石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肾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相似,P>0.05;治疗后研究组肾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碎石和取石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肾结石患者实施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临床疗效理想,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肾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肾结石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对于直径较大结石或药物治疗不理想患者需采用手术治疗。传统体外冲击波碎石具有一定效果,但对患者手术适应症要求较高,且存在一定并发症风险。肾结石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微创取石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1]。本研究分析了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临床有效性,详情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年龄30~71岁,平均(50.79±1.68)岁;男27例,女13例。结石直径0.5~6.4cm,平均(3.55±1.42)cm;结石数量1~12枚,平均(4.05±0.25)枚。位置:左侧13例,右侧12例,双侧15例。类型:输尿管上段结石18例,肾结石12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10例。常规组40例,年龄32~72岁,平均(50.21±1.57)岁;男28例,女12例。结石直径0.5~6.5cm,平均(3.51±1.34)cm;结石数量1~12枚,平均(4.01±0.21)枚。位置:左侧13例,右侧13例,双侧14例。类型:输尿管上段结石18例,肾结石11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常规组选择体外冲击波手术方式。研究组选择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取截石位,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将F5输尿管导管置入到患侧,气囊导尿管留置后改俯卧,肩胛下角线和腋后线之间穿刺,B超下注水直至输尿管导管,进行肾盂、肾盏积水扩张,采取18G肾穿刺针穿刺结石肾盏方向,促使尿液引出,并给予斑马导丝引入,沿着导丝逐级扩张直至F16,置入F16Peel-away,建立经皮肾通道建立。在输尿管肾镜下进入肾集合系统,观察结石情况,对体积较大结石先气压弹道碎石再取出,小结石用水冲出。术后肾造瘘管和双J管留置。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碎石和取石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肾功能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处理,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碎石和取石时间、住院时间、肾功能情况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相似,P>0.05;治疗后研究组肾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肾功能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肾功能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时期 Cr(μmol/ L) RBP(mg/ L) βMG(ng/L) eGFR(mL/min/1.73m2)研究组 治疗前 125.17±24.21 55.17±10.21 3.11±1.01 87.21±13.25治疗后 103.25±10.15 73.25±21.15 1.02±0.12 61.47±3.11常规组 治疗前 125.25±24.56 55.35±10.56 3.15±1.04 87.57±13.35治疗后 114.46±13.46 64.11±15.21 1.87±0.56 65.21±2.01

2.2 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比较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碎石和取石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常规组,P<0.05,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下床时间(h) 碎石和取石时间(min) 住院时间(d)常规组 40 84.25±2.79 26.21±3.11 84.21±2.24 6.21±1.23研究组 40 67.01±0.21 18.24±2.21 67.67±0.58 4.24±0.21 t 5.968 6.791 5.980 6.368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2/40),其中:发热1例,肾损伤1例。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10/40),其中:感染3例,发热3例,肾损伤4例。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1,P=0.032<0.05)。

3.讨论

肾结石的发生与环境、饮食等有密切关系。近年来,肾结石患病率逐年升高,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影响,随着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不断发展,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肾结石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2]。目前,随着内镜器械的改进,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逐渐成为治疗肾结石的首选。

以往肾结石一般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但效果不佳,容易出现不完整的结石清除现象和残留。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患者实施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恢复速度更快。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肾结石治疗过程中,无需开腹,创伤小,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和缩短手术的时间,最大限度减轻对患者机体伤害。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微创性,可更好提高结石清除率[3]。另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能够准确定位,合理选择穿刺点,可以到达肾盂等部位,有效清除结石。与体外冲击波治疗相比,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创伤小,结石清除效果好,符合安全性和微创性特点,切口小,可减少出血和创伤对肾功能的影响,切口美观度高,患者接受度更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肾功能相关指标相似,P>0.05;治疗后研究组肾功能相关监测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碎石和取石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所得结论与杨红研究成果相一致[4],且本次研究观察指标更为详实,更具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肾结石患者实施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临床效果满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肾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猜你喜欢

石术肾镜肾结石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留置输尿管导管在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应用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的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分析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喝矿泉水不会加重肾结石
甜饮料
——肾结石
常喝甜饮料易患肾结石吗?
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肾积水程度对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失血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