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外营养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研究

2019-12-12马友精天津市人民医院天津30013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22期
关键词:导管危险静脉

马友精 天津市人民医院 (天津 300131)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肠外营养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本科室经过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60例,并对患者出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及细菌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通过实验统计与分析发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率为11.7%,其中共培养出病原菌26株,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包括肠外营养时间以及拔管时最高体温。结论:肠外营养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的较高,导致其出现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肠外营养时间和拔管时最高体温,在实际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应该针对这些高危因素运用具体的预防措施。

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在危重患者,尤其是肠梗阻,胃癌,肠癌等胃肠手术患者中有着相对广泛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1]。而在肠外营养支持的过程中中心静脉导管为其有效实施提供了基础与便利,可以减少营养液外渗所引起的静脉损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但同时可能会导致肠外营养患者出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对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伤害,因此,为了患者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就应该分析肠外营养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并运用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2]。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共有60例,均为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本科室经过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研究了肠外营养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了,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共有60例,均为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本科室经过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其中男患者有33例,女患者有27例,年龄20~65岁,平均(50.3±2.8)岁。

入选标准:患者年龄在20岁以上,意识清醒且治疗依从性良好,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本次实验研究。

排除标准:年龄在20岁以下,存在意识障碍,治疗依从性不佳以及并没有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2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判定标准[3]

患者出现发热、寒战、低血压这三种症状中的一种,且经过外周血、导管血或者是导管尖端细菌培养至少出现1次阳性结果,同时患者除中心静脉导管外无其他血流感染源。

1.3 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研究中患者观察指标包括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概率、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年龄、性别、肠外营养时间、拔管时最高体温等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概率的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借助SPSS19.0完成处理,相关数据结果的表示方法均为百分数(%),检验采用独立样本χ2实现,数据间差异显著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2.1本次实验研究中共有患者60例,其中出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的患者有7例,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发生概率为11.7%。

2.2本次实验研究出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的7例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26株,其具体菌株分布情况详见表1。

2.3本次实验研究中共有患者60例,通过实验统计与分析发现,肠外营养时间和拔管时最高体温等不同情况之间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表1.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患者菌株分布情况

表2. 肠外营养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3.讨论

中心静脉导管属于血管内管的一种,主要放置于大静脉中,其用途包括测量中心静脉压、大量而快速的静脉输液、长期肠外营养、抗生素、止痛药物注射以及肿瘤化疗和血液透析等,在临床有着相对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4]。

在为胃肠手术患者提供肠外营养支持的过程中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但是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相关血行性感染,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仅仅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同时也延长了患者的治疗时间,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5]。导致患者出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的病菌类型包括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最为常见,在临床上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同时,在经过中心静脉导管为患者提供肠外营养支持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认识和掌握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相关血行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的减少患者接受肠外营养支持的时间,降低在拔管时患者的体温,尽量将体温控制在37˚C以下,加强对患者肠外营养支持过程中的护理,密切的观察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通过各种护理方案的运用达到针对性处理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出现危险因素的目的,从根源上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的出现,为患者的更好治疗提供基础与保证[6]。

通过实验统计与分析发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率为11.7%,其中共培养出病原菌26株,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包括肠外营养时间以及拔管时最高体温。综上所述,肠外营养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发生率较高,导致其出现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肠外营养时间和拔管时最高体温,在实际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应该针对这些高危因素运用具体的预防措施。

猜你喜欢

导管危险静脉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DCA循环法的应用实践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喝水也会有危险
拥挤的危险(三)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