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吟诵+歌舞”促小学生文学素养提升
2019-12-12王阅春
王阅春
(沈阳市和平区南京街第一小学,辽宁 沈阳 110001)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特征与人文教育现状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特征
中华古诗词具有厚重文化底蕴,其传承着中华民族历史,体现中华民族璀璨夺目的文化。小学阶段普遍重视对小学生的古诗词培养,近几年教育部门更关注利用古诗词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提高道德思想、升华人文素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增加了古诗词在语文课本上的比重,在选取古诗文类型时,教育部门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增加爱国、送别、山水、咏物等各类古诗题材,各个历史朝代的诗词或让读者体会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哀伤、或是展现国家自然风采、或是让读者体会世间悲欢离合、或是让读者体会沧海桑田无奈,古诗词具有着文笔清新、真实、生动、奔放、意义深远、引人深思等诸多特点。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学习中,可以了解到中华文化的精髓。
(二)人文教育现状
一位大学生的独白:“终于走出古诗词的‘牢笼’”,回忆起小学学习古诗文,不免“泪两行”,苦涩难懂的文字在教师简单讲解、全班抄写诗意、独自死记硬背的过程中被强行塞到我身边,我与它勉强熟悉,诗的意境在我们浑浑噩噩的脑袋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教师程序化的教学步骤在古诗词的教育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传统诗词讲解老五步:一是讲解古诗词的作者背景,二是解释诗中的难字,三是讲解整篇诗词的意思并抄写背诵,五是讲解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含义、最终背诵全文。传统教学方式使得古诗词中的意境被破坏,学生不会主动去了解古诗词,不会有自己的见解,一味的等着教师把会考的知识点“灌进”脑子里,没有人会考虑它存在多久、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倘若不改变,学生会失去思考能力和对古诗词的兴趣,把学习古诗文当作任务来完成。这是全天下学生不喜欢的,是全天下教育工作者无奈的应试教育。
英国道德学家塞缪尔·斯迈尔斯所著的《人生的指责》一书中有言: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勇敢者总是冲锋陷阵;高谈阔论者则被落在了后面;贪生怕死者则逃之夭夭。的确,我们不能只屈从于言语,言语只能表明我们应该做个什么样的人,而行动则表明我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人文素养培养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能激发爱国精神、升华道德,提升思想。中华古诗词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古代诗人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难忘的友谊之情、朋友远去的不舍之情、难忘的离乡之和伊人远去的相思之情等这些至真至纯的真情流露。“百战沙场碎铁衣”中男儿征战沙场的爱国情怀、“我自横刀向天笑”中自我无敌的浩然正气与不惧天下的大精神、“去留肝胆两昆仑”中视死如归的气概,此等充满爱国情怀及人文情感的诗篇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语文老师在教导学生学习古诗文时用此境界熏陶学生,以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三、“古诗词吟诵+歌舞”促小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历史文化这幅巨大的画卷中,古诗词必是其画龙点睛的一笔,在画中栩栩如生,在天空展翅翱翔。本文以南京一校某年级为背景,创新“古诗词吟诵+歌舞”教学模式,促进小学生文学素养提升。我们知道古诗词是以吟唱的方式口口相传,具有代表性的当属柳永作词作曲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此词一方面赞扬了杭州风景清秀美丽、商业繁华富饶,一方面更是夸赞当地官府治理有方,全诗押韵以及平仄都比较一致,读起来朗朗上口,吟唱时可以感知其中优美的旋律。在历史的长河中此种古诗词的诗句虽然流传下来但其中的小调却遗失了,不免成为一大遗憾。当前教育部门提出认真学习古诗文的倡议,让“古诗词吟诵+歌舞”重新焕发生机,通过“古诗词吟诵+歌舞”方式认真体会中华民族的瑰宝。通过“古诗词吟诵+歌舞”新教法,学生们在舞蹈诵读中能更加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仿佛身临其境,学生们通过舞蹈肆意表现自己的神采,通过吟诵体现自己的自信,同时也使班级里其乐融融。
沈阳市南京街第一小学利用“古诗词吟诵+歌舞”教学模式,编排古诗词新唱舞蹈《墨梅》,学生们仿佛自己就是一株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又如师生自编自导的古诗词《采薇》,通过吟诵与歌舞的形式,体现征夫在战后回乡过程中饥渴难耐,回想起以前无数次的登高望归,心中不免生出万千滋味。
“古诗词吟诵+歌舞”新教改,将诗人的意境、所处的环境淋漓尽致、一览无余地表现出来。通过创新“古诗词吟诵+歌舞”的诗词表现形式,再提高小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提升小学生对学习古诗文的兴趣;通过一次次诵读,小学生对古诗词内容“信手拈来”,通过一次次舞蹈,小学生在体会诗人意境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在演出时更可以提高心里素质,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
在教育改革创新的新时代要求下,在文化育人的强时代要求下,教师要注重人文教育,创新教学模式,开放教学思维,大胆尝试新思路新方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传承下来,通过形式新颖、适应性强的全新表现形式,提升学校文化育人的倍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