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战士保家卫国,当工人坚守岗位焦义平,就是这么拼
2019-12-12○文/陶炎杨晨
○ 文/陶 炎 杨 晨
●严细实恒,保卫装置安稳;攻坚克难,提高装置水平。摄影/李树鹏
他扎根现场,一干就是33年,把对装置的呵护发挥到极致;
他为查清一处改造流程整整跑了105次现场;
他能准确说出装置现场1000多个工艺参数;
他拥有152项技术革新成果;
他带出36名生产技术骨干……
这一连串令人难以想象的成绩的主人,是复转军人、扬子石化化工厂PTA装置生产主管、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技能大师、国务院津贴获得者焦义平。
“前线战士当保家卫国,石化工人就该坚守岗位。”焦义平说。
进厂33年来,焦义平完成了从操作工到生产主管、从初中毕业生到集团公司技能大师、从复转军人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角色转换,在别人眼中是一个华丽的转身。但对焦义平来说,这33年是他一步一个脚印,始终把责任放在第一位,坚守现场的平凡的每一天。
2019年9月25日,焦义平被评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感动石化人物”。
“会说话的流程图”
1986年,21岁的焦义平披着自卫反击战的硝烟,怀揣三等功军功章来到扬子石化,成为扬子石化建设初期的一名拓荒者。面对正在兴建的化工装置,看着一幢幢高耸入云的塔罐拨地而起,他既兴奋又激动,暗下决心:干好自己的工作,当好一名石化工人。
装置开车前,焦义平与其他职工一起到上海金山石化参加操作培训。培训课程用的全是中专教材,对于刚退伍而且只有初中学历的焦义平来说,看教材就像看“天书”一样。不过,这难不倒焦义平。他知道,要想驾驭现代化大型石化装置,实现从“兵”到“工”的转变,只有“笨鸟先飞下苦功”。那段时间,白天他认真听讲记笔记,晚上回到宿舍就把当天学习的内容复习一遍,遇到不懂的就请教同事或者记下来第二天找老师解答,直到搞通搞透为止。
培训回来后,焦义平跃跃欲试,总想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产实践中。PTA装置开车前夕,焦义平再也耐不住寂寞了,到车间找主任要了一本原版PI图。当时,这样的图不算多,想学的人不少,所以主任允许他看的时间很短。
焦义平就依葫芦画瓢,先把图纸画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再到现场一一对照查找。每天早来一小时、晚走一小时,爬塔罐摸流程一一对照,一找就是半天,整个装置流程跑了不下100次。装置还没开车,他的一双工鞋已经磨漏了底。
功夫不负有心人!装置1000多条管线流程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职工们都称他是“会说话的流程图”。
凭借着过硬的本领,2004年,焦义平顺利通过技师资格鉴定,成为PTA装置为数不多的技师之一;2007年,晋升为高级技师;2013年,被聘为集团公司技能大师。
“我就是想把装置收拾好”
33年来,焦义平始终以钢铁战士般的坚毅发扬“严细实”作风,投身装置开车、达标、改造,守护装置安稳运行。
2018年底一天晚上10点,焦义平的手机突然接到一条氧化反应器出料阀故障的报警短信。虽然班组已经通过手轮控制住了,但他不想让装置带病运行。“警报” 就是“战斗”!他立刻从床上爬起来,叫上仪表专业人员到现场抢修。有人不理解地说:“你已经享受国务院津贴了,还这么拼干啥呀?”
但对于焦义平来说,装置有问题他就浑身不自在。“我就是想把装置收拾好。” 焦义平说。
扬子石化PTA二线是焦义平的“老革命根据地”,1989年投料开车以来,焦义平和它一起走过了30年的风风雨雨。2014年,这套装置全面停车保运,焦义平转入PTA三线生产工作。2018年,应中国石化整体系统的物料平衡需要,扬子石化计划重启PTA二线。
“二线停了快4年了,现场管线、阀门腐蚀严重,现在要恢复生产,关键设备能否运行都是未知数,而且还有很多潜在风险,我们心里真是没底。”面对突如其来的计划,PTA二线装置主任马亚锋和许多员工都是一筹莫展。“关键设备都没问题,我有信心,一定按时完成检修任务。” 焦义平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凌晨的石化城清冷肃穆,在二线恢复检修现场,焦义平拿着手电筒,一会儿趴在转子上检查,一会儿盯着垫片安装,一会儿又组织系统进行调试……24小时连轴转的他一刻也不敢大意。每当有人劝他回去睡一晚上,他都斩钉截铁地拒绝了。短短一个月,他就瘦了12斤。
经过努力,他们共完成检修调节阀301个、电机和机泵172个、系列管线290项,球阀、闸阀等现场手阀更是数不胜数。原本60天的计划检修时间被压缩至30天内完成,并且一次开车成功。如今,PTA二线装置成为扬子石化的创效大户。
“怎样让装置越来越好”
“怎样让装置越来越好?装置运行平稳了我又该做些什么?”闲不住的焦义平“没事找事”,经常这样问自己。
PTA三大重要指标之一PX单耗一直是扬子石化的短板。为了弥补上这块短板,焦义平足足跟踪研究了1年时间,提出“增设PTA氧化母液固体回收装置”,即母液过滤机。随着母液过滤机的投用,草酸盐离心机故障率大幅下降,一年减少检修费用达100多万元。
故障率下降了,草酸盐离心机转子振动的问题又摆在眼前:装置新鲜催化剂加入量上升两倍,一天多消耗钴、锰液体催化剂五、六吨,产生费用4万多元。怎么办?这时,焦义平大胆提出用新增加的氧化母液过滤机取代草酸盐离心机,将草酸加到母液过滤机进料管线上试一试。
经过现场流程改动后,新鲜钴、锰液体催化剂补充量从每小时加入450千克降到了200千克以下,残渣处理量也得到了控制。一年下来节约液体钴、锰催化剂成本达770万元。
一个小小的流程变更,解决了PTA装置的一个大难题。
在改造革新的路上,焦义平的思路很明晰:抓大,但也不放小。
今年4月,随着气温逐步升高,PTA二线的母液过滤废水外排温度随之攀高。焦义平和攻关人员多次讨论后,决定从报废的PTA一线寻找更加适合的换热器,节省改造时间,满足长久需求。经过反复现场考察和流程比对,他最终选中两台“修长”的换热器——长9米有余、封头直径0.5米左右。这样,母液进入后流速快、换热面积也相对较大。4月中旬,两台换热器顺利投入运行,母液温度降低了近15度 (原来的一倍),成功化解了难题。温度下降后,还促进了PTA母液回收系统运行,有利于进一步回收PTA物料,降低装置原料PX单耗。仅此一项,每年降本创效16万元。
●焦义平和劳模工作室成员扎进PTA装置现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摄影/李树鹏
专啃装置“硬骨头”
2009年,对焦义平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挂牌,专“啃”装置的“硬骨头”。
为了提升扬子PTA装置的市场竞争力和长周期稳定运行的可靠度,焦义平以降低装置能耗、物耗,控制非计划停车,装置技术革新、隐患排查与治理等几个方面为抓手,每年制定攻关课题,根据攻关目标有序开展攻关活动,年计划攻关达标任务完成率达100%。
焦义平带领工作室成员经过多年的不断优化革新,先后攻克了排气帽堵塞、循环载气带液、蒸汽列管积料、下料输送器反串气量大、载气洗涤塔凝液倒灌等技术难题,延长干燥机运行周期至380天,是原设计使用周期的4倍;年减少装置停车损失150万元。干燥机在线热处理技术、下料风送系统无干扰切换技术等专利、专有技术已经在行业内应用推广。多年来,扬子PTA装置3大主要经济指标在中国石化同类装置中名列前茅。
工作室还以示范引领作用,培育青年才俊为己任,开展导师带徒活动,以“传、帮、带”形式培养装置新的骨干力量。目前,已经培养5名科级管理人员和16名装置高技能操作人员。
目前,“焦义平创新工作室”获得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集团公司技能创新成果三等奖1项,集团公司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三等奖3项,集团公司QC成果一等奖1项。2017年,被命名为江苏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