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石油和化学工业铸丰碑
2019-12-12李寿生
○ 文/李寿生
七十载铸就丰碑,新时代再创辉煌。石化行业满怀信心踏上石化工业大国向强国跨越的新征程。
华夏巍巍屹世中,七十春秋忆峥嵘。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阔步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共同迎来了共和国70岁华诞。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70年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促进工农业生产、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中国已经开启了决胜小康的新征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也吹响了由大国向强国跨越的嘹亮号角。
百废待兴 艰难起步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石油和化学工业从百废待兴的旧中国艰难起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
我国曾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石油的国家之一,但是,在70年前却是一个严重依赖“洋油”的国家。1907年,清政府在陕北延长打下了中国大陆的第一口油井。1935年,延长解放,延长石油厂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组织管理下逐步恢复生产。毛泽东主席为当时的延长石油厂厂长陈振夏亲笔题词“埋头苦干”。这是毛泽东主席为中国石油工业最早的一次题词。
与此同时,旧中国留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化学工业家底也是十分薄弱的。当时,只有民族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创办的天津永利制碱公司、中国化学工业先驱吴蕴初先生创办的上海天原氯碱厂以及日本及国民党政府留下来的大连、沈阳、吉林和重庆等几个化工厂。但它们在解放前夕也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几乎全部停产。据资料统计,1949年,我国原油产量12万吨,原油加工能力17万吨,我国化学工业总产值仅为1.77亿元。这就是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全部家底。
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石油和化学工业开始在艰难中起步前行。党中央十分重视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建设和发展,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就设立了燃料工业部,加紧部署和组织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恢复建设工作。经过3年的恢复建设,大连化工厂、永利宁厂、抚顺炼油厂等一批工厂陆续恢复生产。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开发建设了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还先后开发建设了甘肃玉门、青海冷湖以及四川等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基地,使全国原油年产量增加到145.8万吨。我国还在原苏联的帮助下重点建设了吉林、太原、兰州三大化工基地。1959年,我国成功发现大庆油田并开始组织石油勘探开发大会战。1960年,上海炼油厂开始逐步进行改扩建;1961年,兰州建设了我国第一套裂解气生产乙烯的装置。这标志着新中国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建设开始全面起步。
从“三五”和“四五”计划开始,国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石油和化工技术装备引进工作,着力解决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尤其是解决老百姓的吃穿问题。在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直接领导下,1965年,我国从日本引进第一套维尼纶装置;1973年,分别从美国、日本、荷兰、法国等国家引进13套大型化肥装置;1978年,引进合成革装置技术……
在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艰难起步和全面建设过程中,老一辈石油和化学工业建设者们满怀着对党中央,对新中国的无限忠诚和热爱,依靠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坚强意志,凭借“大庆精神”“吉化精神”等伟大的精神力量,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为新中国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摄影/车子斌
改革开放 铸就辉煌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新中国经济腾飞和发展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纪元,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也迎来了崭新的春天。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产业规模跃居世界前列,建立了产业链上下游齐全配套的工业体系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模小、产业链短、产品种类少、产业结构单一,高端产品空白,国际影响力很弱。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几代石油和化工建设者们通过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以“敢叫日月换新颜”的气魄,将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建设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国防化工、化工新材料和化工机械等子行业齐全,能够生产4万多种产品,基本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需要的强大工业体系,取得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成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大国的伟大成就。
1978 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仅为758.5亿元,利润总额仅有169.7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21.4亿美元。2018年,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4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8394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163.5倍和49.5倍,产业规模位列世界第二,其中,化学工业在2010年超越美国,位列世界第一。原油产量比1978年翻了一番,天然气、原油加工、化肥、乙烯、烧碱、纯碱、合成树脂、轮胎等主要产品产量分别达到1610.2亿立方米、6.04亿吨、5459.6万吨(折纯)、1841.0万吨、3420.2万吨、2620.5万吨、8558.0万吨和8.16亿条,分别是1978年 的11.7倍、8.6倍、6.3倍、48.4倍、20.9倍、19.7倍、126倍和86.9倍。同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链不断延伸完善,除少数化工新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工产品外,绝大部分石油和化工产品均能自主生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尽显,各种所有制企业活力竞相迸发
我们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深入推进行业管理、企业制度、科技人才管理等一系列、全方位、系统性的体制机制改革。行业管理逐步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转变到灵活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全行业普遍建立起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一批又一批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经营机制的石油和化工企业发展壮大起来。从建国初期仅有县以上企业5400家快速发展到2018年规模以上企业27813家,资产总计达12.8万亿元;从单一国有企业发展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分天下、各居其一、包含多种所有制、多种经济成分的企业格局。2018年,在“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入围的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有16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四名。
我们还积极借鉴国际一体化发展经验,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化工园区管理制度。截至2018年底,全国重点化工园区或以石油和化工为主导的工业园区共有676家,其中,国家级化工园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57家,省级化工园区351家,地市级化工园区268家,建成了一批石化产业基地,形成了一体化、集群化发展的新优势。
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攀升,面向市场需求的科技创新正在向纵深发力
我们先后实施了技术引进、科技兴化、创新驱动等不同阶段的科技创新战略,组织了一大批核心关键项目的技术攻关,先后攻克了MDI、工程塑料、异戊橡胶、T800级以上碳纤维、聚碳酸酯、PX、芳纶以及特低渗透油气田开发、页岩气开发等一大批长期制约产业升级的核心关键技术;研制出12000米特深井石油钻机、大口径高等级螺旋缝埋弧焊钢管、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炼油全流程技术装备、乙烯以及芳烃成套技术装备等,千万吨级炼油装置国产化率超过95%、百万吨级乙烯装置国产化率达到90%左右;许多技术装备打破了国际垄断,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特别是现代煤化工产业,相继攻克了大型先进煤气化、合成气变换、大型煤制甲醇、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乙醇等一大批世界级技术难题,实现了关键技术装备的产业化,走在了世界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的最前列。在可燃冰、石墨烯、纳米材料、3D打印材料、先进膜材料以及煤油混炼等前沿领域也取得了一批革命性技术成果,涌现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中化、上海华谊、万华化学、延长石油、浙江龙盛、金发科技、山东东岳、浙江巨化等一批创新型企业,培养出一支创新型人才队伍,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产业结构正在向产业链高端延伸。 摄影/万 里
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行业发展一直把节能减排和安全环保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行业平均综合能耗、“三废”排放水平和安全环保事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我们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先后引进推广了HSE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责任关怀制度、能效领跑者发布制度、碳核查碳交易制度等,积极开展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评价与创建活动,推进从产品设计、生产开发、产品包装、产品分销直到回收处置利用的全产业链绿色化,初步建立起行业绿色产业体系。我们下大气力开展绿色环保技术攻关,在废水、废气和固废治理等方面深入推广应用绿色环保先进技术。同时,加快通用节能低碳技术推广,推进重点行业节能低碳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以“十二五”为例,化工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2.5%,合计实现节能量约6125万吨标准煤,折合二氧化碳减排量约1.6亿吨;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
●石油石化人的70年,写着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摄影/万 里
行业积极“引进来”和“走出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
我国积极扩大油气资源进口,范围覆盖所有主要油气生产国,已基本建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连通海外的四大战略通道的油气管网格局。同时,我们与世界各国积极发展石化产品国际贸易。2018年,全行业进出口总额达到7432.7亿美元,其中,化学工业进出口总额达到3710.7亿美元,分别是1978年的347.3倍和226.3倍。我国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世界500强” 中的石油和化工企业都已在中国投资设厂,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积极拓展在华业务,布局高端产品和高端产业,成为其全球投资和利润的重要来源地。
我国石油和化工企业也主动打入国际工程建设和油气勘探开发市场,承揽工程、建设项目、开发资源。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石油和化工资源开发类、产能合作类、工程技术服务类、国际贸易类等四大类企业积极“走出去”,构建以国内高端特色化工园区为起点,以中东、东南亚、中亚和俄罗斯等石化产业园区为中间战略支点,以中东欧高端精细化工园区和非洲石化园区为终点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化工产业链,更广更深地融入全球石化供应链和产业链,形成了国际竞争新优势。目前,中国正在形成外企“请进来”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新一轮投资热潮,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对外开放正在形成一个全新的格局。
正视差距 再创辉煌
时间的年轮,总是刻印着奋斗者的足迹。
尽管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特别是行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产品结构主要集中在价值链的中低端,企业产品结构雷同的现象也十分突出。因此,全行业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采取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在增加有效供给、高端供给、绿色供给上发力,努力探索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我国石化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聚焦在5个重点方向上。
技术创新要在制高点上突破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由大国向强国跨越,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最大短板是创新能力薄弱。虽然“十三五”以来,行业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获得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新成果,但从行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制高点技术上分析,我们同化学工业强国、跨国公司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高端、前沿技术研发方面差距更大,在基础研究同应用研究结合突破方面也还有不小的差距。
巴斯夫、杜邦、陶氏等跨国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都超过了3%,有的甚至超过5%,而我国大型企业研发投入普遍不到1%。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把技术创新摆在战略的核心位置。要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抢占一批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机遇,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大力支持从0到1的原始创新,攻克一批世界级技术难题,取得颠覆性科技成果,力争在重要领域实现跨越发展,加快由“跟跑”为主转向“并跑”乃至“领跑”的转变。
产业结构要在产业链高端上延伸
在我国石化行业中,原材料开采加工、基础化学品制造等传统产业占比较大,高端化工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足10%,行业总体仍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因此,加快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在产业链高端延伸,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
要集中有限目标、集中有限力量,努力发展具有相对优势的新能源、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产业。特别是要围绕大飞机、高铁、汽车轻量化、电子信息等重大工程需求,加快发展化工新能源;高端聚烯烃、专用树脂、特种工程塑料、高端膜材料等化工新材料;医用化工材料;高端电子化学品等专用化学品以及催化剂、特种助剂(添加剂)等特种化学品,努力提高产业链高端供给能力。
发展方式要在绿色化学上发力
绿色发展既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行业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推进绿色发展,必然会推动行业从高投入、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式发展向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双轮驱动方式转变。化学工业有着从分子结构上改变物质性质的本领,绿色发展一定要走在整个工业部门的最前列。
全行业一定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奋发有为地做好绿色发展的各项工作,实现行业与社会的和谐共融发展。要深入推进责任关怀,把企业的社会责任由企业围墙内扩展到企业围墙外,不断提高工艺安全、职业健康、产品安全监管、储运安全和污染防治的水平,创建一批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发展示范园区,从根本上全面改善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形象。
资源配置要在全球市场上优化
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强大的标志不但要看国内资产规模和销售收入,还要看其是否真正具有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加快行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通过全球资源配置、业务流程再造、产业链整合、资本市场运作等方式,实现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企业和企业集团。
要积极“走出去”开展产能合作,选取重点行业,围绕企业发展方向,务实推进海外集聚区建设和项目实施落地。特别是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人才优势和管理优势,在最适宜的地点设置采购中心、制造中心、研发中心、财务结算中心以及营销服务中心,通过整合全球价值链,深度嵌入全球化生产营销网络,实现资源全球高效配置、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经济效率要在国际对标中领先
目前,同发达国家相比,同跨国公司相比,我们无论在行业效率还是企业效率上都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行业和企业要放眼全球,做好重要指标的对标工作,不断增强自身战略管理与战略决策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注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本回报。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本回报水平既是企业整体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密切关注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率、流动资金周转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等主要经济效益指标,聚焦与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的指标差距,夯实企业发展基础,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70年辉煌历程,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画出了最新最美的图画;70年不懈追求,我们彻底摆脱了贫穷与落后,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面对未来,凯歌高奏,我们将继续用热血与汗水铸就行业发展的不朽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