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云港市1998—2017年麻风病流行现状分析

2019-12-12付鑫徐素珍杨皓舒

医药前沿 2019年32期
关键词:麻风病麻风连云港市

付鑫 徐素珍 杨皓舒

(连云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传科 江苏 连云港 222003)

江苏省曾是全国麻风病流行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建国以来累计发现登记麻风病人达56000例[1]。通过多年的积极防治,全省麻风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2]。连云港市已于1996年达到国家卫生部“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指标并通过了省级考核验收,并一直处于麻风病低流行状态。为进一步了解近年来我市麻风病流行特征,现将连云港市1998—2017年麻风新发病例流行情况描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市历年麻风防治管理资料记录、麻风病专报系统(LEPMIS)、1998-2017年累计发现的77例麻风新发病例个案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连云港市统计局年鉴。

1.2 方法

利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采用率、构成比等进行回顾性描述分析。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麻风病防治手册》中的相关定义作为诊断、分型和畸残分级的标准。

2.结果

2.1 连云港地区麻风病流行特征

2.1.1 流行强度 连云港市1998年—2017年期间,共发现77例麻风病新发病例。年发病率由1998年的0.23/10万降至2017年的0.06/10万,差异显著(χ2=5.20,P<0.05)。各组年份的发病率情况见表1。

表1 1998年—2017年连云港市麻风新发现病例情况

2.1.2 地区分布 全市共辖3县4区,77例麻风新发病例除开发区外全市各县区均有分布,其中灌云县最多为29例,占37.66%,开发区无新发病例,在各县区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77例麻风新发病例地区分布情况

2.1.3 人群年龄分布 77例麻风新发病例中最大年龄84岁,最小17岁,平均年龄44.78±13.34岁;以30~44岁发病较多,共发病34例,占44.16%。见表3。

表3 77例麻风病人发病年龄情况

2.1.4 性别及型别 77例麻风新发病例中,男性发病52例,占67.53%,女性发病25例,占32.47%,男女比为2.08:1。I 0例,BB 16例;BL 30例 ;BT 15例;LL 14例;TT 2例,型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3,P<0.05)。其中多菌型70例,占90.91%,少菌型7例,占9.09%,MD与PB比值为10:1。见表4。

表4 77例麻风新发病例性别及型别比例

2.1.5 畸残率 77例麻风新发病例早期发现61例,占79.22%;77例麻风新发病例确诊时有畸残的共16例,占20.78%。Ⅰ级畸残11例,占14.29%;Ⅱ级畸残5例,占6.49%。

2.2 麻风新发病例发现方式

77例麻风新发病例中,皮肤科就诊发现33例,占42.86%;报病20例,占25.97%;线索调查发现15例,占19.48%;其他方式发现7例,占9.09%;接触者检查发现2例,占2.60%。

3.讨论

麻风病防治工作自建国以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发病率从1958年度5.56/10万下降至2010年的0.10/10万[3]。连云港市也于1996年达到国家卫生部“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指标并通过了省级考核验收,麻风病疫情一直处于低流行状态。在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病防治工作和防治队伍容易产生松懈和力量削弱。我市针对这一情况,积极加强工作领导和经费投入,充实防治工作队伍,加大各级防治网络建设,开展分级培训,取得明显效果。1998-2017年我市麻风发病率由0.23/10万降至0.06/10万,下降变化明显。

从全市地区流行分布情况看,除开发区外各县区均有麻风病新发病例,对麻风病疫情防治需要各级防控机构保持长效管理,强化分级网络建设,保证麻风病疫情在全市范围均能得到有效防控。连云港市麻风病新发病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44岁年龄组,平均发病年龄为44.78岁,与江苏省流行情况基本一致[4]。儿童麻风病作为麻风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儿童麻风所占的比例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其麻风流行的程度和趋势[5]。1998—2017年连云港市14岁以下儿童麻风病新发病例为0,与我市麻风病疫情一直处于低流行状态一致;我市麻风病新发病例中男性高于女性,一般认为男性活动范围广,劳动强度大,接触传染源的机会多有关[6]。

麻风新发病人畸残率是反映麻风病早期发现水平的重要指标[7]。我市新发病例2级畸残比为6.49%,明显低于闫红静[4]报告的1991—2002年江苏省新发病人畸残比27.17%,表明我市在麻风病患者早期发现工作方面成效显著;77例麻风新发病例中,皮肤科就诊发现33例,占42.86%,提示我市麻风发现方式以皮肤科就诊发现为主,主动发现和筛查为辅的现状。说明目前广大基础医疗机构和综合性医院对麻风病的发现能力有所减弱,人群主动发现意识不足。针对这一情况,亟需加强业务培训,提升麻风病辨识能力和预警意识,同时继续采取奖励报病等激励方式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对麻风病的发现力度。通过宣讲、健康知识宣传栏和“麻风早知道”宣传材料展示等多种方式进行麻风病防治知识群众宣传,有效提高麻风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强化广大群众麻风病主动发现意识[8-10]。

2011 年国家麻风病防治的策略开始由防治向消除危害转变,颁布了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1]。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病防治工作更加不容松懈,争取财力、无力和人力保障,加强培训,建设人才梯队,完善防治网络,健康宣传是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重点。实现“ 创建一个没有麻风病的世界”任重而道远,麻风防治工作仍需努力推进。

猜你喜欢

麻风病麻风连云港市
连云港市实施“智云安全护航工程”
关注麻风,消除歧视, 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莲年有鱼》
国际麻风节
麻风病医生肖卿福:忘己爱苍生
麻风病低流行状态下的流行特征与防治对策
贵阳市边远农村村民麻风健康知识调查与干预
连云港市
甘肃省麻风受累者麻风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麻风树理想的生物质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