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文化的内涵价值体现及意义研究
2019-12-12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李 娟(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引言
随着“国学热”这一浪潮在国内的掀起,国内各院校纷纷加大了对于国学教育的投入,其教学形式也多种多样,吟诵自古作为一种文学学习的方式更是受到了教师在教学时的运用,就吟诵在当今的界定来看似乎只是指读书这一种方式,而在古代吟诵则指的是读书方法的统称,其包括的是“吟”和“诵”这两个过程,这也是古人进行作诗的主要方式。
华夏千年历史长河中,以古代私塾和官塾为例,学生吟诵古诗词是华夏春秋之后礼乐文化的关键内容,同样也是华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诗词是华夏民族高度智慧产出的文化瑰宝,就像是华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吟诵可将“冰冷”的文字转化成立体的画面,在吟诵的过程中人们不仅仅能够读懂诗文,还能理解诗文中的内涵,从而感受到诗词在创作时所要表达的思想,在吟诵的过程中人们能够体会到古典诗词悠扬的节奏、韵律、丰富的情感和美妙的意境。若诗词不被世人所吟诵,不单单会失其魅力,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原有的艺术价值。因此,吟诵对于学习传统的诗词篇章,理解传统文化有着一定的重要作用。通过吟诵,人们能够更好的理解诗文所表达的思想和内涵,并且能在吟诵中把握住文章的节奏、韵律和意境。
一、人们对于吟诵这一方式的误认导致吟诵文化缺失
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吟诵在时代的发展中的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其风格随着时代变化、地域差别、人们习惯不同都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自秦朝而来,吟诵这一方式由私塾进行传承发展,然而自私塾废除后,新建兴学,尤其是五四运动后对西方文化的引进,其话剧带来的朗诵方式进入中国并受到传播,逐渐代替了传统的吟诵方式。但是,现如今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吟诵文化被人们所遗忘,甚至是被抛弃。值得庆幸的是,近些年,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吟诵的价值,在“国学热”的浪潮中不断复兴着传统吟诵教学模式,并在不断挖掘吟诵文化中的市场价值。时至今日,尽管国人虽喜古调,却少有问津的场面,学生也很难在课堂上听到婉转悠扬、极具韵律的吟诵,在现在学生学习古诗时,不单是学生,老师也习惯说“朗诵这篇文章”而不是“吟诵这篇文章”,然而对于一些古诗文的学习,朗诵的方法并不适用,作为欧洲的话剧方式,朗诵注重的时表演时的表现力,然而吟诵要求的是文字内涵,要求的是将情感融入到语言中,而不是过分追求舞台艺术。由此看来,吟诵是遵循着汉语的文字韵律所创造的,就古诗文的腔调把握,吟诵比朗诵更合适。因此人们要认清朗诵和吟诵的区别,对吟诵的古法不断进行探究。《尚书·尧典》有言:“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基于此,本文研究吟诵文化的内涵价值体现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吟诵文化的发展与改革,从而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吟诵文化中其重点并不是字音与咬字的准确,关键是通过吟诵这种方式踏入古诗词作者的内心,进而能够触摸到诗词背后的温度,最终在吟诵的过程中享受乐趣与诗词的美感。
二、吟诵与古典诗文的联系
在中国古诗文被创作出来的初期,诗人通常是配乐而唱出来的,但就中国古诗文来看并非所有的古诗文都适合唱出来,而几乎全部的古诗文都是可以通过吟诵这一形式表现出来,而吟诵是传统诗乐的根基之一,因此古代文人被现在称为诗人,而在当时的理解则是一类音乐家。诗人爱好利用诗词表达自身情感,利用音乐表现这种情感,因此在创作诗词时加入一定的音乐元素也已经是诗人常用的手段。吟诵这一种表现方式介于说、唱二者之间,其主要内涵就是借助一定的音乐韵律,为诗文赋予一定的节奏。以音乐作为载体对文学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反复对诗文进行吟诵,在吟诵的过程中感受诗文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故而《悟真篇》有云:“性命本不相离,道释本无二致。”自古文人相轻,武者相惜。皆因文非一体,有儒、道、墨、法百舸争流,术不同,则益亦不同。能备善者,鲜有。故以所长,较所短。君子审己而度人,有自善,亦能自患。譬如声乐,钟吕以编排击奏,竖笛以吹息孔隙,虽引气不齐,巧拙有别,然曲度同均,节奏同检。施以鱼,不如师以渔;救四海之人,不如教天下以仁。庙堂策论可为大道,然著书立言也非曲径,若成,当烁古震今,千秋之大计也。我国古代绝大多数的诗词都是在吟诵这一过程中被创作出来的,因此通过吟诵才能更好把握住诗的底蕴和内涵,才能更加接近当时诗人作诗时的情感状态。并且当吟诵时文人可能会带进去额外的个人情感,这种情感会随着吟诵流传下外,呆板的朗诵则无法体会到这些情感,让这些古诗文只剩下了空洞的文字,理解出来的内涵也会与古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有所出入。因此若要追寻最原汁原味的古诗文,吟诵古诗是最好的方式。
三、吟诵在当今时代的发展
古诗词是古代文人思想的结晶,是在五千年岁月长河中不断淘洗筛出的黄金,是中华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之一,而吟诵则是表现出这一珍宝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我国对于国学的不断推广,吟诵文化也被人们逐渐重视起来。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直受着国家的认可和重视,而吟诵这一表现形式对推动优秀的传统诗词文化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吟诵在当今国学教育中仍然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一定的现实作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对待这种吟诵文化依旧是推崇和尊重的态度,例如日本的吟诗社,他们认为吟诵是表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途经,而身为这门文化的传承者,我们更应该去弘扬发展吟诵文化。目前,国家对于吟诵文化不断重视,许多吟诵爱好者积极将吟诵这一文化传播,让吟诵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各个学校也在积极组织活动,让吟诵走进校园、走上舞台、走进生活。让“吟诵”这一文化真正鲜活起来,逐步走进人们的心里。同时,吟诵文化的成功传播也在为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供了许多借鉴。然而,吟诵文化传承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一般学者未对吟诵文化深入研究,错把“朗诵”当成吟诵,更有甚者认为方言吟诵是一种错误的方式,从而忽视了中华文化包容性,具有深厚内涵的特点,如此种种问题都需要学者不断探索,对吟诵文化认知不断完善更新,推动吟诵文化的传承。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中华文化。从京师子集到古代文物,从深巷寸土寸瓦到古墓七光片玉,从东天府名胜古迹到烟雨寺遥远的钟声,历史留给我们太多的文化基因。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一代又一代志士的传承,我们的民族越来越强大,在世界上屹立不倒。故诗词有喷薄浓墨,摈古竞今,汹涌成辞;阳关无垠,尚且大漠孤烟,黄沙风骨,博喻醲采;蜀中险僻,更添异士丛聚,山高水阔,枝派争鸣;江南绮丽,尽数烟雨苑囿,秦淮韵味,娇儿莺啼。古来经典化感,志气之符契,此《诗》六义之首,行文之本也。通过吟诵文化对诗歌的理解,极力塑造诗句情感,使诗歌焕发新的生机,其也包含着情思和哲理的文学盛宴。
结语
综上所述,吟诵对于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现实及历史意义,无论从理解文人内涵,还是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都有一定的关键性作用,作为古代的流行歌曲并已传承了上千年的吟诵文化,理所应当被人们重视起来。新时代的我们或许为着一日三餐忙忙碌碌,或许为着那些虚无缥缈的未来而忧愁烦恼。但这些只是我们自己设下的屏障,如果你用心去读懂一首诗歌,理解一篇文章,学会思考着去阅读一本书时,你就不会被外界事物所难倒,你将学会倾听某个角落的声音,而这些将幻化成你的养料,提高自我意识,最后你会发现“尽管有欺骗苦闷和破碎的梦,但这仍是一个美丽的世界。”随着一代人又一代人的更新替换,若我们无法将吟诵文化发扬传承,只怕它会在历史荒漠淹没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