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艺美术设计的创新思维探讨

2019-12-12骆荣晖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山东济宁272100

流行色 2019年12期
关键词:配色形象思维外形

骆荣晖(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山东 济宁 27210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在获得丰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对于精神文明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工艺美术美术设计既有助于推动商品的销售以服务于物质生活,也能够通过精美的设计满足人们的精神文明需求。所以说,工艺美术设计,具有经济属性与文化属性的双重特征。这也是今天工艺美术设计受到社会广泛观众的重要原因。然而,就工艺美术市场来看,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就当前许多工艺美术作品来看,或者商业化气息过于浓厚,或者不符合时代发展特征。所以,要想让工艺美术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要结合时代特征,充分展示自身的独特艺术性。这就需要通过创新思维来实现,同时这也是创新思维之于工艺美术设计的重要意义。

一、我国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现状

1.发展现状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在工艺美术方面同样有着丰富的积累。我国的工艺美术品,一向以鲜明的民族特性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对以手工制作为主要模式的传统工艺品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工业化时代的工艺设计,往往表现出十分明显的模式化,缺乏显著的特征,尤其是缺乏艺术气息和人文气息,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被遗弃。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要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对工艺美术设计的推动性,新材料、新技术的产生;新思路、新媒介的出现,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使其具有了更浓厚的时代气息[1]。

工业化、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手工业代表的工艺美术,必然会受到冲击。但工艺美术设计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才能真正走出困境。一方面,务必要坚持工艺美术设计的经济属性与文化属性并重,不可忽视任何一方面的价值;另一方面,要在传承和延续传统工艺美术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通过创新思维加入时代精神。

2.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前的工艺美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人才相对匮乏。传统工艺美术设计,更加注重手工作业,然而在现代社会这种手工模式不仅效率低,而且效益难以保障。所以从业者逐渐离开,导致行业人才逐渐青黄不接,而且,工艺美术设计需要具有良好的传统文化功底,这也导致一些设计者转行或者放弃,种种原因使得工艺美术设计人才相对不足。其次,产业发展失衡。这里说的失衡主要指的是在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失衡。一些企业或创作者一味固守传统,拒绝创新;也有一些企业完全放弃传统,盲目创新。这样结果都会造成美感与价值的失去,不利于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最后,商品化泛滥。工艺美术设计兼具文化属性与经济属性,然而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在工业化和机器大生产推动下,工艺美术设计出现了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的问题,这使得工艺美术市场被廉价、低质商品充斥,过度商品化将会使工艺美术失去其文化属性和艺术价值。

二、 创新思维在工艺美术设计的重要性

工艺美术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是随着人类对美的认识出现而出现的,并且随着人们对美的认识的不断而不断发展。所以说,工艺美术本身就是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产物。就当今工艺美术发展来看,优秀的作品必然继承了我国工艺美术的优良传承,但同时也必然跳脱了传统手工艺品的单调,从而展现出创新的艺术魅力。优秀的工艺美术设计者,必然在具备扎实传统艺术功底的基础上,能够突破传统束缚,融入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创新,从而使其创造的作品既符合时代发展特征,又具有艺术感染力,既具有良好的功能性,又具有非凡的艺术性。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创新思维对于工艺美术作品的创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创作者设计出更符合人们精神需求,更能激发人们感情共鸣的作品。而且,对于艺术设计者来说,每一个人,有着不同的专业能力、不同的艺术感悟、不同的美学修养。不同的价值观体系,所以其设计的作品必然受其个人因素的影响,只有能够体现出创作者的情感、观念和修养的艺术品,才能够真正打动人心,才能够具有深刻的人文情怀[2]。这同样需要创作者的创新思维来使个人的情感与作品之间更好的融合。此外,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变化,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美学体会也在不断变化,人们心中的美学标准同样在不断改变,这也要求创作者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作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符合人们不断变化的美学体验和感受。

三、工艺美术设计的创新思维类型

1.抽象思维

所谓抽象思维,就是利用抽象概念对客观世界的本质进行分析概括,从而获得人的感官感知以外的知识。在一个人的思维体系中,抽象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探索事物内涵、总结客观规律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够让我们在对事物普遍规律有良好认识的基础上,对未来发展作出合理预测[3]。所以,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充分发挥抽象思维的优势并使其融入其中,可以让作品更深入人心,更能激发受众的情感。

2.形象思维

在工艺美术设计过程中发挥形象思维,就是让艺术作品与直观形象结合的更加紧密,从而更能够让受众感受到作品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这也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思维方式。而且,形象思维也是艺术创新的首要思维能力,任何艺术作品如果缺乏形象展示,难以让受众产生联想,也就意味着作品失去了艺术的感染力和艺术性。因此在工艺美术设计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形象思维的运用。

3.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事实上也可以理解成为求异思维。就是打破常规思维的局限,跳出司空见惯的意识,很多时候其具体呈现方式会完全与惯常思维相反。任何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形成一种惯性思维,这种惯性思维来自于其生活习惯、环境影响、思维养成等等。这样的惯性思维固然具有较高效率,但很多时候也会限制我们的创新。所以,如果我们能够跳出惯性思维局限,换一个角度或方向,往往能够出现一片崭新的天空。这也使得逆向思维,比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更能够在创新方面有所建树,更能够体现出其批判性和新颖性。比如,对于一个问题,绝大多数人受环境的影响,惯性思维往往都趋于大众化,而逆向思维则能够产生不同的结论,这些结论可能乍一看离经叛道,但是经过深入分析却往往具有突破性发展。

四、工艺美术设计的创新思维应用方向

1.艺术构思创新

工艺美设计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必然需要与时俱进,持续创新。在工艺美术设计创新中,艺术构思的创新是首要环节。只有在设计中不断融合时代特色,融合个人情感,才能设计出根据艺术性的作品。而艺术构思的创新则必须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实现:

首先,要正确运用思维模式。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运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逆向思维,拓宽设计者的思维模式,敢于打破常规和传统,走出惯性思维和大众想法,才能够让受众获得不一样的感受。正确运用思维模式,是艺术构思创新的基础。其次,要不断丰富内涵。艺术作用从来都不仅仅只是形式与外观的艺术,艺术性和感染力往往是通过其丰富的内涵体现出出来的;诸如其功能性、使用性、科学性,乃至其表现出的价值观念、思想情感等等。所以,工艺美术设计者在创作过程中,要善于结合时代发展特色,融入当代思想文化内涵,使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再次,要具有独特观念。工业化、批量化与艺术之间有着天然的壁垒,所以要想让艺术价值得以体现,就必须要赋予艺术设计以独特观念,使其新颖别致,独具一格;这需要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念;所以设计者必须要注重自身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不断丰富自身阅历,才能够让自己设计的作品更能够给人以独特的美感。无论是内涵的丰富,还是观念的独特,归根结底都决定于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操,这对于创作者来说就是自身价值的体现。最后,要持续不断积累。创新并不是一味讲求天马行空、离经叛道,而是在符合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的发展,所以对创者者来说这不仅需要智慧火花的闪现,更需要日积月累的沉淀。只有经过全方位的思考,对大量资料的研究,再有效结合自身的设计理念与艺术修养,才能够让作品真正成为感染人心。

2.图形配色与外形设计创新

工艺美术设计的创新,固然需要艺术构思的创新,但同样也离不开图形、配色、外形等外在设计的创新。任何艺术构思,都仅仅只能停留在设计者的脑海中,必须要通过图形、配色、外形等才能够将其实现,从而向受众传达设计者的构思。所以,工艺美术设计的创新,同样离不开图形、配色与外形设计创新。

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图形配色是展示内涵的重要渠道,也是作品直观感受和效果的体现。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善于针对图形配色展开设计,通过图形色彩的表达,充分反映设计的功能与艺术。而外形设计的创新同样至关重要,工艺美术设计的外形不同,通常是与作品的功能和原理结合最紧密的部分,不同的外形设计,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设计作品。常用的外形创新方法主要下面几种:一是穷举法,就是运用创造性思维,将可能的外形全部展示出来并从中筛选,这往往能够体现出外形的极致效果;二是去繁法,就是保留核心功能,对其他的修饰性元素去除,从而了解其最关键的需求;三是添加法,就是在现有外形设计基础上,增加某些特定含义的要素,从而使其更具针对性;四是模仿法,就是通过对优秀作品或者理念的学习,从而在设计中得以体现等等。当然,还有很多种方法可以选择,需要设计者善于运用。

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思维对于工艺美术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要注意一点,创新思维必须要结合设计本身,而不能突破本身的设计目的。比如,在笔者从事的医院内制剂的包装设计方面,就必须要将设计的安全性、合理性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设计更具价值。

猜你喜欢

配色形象思维外形
《基于季节变化的室内软装色彩搭配研究》插图
适盒A4BOX 多功能料理锅
寻找古意的配色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MIX&MATCH 清甜一夏 彩妆配色新风潮
创意也爱“形象”——形象思维法
论袁牧之“外形的演技”
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后外形的整形
计算机测配色实验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