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信仰、情怀、担当,再攀新高峰庆祝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70周年座谈会举行

2019-12-12本刊编辑部

东方电影 2019年12期
关键词:剧团

今年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70周年。为重温上影厂辉煌历史和丰硕成果,激励上影人继承和发扬前辈的优良传统、矢志不渝地坚持“为人民创作”的信念、创作更多精品力作、为繁荣中国电影和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再立新功,11月16日下午,庆祝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70周年座谈会在上影集团5号棚举行,200余人出席了当天的活动。70年来,上影在党的领导下风雨兼程走过了不平凡的岁月,通过这一场座谈会,上影在重温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将以建厂70周年为新的起点,继续攀登高峰,以光影书写时代华章。

文/本刊编辑部

任仲伦:为人民创作,上影始终挑起重任

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于1949年11月16日,与新中国同龄。此刻,我们三代上影人欢聚一堂,以座谈会的形式,简朴而隆重地庆祝她成立70周年。我们感谢周部长和各位领导的到场,以及长期对上影的关怀和支持。我们也感谢长期与上影合作的各位嘉宾。

今天在场的,有电影《芙蓉镇》的男女主角姜文与刘晓庆;电影《庐山恋》的男女主角郭凯敏与张瑜,还有出演电影《红色娘子军》的艺术家牛犇和祝希娟老师,以及电影《攀登者》的监制徐克老师,与上影长期合作的奚美娟老师。还有我们老厂长徐桑楚的女儿徐小平,导演桑弧的儿子李亦中教授,导演郑君里的儿子郑大里,以及导演汤晓丹的儿子汤沐黎,他们的前辈已经逝去,但我们缅怀着他们的卓越贡献。

70年前的今天,第一代上影人同样欢聚一堂,首任厂长于伶说:“我隆重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中央电影局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成立。为什么要隆重呢?因为毛主席告诉我们,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因之我们要来完成这个重要的任务。”那天的会场上,上影人就开始劳动竞赛。发行的对制片的说:“你们片子好,我们生意好,观众看过了,人人都变好。”制片的对发行的说:“你们带头好,我们跟着好,思想搅通了,出品当然好。”我们相信,那一天780位上影人是开心的,为人民去拍摄电影,成了他们新的生活。1949年,上影厂向阳而生。

70年来,上海电影制片厂始终秉承这样的信仰:为人民而创作。尤其是在重要的历史时刻,上影人始终没有缺席,始终挑起重任。新中国建设时期,上影拍摄了《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林则徐》《红色娘子军》《祝福》《李双双》等,歌颂英雄们和新生活。在改革开放时期,上影拍摄了《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城南旧事》《喜盈门》《庐山恋》和《芙蓉镇》等,助推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到了21世纪,上影拍摄了《开天辟地》《生死抉择》《红河谷》《紧急迫降》《泉水叮咚》《高考1977》《西藏天空》和电视剧《亮剑》《焦裕禄》《彭德怀元帅》等等,其中《西藏天空》《焦裕禄》《彭德怀元帅》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表扬。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上影拍摄了电影《攀登者》,讴歌共和国登山英雄,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大片的成功标杆”,也成为史上第31部票房跨过10亿元人民币的国产电影。这是一部革命加拼命的作品。

70年来,上影拍摄了820多部故事片,800多部电视剧,并获得数以百计的国家与国际的重要奖项。“我是看着上海电影长大的”是历代观众的由衷之言,也是对上影的最高评价。如今在我们的广场上矗立的上影厂标“工农兵塑像”,它标志着上影的信仰,坚持为人民创作。70年来,上影大师汇聚,人才辈出。2018年,谢晋导演被授予“改革先锋”的荣誉称号。2019年,秦怡老师获得“人民艺术家”的国家荣誉称号。同时,在今年国庆期间,上影有111位老同志获得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纪念奖章”,可能是获得荣誉奖章人数最多的单位之一。上影接触的艺术家不是一两棵大树,而是一片森林,如果时间允许,我们可以列出金色熤熤的长长的名单,他们支撑起了共和国电影的脊梁。

70年来,上影始终得到党和国家几代领袖的关怀,始终得到中央和上海领导的关爱。开国领袖毛泽东多次接见张骏祥、郑君里、赵丹等上影艺术家,勉励他们为人民拍摄好电影。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给83岁入党的上影艺术家牛犇同志写信:肯定他把“为人民创作”作为人生追求的信念,期盼“带动更多文艺工作者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李强书记说,这是上海党建史上的一段佳话。

记得2007年8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上影,他问候张瑞芳老师说:“你和我的生日是同月同日。”他问候谢晋老师说:“我看了你不少的电影。”我至今印象深刻。在与艺术家合影时,他想到了孙道临老师,听说孙道临老师已经过世,他沉默了,临离别时,嘱托我们:把上影搞好。所有上影人都为此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把上影搞好。上影历经变革,力求发展,如今在上影集团的旗下建设起新的电影产业链。一是形成了多片种的“上影出品”的优势。上影除了拍摄故事片和电视剧,还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前身是上影厂的美术片组,共拍摄了动画影片近500多部,创建了“中国动画学派”;上海电影译制厂,前身是上影厂的翻译片组,共翻译制作了外国电影1500多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摄科教电影1500多部。还有我们的上影演员剧团,始终以创作优秀作品为己任,始终以凝聚优秀人才为己任,薪火相传,蔚然成风。二是形成了具有实力的“上影市场”优势。我们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是首批上市的国有电影企业,它目前拥有在30个省市169个城市的654家影院,银幕总数达到4059块,成为全国第三大院线。三是形成了“上影制作”的优势:上海电影技术厂和上影车墩影视基地融合成为高科技的影视制作、拍摄、影像体验的重要平台。上影旗下的上海美术设计公司是行业领先的著名创意设计企业,银星皇冠假日酒店是全国唯一的五星级电影主题酒店,东方电影频道和上海电影博物馆成为上海标志性的文化地标。上影八次被评为全国文化企业30强,标志着我们在电影产业发展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未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电影发展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度挖掘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努力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电影人。

我们立志建设一个多片种繁荣,产业链完整,创作能力领先,市场竞争力领先,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现代影业集团。今天的座谈会同时也是动员会,我们将按照周部长今天的讲话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繁荣文艺创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把上影搞好。

吕其明:70年前的今天还在眼前

今天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70周年,是老中青全体上影人额手相庆、欢欣鼓舞的盛大节日。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首先,请允许我作为一名“上影老兵”,向上影70年华诞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美好的祝贺。上影对于我来说就是我的家,我爱这个家。所以我今天特别高兴能再次回家,也十分感谢“娘家人”对我的盛情邀请,不得不说回家的感觉真好。

说上影是我的家,因为我就是从这里出发,走过了人生70个年头。在我的脑海中,上影厂成立这件事永远挥之不去,我永远清楚地记得70年前的今天,上海电影制片厂宣布成立,从此掀开了上海电影发展史的最崭新的一页。

当时,我所在的华东军区文工团集团转移到了上影厂。就是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脱下了军装,来到了既陌生又新奇的电影厂,不久后就走上了电影作曲的岗位。现在想来,人生就是无数个偶然合成了那个必然。从我来上影厂报到的第一天起,我的人生就出现了转折。从此,我成了上海电影制片厂大家庭的一员,和电影结下了一辈子的不解之缘。70年前,上影厂成立大会的那个情景还在眼前,我记得成立大会的主会场是在离金司徒庙不远的老四厂,会后还有表演,会场旁边还有不少的小吃摊头,还给职工发了双薪,那种欢乐喜庆的场面使我终身难忘。

70年不算长,也不算短,我这一路走来感慨万千。我非常热爱我们上影这个家,也很感谢上影厂给了我大量学习、工作和锻炼的机会,送我到上海音乐学院去深造,并受到很多名家的点拨和教诲,也受到领导和同仁们的关怀和支持,我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生活、成长。70年弹指一挥间,当年,我是19岁进厂的,一眨眼我已经90岁了。我相信有许多和我一样当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小年轻,如今都已是两鬓成霜。但是我们对过去在上影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却永难忘怀。

在我的记忆中,上影一直有很好的传统,为了追求更高的艺术质量,每位创作人员都可以在一起交换意见。比如说,在为电影《铁道游击队》做插曲时,我从作曲角度对导演提出了很多想法,而摄制组内也传来了很多不同的建议。我们各抒己见,谁有道理就听谁的,最后大家还是听了我的意见,一致决定“弹土琵琶”。还比如说拍摄《城南旧事》时,摄制组创作人员也经常和导演吴贻弓探讨运用各种处理方案的可能性,从中择其优。大家彼此合作十分和谐、愉快,我想这就是上影佳片层出不穷的秘密所在。

人们都说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我饱含自信地说,上影厂为中国电影事业作出了很多积极的贡献。我们上影厂曾经有过众多电影的开拓者、前辈、先驱、大师,以及电影各个方面的专家。我常常以虔诚的、崇敬的心情仰望他们、思念他们、怀念他们,是他们带来了上海电影,乃至中国电影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是他们的人品、艺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上影人,也是他们创造了曾经无数的荣耀和辉煌。我为自己能够和这些前辈一样,在上影厂工作感到无比幸运,我以自己是一个上影人而感觉到无比自豪。

在这里,我也希望“后来人”能够踏着前辈们的足迹,继续发扬他们独特的、宝贵的优良传统,作为前进的动力,为上影,为上海电影,为中国电影再创辉煌。

最后,我再次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我热爱的家—上影,祝愿上影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明天更好。

奚美娟:深受上影精神的影响

作为在上海出生的演员,我今天坐在这儿非常感慨,上影的辉煌是有目共睹的,它为中国电影奉献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有些已经成了经典,甚至很难超越。上影曾经在中国电影领域出现过一大批杰出的艺术家,直到今天他们还在精神和艺术上引领着我们。每当我们陷入迷茫的时候,想起他们,心里或许能够豁然开朗,或者能够坚定初心。

今年,在庆祝上影厂成立70周年的日子里,我想说上影厂其实除了有大批的艺术家之外,还有大批优秀的电影工作者,包括服化道、场记等等,他们当中有大批的能工巨匠,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几十年来托举着上影厂走过辉煌,走过坎坷,走向今天。

我记得20世纪90年代,我曾经在跟上影厂合作的时候就听一位化妆师老师讲过这样的话。他说好的工作习惯是点点滴滴几十年养成的,守住它非常不容易,但是你想破坏它,其实一天就可以了。我当时听了非常感动,也对上影厂的工作人员充满了敬意。我想,用今天的话来说,这也许就是“上影精神”吧。

我个人的从影经历也是从上影起步的,我从戏剧舞台走向大银幕的开始,就深受上影精神的影响,直到今天我都非常敬畏这样的艺术创作和精神,上影厂的辉煌也是一代代上影人成就的。

今天我也不多说了,但是我作为算是比现在的青年演员稍稍年长一些的人,我希望上影能够青出于蓝胜于蓝,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再造辉煌。

郑大圣:上影是时光的选择

我对上影最有感情的是食堂,我吃过它在各个阶段、各个地点的食堂。从奉贤海边“文艺五七干校”的食堂开始,大菜师傅是刘琼和舒适,菠菜不晓得切段,实在咽不下去,只能一整条从嗓子眼里扽出来。直到现在,基本上还是靠上影食堂过活,兼带猫粮。

我的求学始于上影。我在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念本科,为我们授课的多是上影厂的老师傅们。班主任叶明先生,编剧斯民三老师、徐银华老师,美术金绮芬老师,录音吕家进老师,作曲徐景新老师,他们的名字都在一些了不起的电影的片头字幕上。

年少轻狂懵懂之际,只觉得他们的讲授并不是期待中的高妙玄奥。兜兜转转一路,直到自己学着做一名导演,才越来越体会他们讲求实学的良苦用心。

我现在真心希望,能将那些在上影代代相传、代代有新典的摄制组段子收集起来,以严格的史学考订方法,钩沉辨识篇目、摄制年代、创作部门,比对原始的片场实况和完成效果。那些极具智慧的现场解决方案,或者由惨痛事故转化而成的职业禁忌,将是最活生生的上海电影制作史,那其中有多少“拍电影”的本来面目和真知灼见啊。

我永远记得教我做场记的师傅交代我的第一件功课,他发给我一只贴了胶布条的旧秒表,要我练习默数5秒、15秒、30秒、一分钟、一分半钟,直至三分钟,误差不许超过正负3秒。一位推轨道车的老师傅跟我说过:“拍电影,就是一帮聪明的人在做笨工夫。”上影教给我们的是拍电影,是制造业,是最具体、最实在的劳作。

何其有幸,何其仓皇,我们这一代亲历与见证的是电影史上的两个关键性过渡接踵而至。第一,拍电影,从胶片最成熟的巅峰一下子跃入前途无量的数码时代。第二,制片厂制度和生产方式崩解,新型制片公司、传媒集团的迅速崛起,这个巨变是全球性的,不只是在中国,上海只是这个巨大拼图中的一小块。

说来惭愧,在行业整体和个人的救亡图存之中,我只为上影拍过两部片子—2009年完成的《廉吏于成龙》,一部以胶片拍摄的戏曲片;2017年完成的《村戏》,一部数字影像的剧情片,严格地说也是我第一部在影院放映的剧情片。迄今为止,《廉吏于成龙》是我拍得最任性的一次,“任性”就是想怎么拍就怎么拍。而《村戏》是我拍得最正常的一次。“正常”就是一部电影应该怎么拍就怎么拍。我想能够“正常”和“任性”地拍电影,是每一个导演的职业梦想吧。我得以如此,全因为上影“开明的纵容”。

以我的些微感受和一己之感念,上影一直在庇护对创作制作规律的谦卑尊重,同时又当仁不让地敢于发时代先声。在这座建筑物里有上影的“宗庙”上海电影博物馆,其中的人名和片名都绝非一时俊彦和一时之选,他们和他们的电影都是时光的选择。我们差得太远,唯有继续修炼自己、敬业乐群,才可能有机会、有资源与上影一起,拍出经得住时间选择的电影来。

王景春:守护好上影演员剧团

我是上影演员剧团演员王景春,自1999年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就分配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至今一直从事影视表演工作,主演了几十部影视剧,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有工人、警察、乡村教师等等,在柏林国际电影节和东京国际电影节两次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奖。

今天是上影的70周岁生日,我在剧团也有整整20年了,回望剧团前辈从电影《大路》的金焰到《马路天使》的周璇、赵丹、魏鹤龄,《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白杨、陶金等铸就了上影伟大的起点。而《家》《林则徐》《李双双》《难忘的战斗》《五十一号兵站》《蓝色档案》《牧马人》《城南旧事》《庐山恋》,那一部部经典都烙上了上影人深深的印记和光环。再到如今的《盗墓笔记》《邹碧华》《攀登者》,又是上影的艺术家为新中国电影谱写的新篇章。

来到上影,来到剧团,我一直感慨,我为能将自己的电影艺术人生与赵丹、金焰、孙道临、周璇、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石挥、王丹凤、秦怡等上影前辈们有所关联而倍感荣耀,为能将个人的生命过程与上影有所关联而感到无限幸福。

上影演员剧团老团长张瑞芳曾殷切嘱托:“即使中国电影的发展遇到再大的困难,演员剧团也不能散。”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在宣传部和上影集团领导的爱护下,在所有几代剧团演员爱团如家的努力下,上影演员剧团不仅依然活跃在中国电影的广阔舞台上屹立不倒,而且在2018年10月28日,剧团终于回归了武康路395号旧址,那里是上影演员剧团的根,那里承载了剧团老老少少许许多多的故事。不忘初心,守护好上影演员剧团—这个中国电影之根,更是每一位上影人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上影的一名演员,赵丹先生一直是我非常尊敬和喜爱的表演艺术家,从他身上,我深深体会到,任何一个不具有性格的角色都是一个不好的、没有生活感的角色。因此,不善于再现人物性格的演员,也是一个不好的单调的演员。我和佟瑞欣团长商定,决定捐赠一座赵丹先生的塑像安置在剧团,希望在上影70岁生日之际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我一直记得吴贻弓导演在获得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时说过,“我感到电影就像一个梦,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它的特点是不拒绝任何人,毫不吝啬地告诉你,世界和人生的另外的可能性。”我也希望电影这个梦,能够不断鼓舞年轻一代,有更多璀璨的新星从上影升起,将来他们的名字也能和众多前辈一样,书写在中国电影的苍穹之上。我也相信,无论中国电影是潮起还是潮落,上影这艘航船终将不忘初心,不断前行,驶向梦想成真的地方。

姜文:上影厂是我心中的圣地

我不是很擅长发言,今天到这儿依然很紧张,因为我觉得上影是一个电影的圣地,我从小看电影的时候就记得这个地方。刚才吕先生说他给《铁道游击队》写曲子,我就想起当年在北京灯市口往南的红星电影院里面看的《铁道游击队》,我记得那个人怎么唱的这首歌,刚才他说的时候,我还能闻得到剧场里面老木头的味儿。

我说上影厂是圣地,其实我离它很近又很远。一方面我也不敢走得太近,因为是圣地。当我刚才进来看到很多熟悉面孔的时候,我依然心里是像影迷一样,是跳的。我用从零开始的方式来拍我的电影,不敢把自己说成一个成熟的电影人,在上影面前,我永远是不成熟的,但是上影教会了我很多对电影的认识和看法。

我非常有幸,在23岁的时候跟上影厂,也是全中国电影界最棒的导演谢晋合作,我现在都不明白,他为什么把我一个刚刚23岁的人找来演《芙蓉镇》,以至于我现在偶尔看到其中的片段都很感慨。在我拍过《让子弹飞》以后,有次大家围在我工作室电脑边上看《芙蓉镇》,我从边上经过,问这是什么电影,看着怎么这么眼熟呢?其实里面是我,因为我很久没看了,的确是很陌生又很亲切的感觉。

我想说的是,谢晋导演把我拍进了我自己看都觉得很陌生的人物,这是电影的大师才能做到的事。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离上影比较远,因为它是圣地,我不应该离它那么近。后来任仲伦先生把我叫来,我记得也是快20年前了,那个时候有一些来往,对上影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我非常同意奚美娟的看法,上影的普通工作者也给了我很多教育,如果没有谢晋导演,我也不可能自己去当导演,他让我理解怎么做剧本,怎么在现场跟各个部门工作。还有上影厂的那些普通的化妆师—当然他们并不普通。我记得拍《芙蓉镇》的时候,化妆师每天要往我脸上、头上洒很多土,有时洒到我眼睛里,我就觉得有点不能忍受。他说:“你知道吗?我给赵丹化过妆,给他粘过头发,他当时跟我说,你就是把一个钉子钉到我的脑袋里去,我也会忍受。”我当时有点吃惊,后来谢晋告诉我说,这位化妆师先生叫沈克思,他真名叫沈克强,因为他很认真,把马克思的克思借给他用了。

沈克思,这样的人我在上影见了很多。我想说的是在别的地儿不太多。拍《芙蓉镇》的时候,我记得很多人都很自觉地在岗位上做到最好,身上有时候也弄得很脏。这样的工匠精神、工作态度,在我看来是上影厂独有的。我很感谢能被请到这儿来,参加这个庆祝活动。

徐克:《攀登者》让我领略创作精神

首先恭喜上影成立70周年,我没有想到今天能跟上影厂这么多的幕前幕后的团队齐聚一堂,十分荣幸。

电影,从黑白电影诞生,从2D到3D,从胶片到数字化,从收音机、电视台并存到现在互联网,光盘市场、手机播放以及众多平台的竞争和共生之下,上影厂秉承了海派文化开放的胆识,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兼容并举的精神跟本土和国际上的导演一起合作探索,一直走在前列,没有间断地创造一次次的奇迹。

我也有幸得到电影局和上影的邀请,参加了《攀登者》的制作团队,完成了这部电影,也打开了我的创作领域,得到一个新天地。在完成《攀登者》时,我领略了三个精神。

第一是我们必须要克服对于未知的恐惧,因为我们能从未知里看到很多不认识的东西,带来我们的发展和进步。第二种精神是我们必须要找寻一个高处,打开辽阔视野,因为这样我们才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将来到哪里去。第三,电影里每次尝试登顶的时间都不太一样,就像我们创作的环境每次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必须有面对危机和挑战的精神准备,而且登顶的时候也是空气最稀薄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和坦然,继续完成我们的任务,这才是最好的攀登者。

我认为,这都是对我们创作人来说非常重要的精神,我一直认为电影是以视听记录和戏剧化的形式保存人类的文化生态、历史变化过程中的核心价值和不同时代的触觉,这也是全人类为将来的子孙留下的文化和历史记录。所以作为一个导演,作为一个电影人,除了要密切联系自己的根和文化传统的底蕴,我们也要同时关注到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人道主义和人类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核心价值,这是作为一个创作者极度重要的思考原则。

在上影成立70周年的生日之际,我预祝上影在未来的艺术创作的领域上打开无限的视野,秉承海派文化,拓展创新和多元化的开放,发扬攀登者精神,与本土和全世界的电影人继续同行,为华语和世界电影的繁荣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剧团
“回归人民”与“走向城市”:山西城乡两栖戏曲剧团生态模式初探
从同安歌仔戏剧团的变迁探析剧团的困境与发展
它山之石、择善而从
“面包与傀儡”剧团及后现代戏剧的转向
现代文化视野下二人台艺术的多元传承模式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 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庭院剧场
一部“小剧团大制作”的音乐剧——新疆民族音乐剧《黑眼睛》评析
一席拒绝娱乐的思想豪宴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浅谈贫困山区专业剧团内部制度建设与执行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