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特色教育谱新篇

2019-12-12邱胜

当代贵州 2019年43期
关键词:刺梨终身教育贵州省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邱胜

贵州电大秉持“自强、求知、力行、有为”的校训,立足“一体两翼,多元并举”的办学格局,建校40年来开设本专科专业88个,累计为全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人才40余万人,形成集开放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为一体的新型大学。

“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学校”“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优秀学校”“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学校”“全国省级电大教学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贵州省绿色大学”……

在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贵州电大)的荣誉墙上,各类奖章熠熠生辉。

岁月,见证了贵州电大的成长。

40年前,贵州电大因改革而诞生,开创了“一人教,万人学,坐在家里上大学”的新型教育形式,解决了两代人的历史欠账问题,为缓解贵州改革开放初期人才严重短缺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40年后,贵州电大以改革谋新生,以开放求发展,秉持“自强、求知、力行、有为”的校训,立足“一体两翼,多元并举”的办学格局,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形成集开放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为一体的新型大学,在贵州教育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金秋时节,天高云淡。

走进贵州电大云潭南路校区,高高耸立的现代远程教育大楼充满着现代化气息,错落有致的教学楼间绿树、花草点缀,平添了一份美景……

贵州电大因改革而诞生。

上世纪70年代末,稀缺的高等教育资源,难以满足百姓求学梦。为此,邓小平同志亲笔批示,同意在全国创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电大从此诞生。

2000年以前的贵州电大,校园面积窄小,教学现代化水平较低,教学模式和手段落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为破局图强,从2000年起,贵州电大紧抓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高校扩招、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等重大机遇谋求创新发展,实现了新跨越。

经过“十五”尤其是“十一五”时期的发展,贵州电大本部由2000年的占地面积20多亩地扩大到500多亩,校舍由1万多平方米扩大到18万多平方米,形成了布局合理、结构完整、设施先进、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3个校区。

2009年,贵州唯一一所综合性全日制高职院校——贵州职业技术学院由贵州电大创办成立,这又为贵州电大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贵州电大因开放而澎湃。

进入新世纪,贵州电大形成了以开放教育为主体,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一体两翼,多元并举”办学格局,多个方面成果斐然:

培育和建立了一支有理论、懂技术、会教学、善管理、优服务的远程教育教师团队,全系统目前共有教职工7800余人;

形成以省电大为中心、9个市州地电大为主干、88个县级工作站为基础,覆盖全省城乡的三级远程教育办学网络;

建立起与卫星、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信息传输平台连接,“天地人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的一流的全省最大的远程教育网络。

建校40年来,学校开设本专科专业88个,累计为全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本专科人才40余万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人数超过150万人次,各类在校生人数稳定在10万人左右,为贵州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当好终身教育的“探路者”

10月14日,对于年近七旬的学员熊梅(化名)来说,无疑是个令她激动的日子。

贵州电大云潭南路校区一角。(贵州电大供图)

就在当天,她就读的贵州电大社区课堂舞蹈班开班了。一早起来,她便打开电脑,在QQ群里写下了自己的学习感言:“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又回到了课堂学习舞蹈,重新沐浴教育的美好时光,感谢电大!”

一所学校,何以让这些中老年人动情留恋?一种学习,何以让这些中老年人沉醉其中?这就是贵州电大开设社区课堂,推进终身教育的魅力所在。

这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贵州电大党委副书记、校长李皖说,贵州电大积极推进各类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全力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让每个人都能赢得人生出彩的时刻。

2016年,贵州电大成为“贵州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省级试点,目前已构建贵州省首家区域职教学分联盟,是贵州省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网店运营推广“1+X”试点,倾力搭建贵州省终身教育“立交桥”,实现“一子落,全盘活”。

同年,贵州省教育厅依托贵州电大成立贵州省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迄今已在全省建立了50个社区教育试点单位。成功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系列活动,“百姓学习之星”“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优秀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等社区教育品牌项目渐入人心。大力实施自学助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学历教育,有力推进学习型社会构建。

2019年,贵州电大获批成立国家开放大学(贵州)老年开放大学,贵州老年大学开放学院开始招生,400个招生计划上网10秒就被抢光了,一座难求。

但这又是“一所有围墙的大学。”多年来,贵州电大一直在完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上精耕细作,筑起了一道有质量的“围墙”。

打好脱贫攻坚的“组合拳”

“这个基地种植了多少亩刺梨?”“刺梨种下去后,多久能挂果?”“目前基地刺梨市场前景如何?”

为打造产学研平台,探索脱贫攻坚新路子,助推乡村振兴,今年5月下旬,贵州电大党委书记王爱华,党委副书记、校长李皖率领班子全体成员到从江县刚边壮族乡加么村刺梨产业示范基地调研,对感兴趣的地方纷纷发问。

高校是人才、智力、科技的聚集地,是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生力军。为此,贵州电大秉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民族地区办学的理念,通过把脉开方、对症下药,着力打好5套“组合拳”,真正将脱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打好教育帮扶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与从江、沿河等县政府签订教育精准扶贫协议,招收全免费精准脱贫中职生、高职生等,开办精准脱贫班,确保帮扶学生进得来、住得下、学得好、能成才。

打好产业帮扶拳,助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帮助扶贫点发展刺梨、水苔产业,辅之以学校电商专业优势,实施“互联网+创业”帮扶,大力助推农村产业革命。

打好“长征带”帮扶拳,把大学办进乡村。在习水县、印江自治县实施“长征带”扶贫工程,开展学历提升和职业技能培训、援建信息化基础设施、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把“大学”办到田间地头,为当地乡村振兴培养人才。

打好能力帮扶拳,增加贫困群众“造血功能”。选派干部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邀请专家到扶贫点实地调研,帮助群众增强致富本领。

打好组织保障拳,全校上下尽锐出战。成立书记、校长任组长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驻村干部培训管理,对“轮战”到岗到位、融入村支“两委”、后勤保障、“春风行动”“夏秋攻势”等情况进行及时指导。

打好技艺帮扶拳,提升贫困群众“造血功能”。学校采取“技能培训+素质提升”“技能培训+就业创业”等多种措施,培养一支懂古法营造、懂土建、懂专业的民族民居建筑保护与传承工匠,让更多群众记住乡愁,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技艺。

6套“组合拳”齐下,3年来,贵州电大招收各类精准扶贫生1266名,投入帮扶资金636.49万元,向贫困地区采购价值276万元的农产品,发展刺梨500亩,带动163户农户稳定增收脱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1.2万人。

猜你喜欢

刺梨终身教育贵州省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贵州刺梨专题书法作品
贵州刺梨专题纂刻作品
贵州轩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我国终身教育的回顾与反思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特点、偏差与改进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两岸终身教育法律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