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019-12-11刘凡娃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3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刘凡娃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探究性与抽象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存在的问题入手,在探究独立自主能力重要性的同时,积极寻找解决策略,从而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事业未来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独立思考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育的迅猛发展,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广大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学生在长期依赖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已经逐渐丧失独立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寻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寻找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具体策略,已经迫在眉睫。

一、当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压制

小学生正处于天真活泼的年纪,不仅时刻对外界新奇的事物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的探究欲望也十分强烈。但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常常将以自身作为课堂活动中心,单向性的向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在这种忽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会一味的被动学习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很少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与思考,从而使学生逐渐丧失探究能力与独立自考能力。另外,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往往过于注重对教学进度的完成,而对于思维意识与思考能力尚未完全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忽略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的课堂教学节奏,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也在抑制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阻碍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2.师生间交流受到阻碍

不少教师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认为只有严肃的形象才能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起到维持课堂纪律的作用。殊不知在这种错误的观念下,尤其是在低年级小学生的眼中,教师成为学生十分惧怕的形象。所以许多学生在课堂提问环节,由于对教师的畏惧心理,常常不敢主动的举手回答问题,甚至有些学生被点名提问时,即使会答也会因为对教师的畏惧心理,而显得畏畏缩缩不敢大声回答问题。随着师生关系的日渐疏远,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时,由于缺少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实际需求与问题反馈,课堂教学时常达不到预期效果,更别提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新课程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不竭动力。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基础阶段,因此在学习具有较强探究性与抽象性的数学知识时,需要教师意识到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并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究与思考,并能够学以致用的解决现實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可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思索,通过数学思维意识的运用,能够冷静的对问题进行分析并积极寻找解决策略,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断对自身解题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进行锻炼,从而在提高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具体策略

1.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想要切实有效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就需要教师意识到传统教学思想所带来的危害,将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探究与思索中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例如教师在进行长度单位的课堂教学时,可以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展开教学任务。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不同长度的木棒,按顺序分发给每个小组,通过课程的导入使学生对1厘米有正确直观的认知后,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动手利用直尺测量木棒的长度,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单位长度的认知与理解。在学生兴致勃勃的完成任务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同学们已经知道测量物体时要对准零刻度线,那么老师手里这把缺少零刻度的断尺,可以准确的测量出木棒的长度吗?”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就会在相互的探讨与研究中,发现从其他整数刻度位置测量出来的数据,只要按照长度单位读取,木棒的长度仍然会和之前的测量结果一致。学生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数学课堂中,可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依赖心理,从而在发挥自身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能够独立自主的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与思索,更好的完成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2.增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陪伴者,因此师生关系的好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学习兴趣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桎梏,以真实的自己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能在感受到教师真切的关心与爱护中敞开心扉,从内心深处将教师当做是值得信任与依赖的朋友。通过师生关系的改变,教师能够真实的了解每位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实际需求与接受能力,从而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可以更有针对性的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能够在进行有效学习的同时,树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更有积极性的在不断探究与思索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达到提升其探究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目的。

四、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发展势头的日益迅猛,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聚集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层面上。因此需要教师意识到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重要性的同时,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压制与师生间交流困难的现状,能够结合实际的寻找解决策略,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完成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的双重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媛.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5):71.

[2]齐爱兰.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5):75.

[3]贺永美.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4):64.

[4]刘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8(24):28+30.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