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2019-12-11曾娇娇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3期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教学质量中职

曾娇娇

摘 要:机械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和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给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提高中等职业院校的竞争能力,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的实践和创新迫在眉睫。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中职机电一体化发展目标和特点的基础上,对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合理建议,帮助中等职业院校职业实现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中职 机电一体化 教学质量 研究和实践

机电一体化是指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目前,传统的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不能满足企业自动化和电子化的需求。因此,机电一体化应运而生。中等职业院校的竞争能力主要体现在为企业提供能够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各种专业人才。基于此,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对中等职业院校而言具有战略地位。

一、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的发展目标

机电一体化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互联网技术、光学技术、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等多种高科技,成为一门独立发展的学科。我国中等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以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为基础,融合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等,为企业和其他相关机构提供熟悉机械制造基本理论、装备和技术、具备实际业务能力、能够独立开发和制造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高等人才。

二、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的发展特点

1.网络化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机电一体化网络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随着局域网络的发展,在机电一体化进程中融入互联网技术成为未来机电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向。远程设备终端就是机电一体化的一个重要产品,远程设备终端与机电一体化相互融合,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享受机电一体化带来的便利。由此可见,网络化会成为未来机电一体化产发展的重要潮流和趋势。

2.智能化

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例如,机械制造中的数控机床就是智能化的一个重要体现。智能化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融入计算机算法、运筹学和自动控制技术,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自动控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自主决策能力等。即使机电一体化产品不能完全与人类拥有相同程度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高速、高性能的处理器能够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较低的智能,这在未来的发展过程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3.绿色化

绿色环保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绿色和环保渗透于国家产业的各个层面,不符合绿色环保的行业或产品在未来的发展中势必会被取缔。绿色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产品的绿色化是指产品在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不产生损害环境的物质以及在报废处理环节中具有易降解、易消纳等特点的产品。中职机电一体化要想实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迎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坚持走绿色化发展之路。机电一体化的绿色发展之路是指机电一体化产品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不产生有害物质和气体以及产品在报废回收过程中不产生有害物质或具有极高的资源利用率。

4.系统化

系统化主要是指机电一体化并非是完全独立于其他学科的一门学科,而是结合了互联网技术、光学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等相互交叉融合的一门科学。未来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会在电子技术、传感技术以及互联网等技术的基础上,加入仿生技术等,带给用户更好的人机交互体验。

三、提高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1.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专业技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等职业院校在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竞争能力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企业需求和课程特色,加强实践教育环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对理论有全新的认识和体验。中等职业院校应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积极开设课外实训和校外实习。一方面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满足企业和客户需求的高技术人才,进而提升中等职业院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2.增加相关技术课程的开设

中职机电一体化以传统的机械制造和机械设计为基础,结合了电子技术、互联网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高科技。中职院校在加强学生对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还应该开设相应的配套课程,加强学生对电子技术、互联网科技、编程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学习。配套课程的开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机械制造和新技术相互结合,融会贯通。除此之外,互联网是21世纪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渐渐呈现出网络化和数据化的趋势,互联网人才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具有显著优势。中职院校积极开设配套课程,培养具有互联网知识和机械制造能力的人才能够让中职院校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显著优势。

3.积极推进传统机械制造课程改革

传统的机械制造课程注重对理论的学习,例如力学理论、材料科学以及机械原理等课程。机电一体化是宽口径的学科,能够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未来学生的流向也将会是多渠道的。因此,中职院校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兴趣方向和特点,制定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向,加强学生对于外语、数学、编程等技能的学习,鼓励学生在读期间获取更多职业技能证书,在未来的就业竞争市场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机械制造、家电维修、调试和安装以及电气工程和技术管理等岗位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提升中等职业院校综合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对于中职院校的教师而言,基于中职院校的特色,教师应该加强自身能力的巩固和专业知识的拓展,积极洞察市场动向,调整教学规划。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扩宽自己的知识范围,熟悉机电一体化的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机电一体化的操作能力。对于学生而言,首先应该了解未来人才需求的特色,加强自身知识的巩固,积累丰富經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满足新时代高技术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崇甡.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经贸实践,2015(16):189.

[2]师一帅.大数据时代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模式创新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5(41):75+77.

[3]赵堂春,黄敦华,刘玉娟.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育分级制改革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08):5-8.

[4]俞云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专业教育改革[A].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职业教育》编辑部.2006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职业教育》编辑部:《机械职业教育》编辑部,2006:3.

猜你喜欢

机电一体化教学质量中职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模式探索
试析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