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双色纸折贴造型及拓展运用

2019-12-11冉冉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3期
关键词:变化规律

冉冉

摘 要:折纸在学前教育专业手工教学内容中占据首要位置。双色纸折贴是运用折纸的基本技法,借助双色纸正反两面颜色相异的特点,通过改变折叠规律折出富于变化的形态,再采用重复排列粘贴组合达到造型目的的一种新的折纸形式。本文通过分析双色纸折贴的基本折法、变化技巧、组合形式和色彩配置等造型特点,总结出双色纸折贴造型的色彩、基本形和图形变化规律,进而阐述了双色纸折贴造型表现形式的拓展运用。

关键词:双色纸折贴 造型特点 变化规律 拓展运用

折纸以其工具简单、材料易得、技法简练、造型丰富的特点而被广泛运用于幼儿园、小学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学习折纸对于开发幼儿、儿童智力,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德国的杰出的教育大师、学前教育创始人福禄倍尔认为折纸能够非常好的启迪智慧,并把折纸与自己的教育学说结合起来,在他创办的世界第一所幼儿园——勃兰登堡幼儿园中开设折纸课程,这种做法后来被推广到全世界。如今,折纸已经成为幼儿园、小学美术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折纸在学前教育专业手工教学内容中也占据首要位置。

双色纸折贴是运用折纸的基本技法,借助双色纸正反两面颜色相异的特点,通过改变折线折叠规律折出富有变化的形态,再采用重复排列粘贴组合达到造型目的的一种新的折纸形式。笔者在折纸教学活动中,围绕双色纸折贴这一教学内容经过几年的反复实践探索发现它与传统折纸相比较更适合低龄儿童学习运用,并能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环境创设中发挥出色作用。

一、双色纸折贴的造型特点

1.折法简单,可操作性强

双色纸折贴造型在折法上与单色纸折纸造型技法基本一致,在造型中主要运用对角折、向心折和向角折等基本折法塑造大形,然后再通过折边、折角进行变化。其折法十分简单,操作难度低,适合低龄儿童认知能力水平,易于记忆掌握。

2.平面造型,变化多样

双色纸折贴造型的基本形以平面形态为主,外形轮廓围绕三角形、菱形和方形进行变化,借助折线的方向、角度和折线之间的距离变化可以塑造出丰富的形态。这种简单的变化方法不仅容易把握,而且对于激发儿童创新兴趣具有显而易见的效果。

3.重复排列,组合形式丰富有趣

掌握基本形折法后,就可以将每个基本形重复折出若干,再将它们以并排、错排、向心排、梯形排、连环排、重叠交叉排等等结构进行粘贴组合,由此可以塑造出数字、字母、汉字、几何形、植物花卉、动物、建筑物、交通工具等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图形。这些灵活多变、富有趣味的组合方法,会进一步点燃儿童的创造热情,挖掘儿童的创新潜能,引导他们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4.色彩艳丽,对比强烈

双色纸折贴所使用的纸材具有正反两面颜色相异的特点,以红、黄、蓝、绿、紫、橙和黑色为主,色彩十分鲜艳,组合后对比效果强烈,符合儿童对色彩的感知特点,作品的色彩美感富有强烈的儿童趣味。

二、双色纸折贴的造型规律

1.色彩变化规律

在塑造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双色纸的颜色特点,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得到色彩变化。其一,变方向:将纸的某一部分往反方向折叠,使纸形的正反两面都呈现出两种色彩。如图1,

以向心折为基本折法,正方形纸的三个角向前折与中心点对齐,第四个角向后折与中心点对齐,折出的小正方形中呈现一个不同颜色的三角,围绕这个三角进行多种折叠变化就可以得到色块的变化,色块面积和位置的变化引起视觉感受的变化,使得基本形颜色变化多端。其二,变角度:如图2,改变折线向对称轴对齐的折法,将折线角度变小后折,相对称的纸边就不会重合,空隙中因此显露出不同颜色。其三,变位置:如图3,向外平移折线位置,使被遮挡的纸色露出,形成新色块。上述三种方法在具体运用中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有机结合,根据造型需求设计不同变化方法,达到理想的色彩效果。

2.基本形变化规律

在色彩变化的同时,每条折线的角度和位置变化都会进一步引发新的变形。在图4中,折线A1.A2的角度越接近垂直线,折出的基本形越细长;抓住这一规律就能以纸的角为对称点,或者以纸的中心线为对称轴,设计不同角度的折线折出面积不同的平面图形,使基本形的外形特点发生变化。同样,在图5中,向上或者向下移動折线B的位置使基本形面积发生变化,外形随着发生变化。由此可见,基本形外形轮廓的变化主要是由折线的角度和位置变化引起,把握好这两点,就可以折出众多不同的基本形,为进一步塑造丰富多姿的图形奠定基础。

3.图形变化规律

将若干基本形按照一定结构规律进行重复排列和粘贴组合可以塑造丰富多姿的图形。在重复排列时采用同形不同构或同构不同形的原理进行组合,即为基本形相同而排列结构不同,结构相同但基本形不同。如图6、图7,运用同一基本形,以并排、错排、向心排、梯形排、连环排、重叠交叉排等等不同结构进行排列组合,得到了多种多样的美丽图形。

三、双色纸折贴的拓展运用

学前教育专业开展手工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在于为学生今后胜任幼儿园手工活动、玩教具制作以及环境创设等奠定基础。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新理念、新材料、新技术在不断涌现更迭,手工教学如何打破传统模式与时俱进,其关键点在于革新观念,大胆使用新材料,尝试新方法。从双色纸折贴教学案例可以看出正是由于新材料的出现引发了新的表现形式,拓展了折纸的表现力,创新和丰富了折纸教学内容与形式,并能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环境创设提供有效性极强的表现途径。

1.运用于手工课外活动,丰富折纸教学活动形式,增强折纸活动的趣味性。通过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展示交流法开展课外活动,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提高创新能力。

双色纸折贴造型方法和特点决定了它较传统折纸在实用性、操作性方面具有更出色的表现。在课外活动中,纳入双色纸折贴内容,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学生用长于课堂教学的时间去探索实践,可以进一步改变学生对折纸空间形态的固有认识,由一张纸塑造一个立体形态,比如一朵花,一个小动物等转变为还可以由若干具有抽象性和不确定性的平面形态排列组合成更为丰富的图像内容。其次可以改变训练模式,变独立操作为分组合作。由于成品制作所需的各类基本素材是大量的和重复的,适合以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实践训练,提高时效性。而小组合作模式更方便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探讨、集思广益,在图与形的设计与制作上大胆创新。

猜你喜欢

变化规律
日光温室气温变化规律研究
呼和浩特市土地价格时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广灵县平川区土壤养分变化及施肥建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压变化的规律性临床研究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登革热急性发热期患者的部分
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模型核转录因子—KB(NF—KB)表达变化规律探讨
辽宁省主要作物播种面积变化规律分析
贵州织金洞20年CO2浓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