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登革热急性发热期患者的部分

2016-10-11余好许少坚孙华杰汪宇婴曹姬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变化规律登革热

余好+许少坚+孙华杰+汪宇婴+曹姬

[摘要]目的研究登革热急性发热期患者的部分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其早期诊断以及后续治疗提供有效帮助。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1月,在龙华新区六所综合性医院收治的30例登革热急性发热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取同时期30例体检正常的无登革热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血样采集,并进行血常规、生化以及凝血功能等实验室基本项目的检测,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中相比登革热患者的WBC及PLT明显减少,APTT、TT以及Fbg明显增加,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以及球蛋白等具有显著的差异,登革热患者的TP、ALB、G以及ALB/G均明显小于健康者,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登革热急性发热期患者的WBC、PLT、APTT、TT、Fbg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以及球蛋白等指标均具有显著的改变,其能够为该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登革热;急性发热期;实验室指标;变化规律

登革热是一种以蚊媒传播为主要途径的急性传染疾病,是由于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目前,登革病毒引起的相关疾病除了登革热还有可能引发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等等,均造成了较高的疾病死亡率。据相关统计,目前登革热已经成为颇受关注的虫媒病毒疾病,其在世界上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发病率较高。目前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人口流动性的不断增强,使得该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身体健康。故本次研究将回顾性分析在龙华新区六所综合性医院进行治疗的登革热患者,对其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总结分析,为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率及后期治疗提高有效的数据理论支持,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1月,在龙华新区六所综合性医院就诊的30例登革热急性发热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54岁,平均(26.3±11.1)岁;所有患者均为登革热患者且处于急性发热期。纳入标准为:(1)患者均符合登革热的诊断标准,其为我国卫计委制定的《登革热诊疗指南》,其中疑似或是临床诊断的病例中急性期血清检测出NSI抗原或是病毒核酸,或是能够分离出登革病毒或者是在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出现转阳情况以及患者滴度升高程度在4倍以上;(2)所有患者的发热时间在三天以内。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均无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无糖尿病及慢性肾病等等。另外,取同时期30例进行体检正常的无登革热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55岁,平均(26.7±11.2)岁。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的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血样采集,并进行一系列血常规、生化以及凝血功能等实验室基本项目的检测。其中患者的血小板数以及白细胞数的检测要由SYSMEX XE-1800I进行基本检测,检测所采用的试剂主要为SYSMEX中的配套试剂。凝血功能的基本检测利用SYSMEX CA-1500进行检测,所使用试剂为SYSMEX中的配套试剂。生化项目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白球比ALB/G的检测由AU-640生化分析仪检测,所采用的试剂为贝克曼生产的试剂.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凝血原酶(PT)、活化部分凝血原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含量(PLT)、白细胞计数(WBC)以及空腹血浆葡萄糖含量(Fbg)等基本指标;并检测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的含量以及白蛋白/球蛋白(ALB/G)的比值。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经SPSS11.8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凝血功能及W13C基本情况比较

从检测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中的的登革热患者与健康的对照组相比,PT没有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登革热患者的WBC及PLT明显减少,APTT、TT以及Fbg明显增加,两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以及球蛋白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以及球蛋白等具有显著的差异,登革热患者的TP(63.52±6.0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21±3.51)、ALB(37.76±4.42)低于对照组的(46.63±1.96)、G(25.74±3.21)也低于对照组的(27.58±3.19)以及ALB/G指标(1.48±0.2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8±0.23),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登革病毒是一种黄病毒科的黄病毒属病毒,其总共可以分为四种血清类型,虽然其血清类型有所差异,但是每一种均能够使人们受到一定程度的感染。但是不是所有的病毒感染者均会出现引发相关疾病,只是感染者中会存在部分感染者会引发某些疾病,像登革热等。登革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具有4~15d的潜伏期,当人们感染该病毒后,就会对该类型的病毒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是对于产生多种血清型病毒以及感染异型等均会使患者发生非常严重的临床表现,像发热、皮疹、肝肿大以及淋巴结肿大等。所以对登革热患者需要进行及时的诊断以及治疗。

据相关文献报道,登革热病毒会对人体的血常规、凝血功能以及相关蛋白含量具有较大程度的影响,所以对于登革热患者的某些生化指标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其不仅仅能够有效诊断患者的患病程度,并且对于登革热患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故本次研究对于本地区接收的登革热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研究其在急性发热期的实验室指标的具体变化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白细胞数量以及血小板的数量均有明显的减少,这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的登革热病毒会在人体内进行大量的复制,而其复制过程具有明显的抑制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的再生,这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由于登革热病毒侵入人体后,它会与血液中的特异性抗体进行结合,从而会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患者的补体系统,则会损伤患者的血管使其通透性增加;与此同时所发生的免疫反应亦会造成患者心肌的损伤,从而会对患者的凝血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凝血效率大大降低,像APTT以及TT等均会有明显的延长。另外,登革热患者出现的肝肿大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使其肝功能发生异常,进而使得患者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受到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最终导致血清总蛋白含量、白蛋白以及球蛋白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些指标的变化基本与前期的相关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分别研究总结分析了登革热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的具体变化情况对于登革热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变化规律登革热
航空旅行导致登革热扩散
登革热是什么
广灵县平川区土壤养分变化及施肥建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压变化的规律性临床研究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活动能力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