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效果分析

2019-12-11潘红蕾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9期
关键词:影响效果血糖控制中医护理

潘红蕾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医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效果。 方法 研究将该院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数选取时间是2017年5月—2018年5月,应用计算机进行随机分组,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为常规组,另一组采用中医护理,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HbAlc为(7.1±0.2)%,FBC为(7.5±1.5)mmol/L,P2 hPG为(9.5±1.7)mmol/L,各项数据均低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躯体健康评分为(83.4±3.6)分,心理健康评分为(88.2±3.1)分,情感功能评分为(86.4±3.5)分,社会功能评分为(86.2±4.9)分,各项数据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医护理可以有效稳定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糖尿病病情的控制管理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中医护理;糖尿病;血糖控制;生活质量;遵医嘱行为;影响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4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10(a)-0174-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CM nursing on blood glucose control in diabetic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98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 number of cases was selected from May 2017 to May 2018, and randomized by computer. One group used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which was the regular group, and the other group. The group used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as the research group to compare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HbAlc of the study group was (7.1±0.2)%, FBC was (7.5±1.5) mmol/L, and P2 hPG was (9.5±1.7) mmol/L. The data were low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physical health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83.4±3.6)points, the mental health score was (88.2±3.1)points, the emotional function score was (86.4±3.5)points, and the social function score was (86.2±4.9)points, the data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CM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stabilize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of diabetic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es.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Diabetes; Blood glucose control; Quality of life; Compliance with doctor's behavior; Effect

糖尿病是臨床中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经高达1亿人,这一数据说明,糖尿病已经成为了一种危害国人健康的疾病[1]。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糖尿病几乎无法根治,许多患者在长期的用药下,心理已经严重情绪化,遵医嘱行为逐渐下降,病情的控制效果也十分不理想。近期,中医护理逐渐在糖尿病的治疗当中引起了重视,许多学者认为,中医护理能够对血糖的控制起到一定的作用,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为进一步明确中医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效果,研究选取了该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将该院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进行随机分组,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为常规组,另一组采用中医护理,为研究组,每组49例患者。研究组患者年龄52~85岁,平均年龄(63.5±2.3)岁,其中男性患者共有31例,女性患者共有18例,患者病程在2.1~15年之间,平均病程(6.2±0.6)年;常规组患者年龄50~84岁,平均年龄(64.2±2.8)岁,其中男性患者共有28例,女性患者共有21例;患者病程在2.5~14.9年之间,平均病程(6.3±0.7)年。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患者及其家属同意进行该次研究,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该次研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包括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检测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控制患者饮食,并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研究组患者则采用中医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2.1  辨证施护  依据中医的辨证理论,对患者进行分型,而后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针对阴虚火旺患者,可配置苦丁菊花茶给患者饮用;针对大便干结、肝胃郁热患者,可给与耳穴压豆进行通便,饮食中多增加果蔬类食物,必要时可给与通便类药物进行治疗;针对气阴两虚患者,应注意增减衣物,防止患者免疫力过低出现感冒;针对阴阳两虚患者,需要强化阴部护理,合理的控制饮水量。

1.2.2  中医饮食护理  依据患者的身高、体重等计算其体质量,分析患者的基础代谢情况,而后进行每日饮食热量搭配。餐前测量患者血糖水平,而后采用辨证施膳方式配餐:针对肝胃郁热患者,建议多食用黄瓜、苦瓜、芹菜等具有泻火开郁闷作用的食物;针对胃肠实热症患者,建议食用马齿苋、燕麦片、芦荟等食物;针对阴虚火旺患者,建议多食用老鸭汤、甲鱼汤等滋阴泻火类食物。

1.2.3  中医推拿按摩  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以一指禅推法、拇指法、点法等手法对脊柱进行推拿按摩,速度由慢到快,力度由轻到重,以患者可耐受为宜,每次推拿20 min,2次/d。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取胰腧穴、肾系穴等穴位进行推拿按摩,5 min/次,1次/d。

1.2.4  针灸  取足三里、涌泉、手三里、关元、肾俞、气海、神阙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得气后留针15 min,1次/d。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使用SF-36生活质量评量简表对患者躯体健康、心理健康、情感功能与社会功能做出评价,每项评分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研究使用SPSS 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分析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HbAlc为(7.1±0.2)%,FBC为(7.5±1.5)mmol/L,P2 hPG为(9.5±1.7)mmol/L,各项数据均低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躯体健康评分为(83.4±3.6)分,心理健康评分为(88.2±3.1)分,情感功能评分为(86.4±3.5)分,社会功能评分为(86.2±4.9)分,各项数据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以三多一少为主要的症状表现,具体为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该疾病以胰岛素功能不足为主要的病理表现,将导致患者血糖水平异常升高。糖尿病还对人体多器官功能存在损害,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糖尿病肾病,该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因素[3]。

中医理论将糖尿病归为“消渴”范畴,其病因包括禀赋不足、劳欲过度、劳欲过度、情志过极、恣食肥甘、房事不节等多種,因此,在治疗上,多以除燥治标和滋阴养本为原则[4]。中医护理讲究辩证施护,是采用中医理论对患者进行分型后,采取了差异化的护理措施,具体的护理内容有辨证饮食、中医按摩推拿、针灸等等。与常规的临床护理比较,中医护理内容更为全面,而且具有针对性,对应了患者的具体病情,因而护理效果更好[5]。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后HbAlc为(7.1±0.2)%,FBC为(7.5±1.5)mmol/L,P2 hPG为(9.5±1.7)mmol/L,各项数据均低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食疗由来已久,在中医护理中,对患者进行了分型,并应用了食补疗法,通过改善患者的饮食,可使将机体维持在良好状态,确保饮食得当,并稳定控制血糖;针灸和推拿则是通过刺激病区的反射穴位,达到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机体代谢的作用。此外,不同类型的患者,在日常的生活管理中,也有所不同,例如针对阴虚火旺患者,配置了苦丁菊花茶给患者饮用;针对大便干结、肝胃郁热患者,给与了耳穴压豆进行通便。可以说,中医护理是十分合理的一种护理措施。

该研究结果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进行了对比,该组数据也充分佐证了上述观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非常直接的反应了患者病情控制的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可以有效稳定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糖尿病病情的控制管理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兰英,温俊茂,苏广,等.中医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干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7):929-931.

[2]  曹辉琴.中医护理在消渴症(糖尿病)病人的应用分析[J].光明中医,2016,31(15):2269-2270.

[3]  薛静.糖尿病坏疽患者的健康指导及中医护理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7):68-69.

[4]  李宏丽,冷锦红.辨证施护在儿童Ⅰ型糖尿病中医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2):341-344.

[5]  徐芹.中医护理对骨科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16-18.

(收稿日期:2019-06-29)

猜你喜欢

影响效果血糖控制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技术对肛肠病术后疼痛的影响
评价大型体检中心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分析
社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