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试运用及效果

2019-12-11沈春亚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3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效果

沈春亚

摘 要:支架式教学法,是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架”,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极建构自己的一种教学活动。将支架式教学法试运用于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结果发现,支架式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探究能力,最终体现为学生学习成绩的大幅提高。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法 高中生物 效果

支架式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套特定的概念框架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特定知识,构建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理論基础源自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该教学法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小步调的线索或提示支架,逐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7年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任务重,教学难度大。参加生物选考的考生除完成原先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三个模块外,还增加了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两个模块。课堂容量大大增加,大多数学生不能当堂消化知识,主动学习效果很差。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支架式教学法试运用于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一、试用方法及测评方法

1.试用方法

此次试用的对象是笔者所在学校高三年级中的两个班2班和3班,两个班级同为平行班。实验班3班采用了支架式教学法进行高中生物实验设计教学。在实验设计过程中,由教师给以适当的提示和引导,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水平,然后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完善实验步骤。等到所有理论工作完成,全班同学分成10个小组,每周固定时间进入实验室完成相关实验设计的操作。对照班2班采取以往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生物实验设计教学。实验时间为8周,涉及8个生物实验。为了保证实验的信度,对干扰的变量进行了控制:实验班与对照班生物科目均由同一教师任教,两个班级人数均为40人左右,实验期间学生人数相对固定,前测后测的标准统一。

2.测评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出问卷85份,回收85份,高三2班回收43份,高三3班回收42份。

二、试用效果

8周后,我们对2班(对照班)和3班(实验班)学生的生物学习3个方面进行了测评。测评结果如下。

1.学习兴趣(见图1)

针对学习兴趣,调查问卷中设计了3个问题:1.是否喜欢上生物课;2.看到生活中的现象能想到生物知识;3.关注生物科学的前沿进展。从图1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明显较浓,且不喜欢学习生物的百分比也明显低于对照班。

2.学习主动性(见图2)

针对学习主动性,调查问卷中设计了5个问题:4.是否问老师问题;5.是否看过参考书;6、在生物新课教学之前是否预习;7、在课堂上是否经常发言;8、别人回答问题或说明观点时是否主动参与。从图2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学习主动性很高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班,上课之前有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堂上发言更加积极,在别人回答问题时积极主动参与。而对照班学生相对比较被动。

3.表达与交流(见图3)

针对表达与交流,调查问卷中设计了2个问题:9、生物课上是否希望多一些互动;10、在运用生物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或表达自己的观点方面你认为自己如何。从图3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有比较好的表达能力,绝大多数学生能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表达,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准确表达个人意见,而对照班的学生在此项能力上明显较弱。

三、讨论

1.激发学习兴趣

常规课堂教学较为枯燥,支架式教学法一扫沉闷、刻板、单调、被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信息单一的缺点,通过创造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支架特别是探究性支架的铺设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采用支架式教学法后,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对照组高出20个百分点,而主动性很高的同学比对照组高出36个百分点。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是所有老师的关注点。如在高考生物实验题设计中,学生对自变量的寻找往往只能从理论上分析,整个工作索然无味。采用支架式教学法后,教师搭建好实验背景、实验目的以及实验原理,学生们相互讨论自变量的设置情况,学习兴趣大大激发。如在设计“已知有机物X具有毒性,会诱发染色体断裂。欲探究肝脏小块对有机物X是否有解毒作用”一题中,通过前期教师支架的搭建,学生已经明确肝脏小块是重要的自变量,因此设计时实验组为添加肝脏小块,对照组为不添加。但题目要求设置为四组,显然这样达不到它要求的组数,此时相互之间的讨论就能集思广益,有同学适当地添加了自变量有机物X,于是第一组同时添加肝脏小块和有机物X,第二组只添加肝脏小块,第三组只添加有机物X,第四组两者都不添加,此实验设计完全达到实验目的的要求。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和倾向,在支架式教学法下充满兴趣听课的学生明显增加。

2.提高探究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强调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能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支架式教学法实施以后,学生们普遍反映实验题设计的枯燥知识在实验室里大多都得到了实际应用。如在实验题“已知有机物X具有毒性,会诱发染色体断裂。欲探究肝脏小块对有机物X是否有解毒作用”中,题目提供的材料与用具有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培养液,植物凝集素(刺激淋巴细胞分裂);有机物X溶液,肝脏小块,肝细胞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滴管,吉木萨染液(使染色体着色)等。这个实验设计提供的材料与用具较多,一时之间学生很难各得所用。但在实验操作支架的引领下,实验室中学生们自己动手配制淋巴细胞培养液、肝细胞培养液,明确了细胞培养液是为培养细胞生长所必需。因此在实验思路书写时,两者必须都添加,满足淋巴细胞和肝细胞生长需求。通过此次实验支架的搭建,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出质疑能力及思维能力大大增强。原来不少学生说害怕做实验设计题,现在对设计实验有了自己的见解,对实验现象有了一定分析和判断能力。这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学习都大有益处,实验组将生物学习运用于生活的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

3.增强师生联系,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当代教学思想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高中生物课堂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支架式教学为课堂上师生对话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是学生的舞台,教师是最忠实的观众,也是最好的导演。在上述实验题“已知有机物X具有毒性,会诱发染色体断裂。欲探究肝脏小块对有机物X是否有解毒作用”中,通过前期的自变量探究,中期的四组设置,后期学生们对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都有了自己明确的想法,并且可以恰当的用合适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实验班准确表达的能力比对照班高大约十个百分点。同时,学习之余经常和老师进行交流,增强师生联系。这些思想上的改变都能转化为学习上的动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对于生物这门课来说,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兴趣,有较强的探究能力,有很好的展示舞台,对学生来说才是最好的。支架式教学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法的瓶颈,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动手的平台,使他们在发挥动手能力的同时,领会并掌握高考生物实验题设计的精髓。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注释:

①黄海霞.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三种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5月.

②喻问琼.案例教学法在实践运用中的问题及对策.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31)46~47.

③吴萍.教学有法,却无定法[J].各界(科技与教育),2008,5:48.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