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易错题的应对策略

2019-12-11许海洋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9年11期
关键词:易错题应对策略小学数学

许海洋

[摘 要] 小学生在解析数学题时,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易错题,这是小学生真实的思维反应,教师不应该对其加以指责,而是应该因势利导,找出学生的思维误区,让小学生走出错误思维的泥潭,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才能走出小学生易错题解析误区呢?本文就小学生数学易错题分析及应对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易错题;应对策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易错题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基本上每天教师都会看到小学生作业中的易错题,怎样避开这些易错题的误区,成为每位数学教师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消除概念含混

小学生在解析数学题时,会因为概念含混而出错。概念是基础知识,小学生必须掌握好基础知识,才能得到答案。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时,教师已经讲过了大于90度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等于90度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小于90度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但是小学生容易对钝角和锐角三角形的概念理解含混。这就需要教师有更多的耐心,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正确的基础知识。

二、避免审题不当

小学生在解析数学题目时,会因为审题不当而产生错误。审题不当往往是由于小学生粗心大意造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找出小学生容易出现审题不当的案例,在授课过程中提醒小学生,这样就可以减少易错题的比例。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目:做一个高6分米,底面半径2厘米的有盖圆柱体模型,大约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纸?有些小学生没有注意到“高6分米,底面半径是2厘米”,忘记换算单位而造成错误。教师对这类解析错误,应该如何处理呢?首先教师应该相信小学生是可以解答这种类型题的,给予小学生肯定的鼓励。其次教师需要认真分析易错题产生的原因,同时也要鼓励小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避免审题不当,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三、告别定势思维

小学生在解析数学题目时,会因为定势思维的桎梏而产生易错题。小学生受定势思维的影响会产生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定势思维积极影响表现在,可以加快小学生的解题速度,尤其是在考场上可以节约时间,但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逞一时之快容易出错。例如:当小学生遇到“(60+12)×(60+15)=( )”的题目,小学生会很自然地提取“60”,然后将“12和15”相加,快速得出正确答案。但是如果题目是“(60+12)×(60÷15)=( )”,定势思维会不会让小学生快速作出一个错误的答案?相信很多教师在学习混合运算的时候,都会和学生说,先乘除,后加减,但是学生在遇到题目时,就会受到定势思维的影响,依然做出错的答案。例如:教师让学生计算“7×5÷7×5=( )”,结果不少小学生都写下了“7×5÷7×5=1”。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简便运算放在一起,导致得出错误的答案。因此教师应让小学生多加练习,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这种定势思维。

四、远离逻辑紊乱

小学生在解析数学题目时,会因为逻辑紊乱而产生易错题。不管是高中数学还是小学数学,都需要有较强的条理和清晰的逻辑思维。例如:400÷18=22余4,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100倍,那么结果是( ),不少小学生得出的结论依然是22余4,这就是因为小学生逻辑思维紊乱而得出的错误结论。其实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过,被除数、除数都扩大100倍,商不变,但是余数也扩大100倍。如果小学生的逻辑是清晰的,那么小学生一定会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思考,首先商不变,那么商乘以除数加余数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了这样的逻辑训练,这种类型的题目就会迎刃而解。

综上所述,在解析数学题目时,小学生有时会因为概念含混、审题不当、定势思维、逻辑紊乱等问题而产生易错题。面对小学生种种解析数学易错题时的思维误区,教师采取了张弛有力的措施,消除概念含混、避免审题、告别定势思维、远离逻辑紊乱等措施,让小学生走出解析易错题的泥潭。当然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还会遇到其他的一些解析易错题的例子,需要教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杨福华.游戏化学习下的小学教学案例设计与应用[D].昆明:云南大學,2015.

[2]鲁静.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易错题应对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数学不等式易错题型及解题技巧分析
错题再现,发现本源
初中数学易错题错因分析及纠错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