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职业教育问题与对策
2019-12-11魏忠俊易永锡
魏忠俊 易永锡
[提要]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工业化得到迅猛发展,但随之而来的“三农”问题和城乡结构二元化也越发显现。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一个重要的解决途径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本文从城乡一体化视角出发,研究分析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
关键词:农民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存在问题;对策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我国农民教育问题研究”(XJK013CCR003)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9月29日
一、我国农民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尽管传统农业在农业初级阶段适应农业经济发展,但其低效率低收益高投入等弊端逐一暴露。同时,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速度并不再适用于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的根本在于农民,农业经济发展在于农民这一生产要素的发展。因此,解决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民职业教育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现实必要性。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党在十八大中明确提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其关键在于提升城乡人口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农民人口素质。但当前,对于绝大多数的农民,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职业技能,其素质还是远远不够的,并且主要处在传统的低水平的层次,无法适应城乡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可以弥补农民自身多方面的不足。特别是农民职业教育在对增进农民科学知识、提升农民职业素养和优化农村社会人力资源结构等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由此,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农民人口素质,亟须通过农民职业教育培育新型农民。
(三)实现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习近平同志指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但当前农民仍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贫困和再次返贫多发于农民。同时农民又是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农民整体水平直接作用于并决定了自身所处的农村经济社会环境。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需要农民的现代化,通过农民职业教育培育众多拥有科学知识、职业技能和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助力实现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因此,在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民职业教育不可缺位,有必要广泛大力推行。
二、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我國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农民职业教育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政府机关以及各级有关部门一直致力于加强农民职业教育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颁布和实施了许多相关的政策法规,但目前在农民职业教育许多相关方面仍然存在政策空白,缺乏政策引导和规制。在涉及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以及农民职业教育的法律保障等方面还未能提出更全面的制度,对农民职业教育领导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也缺乏有效规范,对农民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仍未作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因此,政府以及各级相关部门仍然需要顺应农民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并持续加强相关教育政策扶持力度,确保农民真正受益。
(二)农民职业教育资源亟待优化提升。农民职业教育,虽然其理念和目的都很好,但目前因为其由来不久而出现相应的资源匹配尚不到位等问题,更不用说优质资源的提供以及资源的可获得性和正常使用。当前,农民职业教育尚不能像高等教育一样,拥有大批优质师资队伍,获得广泛的网络资源,这就导致了农民职业教育还处于低端水平。例如,农村社区农民职业教育,即具备相关农民职业教育资质的社会组织在基层政府的引领下进入社区、村寨等小范围区域内聚集附近的村民传授有限的农民职业知识,其所传授的知识是不成体系的,其受众是小范围的,最终真正受益的人却是寥寥无几的。不仅如此,所提供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机会依然是有限的,农民职业教育的效果和作用更是微乎其微的。因此职业教育方式需要进一步扩展开来,农民职业教育资源有待优化提升。
(三)农民职业教育社会响应程度不足。农民职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以农民为教育对象的职业教育形式,农民对这种职业教育方式还处于一个被动认识或尝试接受的阶段,对这种成人教育带来的利弊还没有产生全面的理解和支持。农民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和惰性的生活习惯决定了其接受这种职业教育是需要时间和勇气的。因此,农民本身对农民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响应度得不到提高。此外,社会需求是直接检验农民职业教育是否有效的试金石,因此社会对农民职业教育的态度也是不可小觑的。当前,社会对农民职业教育也处于初步认识和尝试接受的阶段,对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农民的求职需求尚未产生显著积极的回应,对其能力和素质存在怀疑和不被认可的态度。这也是农民职业教育发展较为缓慢的重要原因。综上,农民和社会对农民职业教育响应程度尚且不足。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建议
(一)增强农民职业教育顶层设计。政策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合理的顶层设计。关于农民职业教育,政府有必要首先加强理论建设,培植城乡职业教育公平理念,使职业教育公平理念深入人心。同时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努力做好相应制度建设和法律法规建设,包括规范领导管理和运作机制、提供农民职业教育就业保障以及完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等,使农民职业教育真正惠及广大农民,使农民能够获得适宜的科学知识、职业技能进而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成为一名有知识、有修养、有能力的新时代职业农民。
(二)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优良的师资队伍在农民职业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决定了传输知识的正确性,还决定了农民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程度。农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可以在总结国内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合理借鉴国外农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办法。首先,用人制度应灵活可操作,不断完善相应的人事制度,积极主动招纳有志致力于农民职业教育的能人贤才。其次,收入分配机制应合理可行,采用经济激励的方式促使在岗教师不断增强自身专业素质,同时能吸引更多的优质兼职教师加入农民职业教育。最后,农民职业教育学校应认真做好教师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高的进修培训工作,实施长期有效的教师培训机制。
(三)提供农民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农民职业教育除了需要一流的师资培育队伍,其他相应的优质资源也是十分必要的,与师资队伍一道保证了农民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首先,农民职业教育相关著作是必须保证的,其内容设置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也是必须考虑的;其次,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丰富农民职业教育网上资源项目,使得农民学习的场所不再局限于学校以及学习时间不再受到限制,这能让农民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到更多最新的职业知识;最后,有关部门或组织应该支持农民职业教育,采用经济手段激励优质资源提供者进而促进农民职业教育优质资源源源不断地得到供应。
(四)提高农民职业教育积极性。农民是农民职业教育的接受主体,事关农民职业教育发展和延续。没有农民的积极参与,农民职业教育就无从谈起。首先,有关部门或组织应从加大农民职业教育的目的、模式和政策等方面进行广泛宣传,使农民对其产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避免其被不正当的社会舆论给误导。其次,充分考虑农民的切身需求,以农民的职业需求为导向,及时获取农民关于职业教育的意见和反馈,努力為农民提供令其满意的职业教育,由此激发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热情。最后,为农民提供实实在在的就业导向,让他们能看到职业教育背后潜在的利益和价值,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农民职业教育中来。
(五)提升农民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农民接受职业教育,教育是前提,就业是根本。社会对于农民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也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了农民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升农民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可以采取如下的对策:首先,政府及有关组织在社会中积极宣传农民职业教育目的、模式和作用,让社会公众对农民职业教育产生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其次,政府应明确农民职业教育的教育补充作用,在社会中明确其合法性和有效性。最后,将社会对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农民需求岗位公开化透明化,提高社会对农民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
主要参考文献:
[1]高洁,王俊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2).
[2]唐梅芝.农村空心化背景下农民职业教育的现实需求与路径[J].成人教育,2015.35(10).
[3]左璐.生态学视域下农村社区职业教育助推精准扶贫的价值与路径[J].职教论坛,2018(10).
[4]孙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8(13).
[5]魏会廷.国外农民职业教育经验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3(10).
[6]戴莉萍,李明.基于农民需求的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路径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