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释式自体输血联合温度管理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免疫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2019-12-11柳丹丹
柳丹丹
(大庆油田总医院输血科,黑龙江大庆 163000)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机体功能也会发生退行性变化,容易造成骨质疏松、钙量流失等不良情况,在外力作用下,还会诱发骨折等突发性病症[1]。为了能够纠正骨折,提升肢体功能,临床会以手术治疗的方式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诊治[2]。但是,为了改善患者免疫力,优化术后恢复效果,还需对患者实施进一步的治疗管理。基于此,该次研究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5例患者作为参考样本,深入探究了稀释式自体输血联合温度管理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免疫及术后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75例,排除精神障碍、药物禁忌等不良因素后,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将75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n=36例)和研究组(n=39例)。对照组有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70.73±2.17)岁;研究组有男性23例,女性 16 例,年龄 62~86 岁,平均年龄(70.65±2.24)岁。从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来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稀释式自体输血 术中建立静脉通路,一侧静脉收集血液,另一侧静脉输入血浆增量剂、电解质溶液,帮助患者补充血容量,以免因失血过多发生休克[3]。根据患者的实际供血情况和术中出血量对患者进行静脉采血。为保证患者安全,血液采集量一般不得超过1 000 mL,同时应控制红细胞比容、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采血速度。采集完毕,通过常规方式保存患者血样,以备后用。血液稀释后,患者血液当中的红细胞浓度会随之减少,粘稠度也会下降,而血流速度会提升,心博出量也会增加,不会因红细胞过少而发生缺氧反应。如果患者的术中失血量≥3 000 mL,则需要立即进行自体输血。
1.2.2 温度管理 手术开始前,应预先调整手术室内的温度,使其保持在24℃左右。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并以此为依据,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抗胆碱药物。如果出现体温异常等状况,则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物理降温,以免延误手术[4]。此外,为了避免供氧不足和二氧化碳在体内的大量积累,还需对注射液、冲洗液等液体进行保温处理。
1.3 观察指标
根据检查结果,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嗜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总量、辅助T细胞/抑制T细胞等免疫力指标水平。
治疗后,详细统计两组患者发生愈合畸形、关节僵硬、骨折固定不稳等并发症的例数,同时计算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该次研究所得数据。计数资料以[n(%)]进行表示,经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进行表示,经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力情况
结合表1中所显示内容可知,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力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表1 两组患者免疫力情况对比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合表2中所显示内容可知,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下肢骨折是老年群体中的多发疾病,主要是由骨骼变脆、柔韧性降低,以及外力损伤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5]。为了减少关节僵硬、骨折固定不稳、畸形愈合等不良并发症,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还应对患者实施稀释式自体输血联合温度管理治疗。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嗜中性粒细胞水平为(11 000±160)个/mL,白细胞总量为(16 000±320)个/mL,辅助T细胞/抑制T细胞水平为2.23%,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所明,稀释式自体输血联合温度管理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可产生积极的术后恢复效果,同时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力。该治疗方案的应用能够促进患者骨折处的血流循环速率,刺激红细胞再生,减少过敏、溶血、发热等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稀释式自体输血联合温度管理治疗,有助于改善老年患者的免疫能力,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