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护理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分析
2019-12-11王翠萍
王翠萍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吉林 132011)
近年来脑卒中在老年人群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其引起的并发症更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造成了严重影响[1]。有研究在对脑卒中患者随访统计中发现,长期卧床、鲜少活动均可能增加脑卒中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其中脑卒中后遗偏瘫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则高达50%以上,因此,下肢深静脉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已经成了重要的护理课题[2]。以往临床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并发症多以健康宣教为主,为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该次研究2018年7月—2019年7月为研究段,在常规护理同时,加强了前瞻性护理,并探究了该护理策略预防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收治的11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纳入研究患者均经CT/MRI诊断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以护理方案差异作为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男34例,女23例,年龄46~81 岁,平均年龄(64.87±2.49)岁,脑梗死 45 例,脑出血12例,伴偏瘫39例,伴失语15例;对照组男32例,女25 例,年龄 45~83 岁,平均年龄(63.76±2.52)岁,脑梗死43例,脑出血14例,伴偏瘫41例,伴失语11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模式护理,研究组则同时加强前瞻性护理,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前瞻性护理流程制定。任命科室内业务能力强、责任心重的护理人员担任前瞻性护理组组长,全程负责科室患者前瞻性护理流程的制定及监督工作,其他护理人员按照要求协助小组组长完成护理工作。第二,下肢并发症干预[3]。告知患者下肢正确功能位摆放,并给予适当协助,在仰卧状态下,需保持下肢伸直,踝关节及足背伸呈90°,并于外侧垫枕,以免形成跨外翻,每2 h更换一次体位,每日为患者按摩肢体,发生静脉曲张的患者酌情应用压力袜,此外还需指导患者多饮水,营养摄取均衡,戒烟戒酒[4]。第三,心理干预。日常护理中加强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以积极心态面对病情,必要时给予患者帮助,对于孤僻、自卑、抑郁状态明显的患者,应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给予心理疏导,必要时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或药物治疗[5]。第四,安全管理干预。分析患者存在的潜在坠床、跌倒、管道脱出、误吸风险,制定应急管理预案,加强对患者的监督,并告知患者家属预防风险发生的注意事项,获取家属配合,护理操作严格遵从临床相关操作准则,以预防患者受到伤害[6]。第五,康复指导干预。失语患者加强语言训练,指导患者对镜练习发音,为患者示范发音时伸舌运动及口型,从单音到多音,从字到词逐渐过渡;肢体障碍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训练时间越早越好,包括主动训练及被动训练两方面,被动训练是指患者有意识支配患肢,护理人员协助下被动运动膝关节、髋关节等,每个关节每次活动5 min,每日活动2次;主动训练是指指导患者自我训练,练习关节内旋、外展、屈曲等运动,10 min/次,1次/d,待患者下肢活动恢复后,可指导患者学习自行穿衣、进食、更换体位等自理活动。
1.3 观察指标
(1)下肢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肢体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所有患者均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下肢腘静脉的血流速度。
(3)采用脑卒中患者护理满意度问卷调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包括护理技术、服务态度、住院宣教、责任心、心理支持等,每个维度满分均为20分。
1.4 统计方法
该组研究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下肢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下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51%,较对照组15.79%的下肢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下肢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2 2组患者护理前后下肢腘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护理前,两组间腘静脉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处于较低水平;护理后,两组腘静脉血流速度均较护理前显著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较对照组血流速度加快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下肢腘静脉血流速度比较[(±s),cm/s]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下肢腘静脉血流速度比较[(±s),cm/s]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n=57)对照组(n=57)t值P值6.47±1.51 6.52±1.48 0.178 5 0.858 6 13.67±2.67 11.14±1.93 5.797 8 0.000 0
2.3 2组患者不同维度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技术、服务态度、住院宣教、责任心、心理支持五个维度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不同维度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表3 2组患者不同维度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护理技术 服务态度 住院宣教 责任心 心理支持研究组(n=57)对照组(n=57)t值P值19.27±0.24 17.65±0.57 19.775 9 0.000 0 19.07±0.37 18.13±0.64 9.599 9 0.000 0 18.74±0.81 14.64±1.25 20.781 7 0.000 0 19.56±0.14 16.73±0.73 28.744 6 0.000 0 18.47±0.91 13.91±1.82 16.919 0 0.000 0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下肢相关并发症在脑卒中患者尤其是长期卧床患者中较为常见,与下肢深静脉管腔内栓子形成阻塞管腔影响静脉回流相关[7]。分析其原因,主要与患者多为老年人群,部分患者合并偏瘫,严重影响了日常活动,增加了卧床时间,在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影响下,极易导致下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包括:下肢疼痛、肿胀等,并可在局部形成瘀滞性溃疡,病情进展可引起下肢坏死,栓子脱落还可引发心肌梗死,危及患者生命[8]。因此,脑卒中患者加强下肢并发症的前瞻性护理十分必要。该次研究中研究组实施前瞻性护理,从心理干预、并发症预防、肢体活动指导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下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51%,较对照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腘静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血流速度加快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前瞻性护理策略的实施,能够起到较好的预防下肢相关并发症发生的作用,且能够改善下肢腘静脉血流速度,有助于减轻下肢血流不畅,从而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同时,前瞻性护理的实施还注重护理服务的人性化,护理中从患者角度出发,预见性满足患者护理诉求,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及满意度。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加强前瞻性护理,起到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的作用,且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对于提高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