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压治疗预防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探讨

2019-12-11李淑静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高龄产妇气压二聚体

李淑静

(费县人民医院,山东临沂 273400)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剖宫产逐渐成熟,为解决难产、满足剖宫产指征条件的产妇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生产方式[1-2]。但是,剖宫产术后仍存在一些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例如:妊娠期女性由于生理改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再加上术后需长时间卧床休养,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较高,尤其是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会延长产妇康复时间,病情严重者可能危及性命,需加强护理干预。此次试验以2018年1月—2019年3月为研究段,重点分析评价气压治疗方法在其中的预防效果,涉及的研究成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行剖宫产术的高龄产妇90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个不同的组别,每组平均为45例。在对照组中,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35岁、43岁,中位数年龄(39.12±1.43)岁;孕周为 36~41 周,平均为(39.05±1.26)周;妊娠期间增长体重为 7.8~15.2 kg,平均增长体重为(11.24±3.17)kg。 观察组中,年龄分布在 35~42 岁,平均为(39.9±1.3)岁;孕周为 36~42 周,平均为(39.21±1.30)周;妊娠期间增长体重为 7.6~15.2 kg,平均增长体重为(11.39±3.01)kg。2组上述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比较的意义。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1)入选标准:①均为单胎足月妊娠产妇,剖宫产术中行硬膜外麻醉;②均满足各项剖宫产术指征条件,且均知情签署相关医治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合并静脉血栓,或者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的产妇;②凝血机制异常者;③双下肢水肿、皮肤溃烂等气压治疗禁忌证者[3-4]。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剖宫产围术期护理,根据高龄产妇心理、生理状态及治疗方案,予以对症护理,具体方案如下:(1)术前护理。积极主动地与产妇交流,充分关心产妇,获取产妇的信任,及时疏导其负面情绪,给予心理支持,综合高龄产妇个体资料,加强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并注重产妇血清C-反应蛋白、D-二聚体含量的检测,及时进行健康宣教,根据产妇文化水平、知识背景,介绍剖宫产的手术流程、注意事项及配合事宜,介绍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相关知识,如风险、预防注意事项等,阐述预防措施,督促产妇加强自我管理,积极配合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工作;(2)术中护理。行硬膜外麻醉,术中密切观察产妇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变化,严格控制输液量,加强与施术者的手术配合,手术操作尽量精细、轻柔,以免损伤下肢静脉内膜,规范使用止血带;(3)术后护理。术后做好病房交接工作,去枕平卧6 h,给予吸氧,持续心电监护,每30 min按摩一次子宫,预防产后出血,指导家属按摩产妇双下肢部位,于远端向近端挤压肌肉,促进血液回流,麻醉清醒后,抬高患肢,宽松着衣,加强饮食管理,多食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食物,尤其是木耳、番茄、香菇等可降低血液黏度的食物多食肉类、蔬菜,多饮水,促进排尿。剖宫产术后,避免在下肢进行动脉穿刺,减少输液前绑扎止血带的时间,同时,遵医嘱静脉滴注抗炎止血药物,指导产妇进行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踝关节训练及足趾训练,督促产妇早日离床活动。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气压治疗,剖宫产术后返回病房,即可开始第1次气压治疗,协助产妇穿好棉质宽松裤子,取去枕平卧位,将气囊套在双下肢上,拉上拉链,按顺序将导气管插在气囊接口上,调节装置参数,末端压力调控范围为100~130 mmHg,可根据产妇耐受程度自由调节,打开电源,持续治疗30 min,关闭电源,拆除导管,取下气囊,告知产妇如若身体不适及时按铃,2次/d,之后的治疗可取坐卧位或仰卧位,连续治疗10次即可。

1.4 判定标准

干预后,比较两组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记录两组术后腓肠肌压痛、下肢肿痛、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例数,计算发生率。对比上述临床指标,评价气压治疗预防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1.5 统计方法

此次采取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涉及的计数资料采取百分率代表,然后采取χ2验证;涉及的计量资料采取(±s)代表,并采取t验证;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 D-二聚体为(2.18±0.53)μg/L,血小板为(180.79±15.62)×109/L,凝血酶原时间为(12.68±0.73)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36.02±3.19)s,对照组 D-二聚体为(3.42±0.61)μg/L,血小板为(220.03±20.25)×109/L,高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为(9.11±0.85)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30.24±3.08)s,短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发生腓肠肌压痛、下肢肿痛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比率均显著要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高龄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在临床上表现为下肢肿胀、局部疼痛、行走无力等症状,若未及时得到有效治疗,会产生淤滞性溃疡、继发性静脉曲张等后遗症,而且有血栓脱落致死的风险。高龄产妇剖宫产后并发该疾病的风险极高,在围术期,强化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工作,术前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个性化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优化手术配合,术后加强饮食管理与运动干预,能够适当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风险。气压治疗是一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下肢静脉形成预防手段,通过对肢体外部施压,能够促进肢端静脉回流,提升血流速度,改善血液灌注及氧合情况,提升血液纤溶系统活性,降低炎性物质对血管的刺激,改善肢体肿胀、疼痛症状,能够使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该次研究结果与之比较相似[5-6]。

该次对照组实施常规剖宫产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接受气压治疗,结果显示:在D-二聚体、血小板水平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发生腓肠肌压痛、下肢肿痛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比率均低于对照组;从中可知,气压医治方案价值作用显著。

结合该次研究结果,可知:采取气压医治方法,能够使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得到有效预防;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采纳与应用。

猜你喜欢

高龄产妇气压二聚体
高龄产妇分娩中实施全面护理优化对分娩结局的作用研究
看不见的气压
高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
高龄产妇能否生二孩,最好查查卵巢功能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探讨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电渗—堆载联合气压劈烈的室内模型试验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