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护理模式后的康复效果分析
2019-12-11邵春宇王莹莹陈思宇李金秋
邵春宇 ,王莹莹,陈思宇,李金秋
(1吉林省延边脑科医院,吉林延吉 133000;2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长春 130041)
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和复发率较高,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劳动能力[1]。当精神分裂患者处于各种手术后、重病卧床、骨折固定、长时间静坐等制动状态时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外科手术和创伤是并发深静脉血栓最常见的诱因。对于精神分裂症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多以药物治疗为主,由于用药依从性较差、社会支持不足以及季节、年龄、家庭经济状况、是否存在家族史、病程长短等因素的影响,加之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意识较差、间断或自行服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2],有时可出现难以控制的病情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是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对于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专科康复医院应充分利用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资源,实施康复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护理模式,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护理效果,达到有效控制病情和提高疾病预后效果的目的。为此,笔者随机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治疗的68例精神分裂症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康复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的差异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治疗的68例精神分裂症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在21~65岁之间,中位年龄48.5岁;精神分裂症病史在1~6年之间,中位数3.0年;从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看,手术后14例,创伤后9例,长期卧床8例,其他3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在22~69岁之间,中位年龄50.0岁;精神分裂症病史在1~7年之间,中位数3.5年;从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看,手术后13例,创伤后8例,长期卧床7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组成、中位年龄和精神分裂症病史、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比例、干预前生存质量LQOL评分等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给予环境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护理、病情监护和预防意外事件发生等常规护理干预措施。
研究组患者给予康复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护理干预模式[3],即在对照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给予以下护理干预措施:(1)强化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实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讲解疾病知识,强调提高用药依从性在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性,使患者按时按量服药。(2)患者出院后,以跟踪随访的方式,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共同努力,开展个性化延伸护理服务,使患者回归家庭,融入社会;根据患者实际定期到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复查精神分裂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评估疗效,介绍逐渐降低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剂量方法,不得自行停药;指导家属观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病情及其并发症的前兆性改变,避免因肺栓塞而致死;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应对自伤、伤人、冲动等危机行为的基本技能,获得家庭和社区资源支持;指导患者家属帮助患者保管和监督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密切观察药物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合理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做到劳逸结合。
1.3 观察项目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康复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个等级),评价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生存质量LQOL分数(分值越大表明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康复效果应用绝对数和相对数(总有效率)表示,应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和总有效率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生存质量LQOL评分采用(±s)表示,应用t检验比较组间或干预前后生存质量LQOL分数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有16例、8例和10例(总有效率为70.59%),研究组患者分别有22例、9例和3例(总有效率为91.18%),见表1。
表1 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的比较
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下肢深静脉血栓康复效果的比较
对照组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有18例、7例和9例(总有效率为73.52%),研究组分别有24例、9例和1例(总有效率为97.06%),见表2。
表2 下肢深静脉血栓康复效果的比较
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康复效果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生存质量LQOL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和干预前后生存质量LQOL评分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生存质量LQOL评分的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生存质量LQOL评分的比较(±s)
组别 用药依从性 生存质量LQOL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34)研究组(n=34)85.56±6.97 98.41±7.05 57.18±2.38 57.24±2.43 80.24±2.07 96.24±2.19
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干预后生存质量LQOL评分和同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LQOL评分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干预对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康复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护理模式的实施,可以为住院患者出院后家庭照顾和社区护理提供良好的护理理论基础,有利于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整体性护理服务;同时,能够构建医院与社区医疗护理网络,让具有广博知识、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专家走出医院、深入社区和家庭,为更多更广泛的人群提供更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家庭照顾和健康指导[4]。在此理念下,应做好以下工作。
要提高精神分裂症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依从性。在患者出院前,应进一步加强患者和家属相关知识健康教育,使之充分了解和掌握维持治疗的重要性,促使患者家属监督并督促患者按时以及按量服药,提高治疗依从性。
要加强心理社会干预。进一步加强家庭支持的相关心理干预,为患者提供感情支持,协助患者积极改善人际关系,鼓励参加社会活动。要进一步加大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促使人们了解精神分裂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以及预防控制方法,进而正确认识疾病,进一步加大社会支持力度,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和谐的社会环境。
要加强出院后随访。要建立完善的随访制度,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而为患者提供系统性针对性的相关健康知识教育和心理咨询,促使患者接受相关医疗护理指导,及时解决患者相关心理问题。鼓励患者出院后定期来医院复查,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相关心理服务,切实治疗依从性,有效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
要做好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1)患肢护理。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弹力袜以减轻症状,避免久坐及长距离的行走,当患肢肿胀不适时及时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于心脏水平20~30 cm。(2)饮食护理。进食低脂、高纤维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内压升高,影响下肢血液回流;戒烟,防止烟草中尼古丁刺激引起血管收缩。(3)运动护理。鼓励患者加强日常锻炼,促进静脉回流,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避免膝下垫硬枕、过度屈髋、用过紧的腰带和穿紧身衣物而影响静脉回流。(4)药物护理。遵医嘱应用抗凝、溶栓、祛聚、抗感染等药物对症治疗。药物治疗期间避免碰撞及跌倒,用软毛刷刷牙,观察有无出血倾向。(5)定期复诊。出院3~6个月后复查,告知患者若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平卧或抬高患肢仍不缓解时,应及时就诊。
该研究显示,实施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护理模式后,可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总有效率,显著提高用药依从性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