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2019-12-11赫哲
赫哲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吉林 132011)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逐渐加深,2型糖尿病发病例数逐年递增。糖尿病患者累及全身血管病变的局部病变称为下肢动脉血管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常见的临床症状为间歇性跛行、四肢麻木程度较深患者可引发糖尿病病足,在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1]。所以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缓解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关键内容。该文以2016年6月—2018年6月为研究段,重点分析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现有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单位伦理会批准,选取该院收治50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路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48.31±5.78)岁,观察组男性 14 例,女性 11 例, 年龄25~70 岁,平均年龄(47.21±5.54)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经皮氧分压确诊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2)患者精神意识正常,可配合护理;(3)患者均对该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存在血液循环系统疾病;(2)无痛风疾病史;(3)中途退出研究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日常生活指导、用药叮嘱等。
观察组:根据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展开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包括:(1)疾病知识普及: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使患者认识到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性和有效预防措施。并通过介绍治疗方案及可能达到的治疗效果指导患者配合治疗,包括通过戒烟戒酒减少危险因素,从患者主观意识上降低血糖水平,并通过定期监测血糖增强护理的灵活性,强调护患配合度。采用多种方式和宣教途径普及健康知识,利用面对面间的护患交流,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规范其不良行为,形成健康习惯。(2)心理护理: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负面情绪主要来源两个方面,首先是糖尿病病程冗长,不可治愈,并发症危险性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必须通过终身服用降糖药物缓解病情,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其次是患者迫切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的鼓励,因为患者长期接受治疗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患者情绪暴躁,言语过激。所以医护人员要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负面情绪,通过举例的方式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告知患者治疗进程,为临床顺利治疗奠定基础。(3)饮食护理和体育锻炼:机体均衡摄入营养的前提条件是理想的饮食控制,保证良好的血糖水平,最大程度上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合理搭配食物中营养成分,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设定摄取元素,多食用蔬菜,少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保护患者心肾功能。除此之外治疗下肢行走疼痛的有利措施是运动锻炼,运动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提升下肢功能恢复。(4)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一般护理:用温水洗脚,并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擦干,同时使用乳液或营养霜充分摩擦干燥的皮肤,保持足部皮肤的弹性和柔软性。低温天气可选择柔软的棉袜保证足部温度,观察足部皮肤是否出现擦伤、裂伤等情况出现。(5)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局部护理:以控制血糖水平、控制感染和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为原则,展开对症治疗措施,包括使用熏洗或浸泡开放性创口,分次清除坏死组织,保证足部正常血液循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感、麻木感、皮肤温度、间歇性跛行等临床症状,以患者自感下肢皮肤温度升高,疼痛、麻木、沉重感等症状缓解或消失为症状改善指标;采用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足部血液循环情况:双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N)、有效判定标准:血液循环峰值血流速度变缓,血液循环量增加,比较年龄、体重指数、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空腹血糖、胆固醇水平。
下肢血管的检测使用丹麦雷度TCM400经皮氧分压检测仪检测。经皮氧分压(TcPO2)检测评定标准:正常血压:Ⅰ级:TcPO2≥40 mmHg(1 mmHg=0.133 kPa);轻度缺血病变:Ⅱ级:TcPO220~39 mmHg;程度较深的血管病变:Ⅲ级:TcPO2<20 mmHg。
表1 两组患者双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及代谢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双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及代谢指标比较(±s)
组别 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s·mm2)体重指数(kg/m2)空腹血糖(mmol/L)观察组(n=25)对照组(n=25)t值P值14.22±0.27 11.30±2.45 18.98<0.05 25.23±4.12 26.23±4.21 1.564>0.05 5.55±1.22 7.80±1.37 2.980<0.05胆固醇(mmol/L)三酰甘油(mmol/L)高密度脂蛋白(mmol/L)低密度脂蛋白(mmol/L)3.35±0.89 5.39±0.86 3.987<0.05 1.67±0.65 1.98±0.23 2.087>0.05 1.09±0.21 1.09±0.12 0.785>0.05 3.11±1.09 3.22±1.05 0.897>0.05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统计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双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及代谢指标比较
观察组空腹血糖、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胆固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重指数、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比较
观察组下肢间歇性跛行、冷沉重感、麻木感、疼痛感改善占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症状比较
2.3 两组患者经皮氧分压结果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皮氧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皮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经皮分压结果比较[(±s),mmHg]
表3 两组患者经皮分压结果比较[(±s),mmHg]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25)对照组(n=25)值值32.11±1.09 31.78±1.46 52.13±2.45 40.23±2.34 12.321<0.05 tP
3 讨论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以2型糖尿病为病理基础出现下肢动静脉硬化,从而患者下肢出现血液循环障碍[2]。间歇性跛行、足部坏疽是常见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血管病变、免疫障碍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主要因素[3]。患者病情程度不同,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措施十分关键。
虽然临床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有效改善临床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临床症状,但是根据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治疗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根据疾病危险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成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在临床广泛应用[4]。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服务对象,对患者提供饮食、治疗方面的护理指导,从而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对患者实施危险因素护理干预的目的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升预后水平。该次实验研究显示,观察组空腹血糖、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胆固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间歇性跛行、冷沉重感、麻木感、疼痛感改善占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皮氧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经皮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证实了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提供危险因素针对性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可改善患者代谢指标及经皮氧分压。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根据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展开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水平,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