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的康复治疗效果研究

2019-12-11杨金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踝关节功能性量表

杨金玉

(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上海 200441)

踝关节扭伤作为临床上的一种较为常见的运动损伤,通常情况下多由运动损伤引起,并且拥有着较高的发生率[1]。如果患者不对踝关节损伤问题的治疗提高重视,就会持续加重踝关节的不稳定状态,进而导致患者再次发生损伤的概率上升或引起其他关节损伤,出现不良连锁反应和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慢性踝关节不稳问题的出现,甚至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进行[2-3]。而要想帮助患者进行相关问题的解决,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踝关节不稳问题的训练是护理人员需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该院于2018年7月—2019年7月选取了42例患者进行了训练方案的制定,制定的主要内容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了数名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选取其中的42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同时将选取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组为A组和B组,两组患者人数均为21例。其中A组男女病患人数分别为11例和10例,年龄 32~67岁,年龄均值为(49.51±1.19)岁。 另一组 B组男女病患人数分别为12例和9例,年龄33~66岁年龄,均值为(49.38±1.3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等指标经过我院医师的调查和分析,所产生的数据之间的比较并无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训练方法

B组:使用传统康复手段指导患者进行训练。即在患者进行恢复训练期间接受提踵、负重提踵、单腿跳、直膝跳等常规训练,每周训练3次,以30 min的训练时间为准。A组: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性力量训练。患者之所以会出现慢性踝关节不稳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患者相关问题的出现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在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性力量训练期间,需要在不触动或者微微触动疼痛点情况下进行,进而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单双腿半蹲、下蹲练习,单双腿站平衡盘、半蹲起练习,单双腿站平衡盘正向抛接实心球练习、单双腿站立平衡盘转体抛接重力球等方面的练习[4-5]。同样在训练方式上,每周训练3次,并以30 min的训练时间为准。

1.3 观察指标

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步行能力和平衡功能。临床上采用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和Berg平衡量表进行相关指标的评估。其中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包括平衡测试和步态测试两部分,评分范围为0~28分,评分越高越表明患者的平衡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而Berg平衡量表的评分范围为0~56分,其中0~20分表示患者的平衡功能较差,在生活中需要乘坐轮椅才能正常生活;21~40分表示患者有一定平衡能力,病人可在辅助下步行;41~56分平衡功能较好,患者可独立步行,分数越高越表明患者的平衡能力越强。

1.4 统计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 24.0,并对该院所进行研究后产生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计量资料表示形式:(±s);计数资料表示形式:百分率。而进行数据检验期间,则分别采用t值以及χ2值予以代表,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Tinetti评分

相比B组术后6个月的Tinetti评分,A组术后6个月的Tinetti评分显著更高,表明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Tinetti评分[(±s),分]

表1 对比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Tinetti评分[(±s),分]

组别 术后2个月 术后6个月A 组(n=21)B 组(n=21)t值P值16.48±2.28 16.53±2.15 0.07 0.94 22.69±4.48 18.36±2.55 3.85 0.00

2.2 对比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Berg评分

相比B组术后6个月的Berg评分,A组术后6个月的Berg评分显著更高,表明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Berg评分[(±s),分]

表2 对比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Berg评分[(±s),分]

组别 术后2个月 术后6个月A 组(n=21)B 组(n=21)t值P值24.31±5.31 24.52±5.08 0.13 0.90 45.76±7.72 32.45±6.18 6.17 0.00

3 讨论

临床上如果患者受到踝关节扭伤等问题的影响,轻则会导致患者受到强烈疼痛的刺激,重则会导致扭伤问题的持续严重,甚至导致患者的踝关节出现骨折,并伴随着剧烈的疼痛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持续下降,甚至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虽然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对于扭伤问题的改善有着积极的帮助,但是手术之后需要患者进行较长时间的恢复,并且患者存在着较大的创面上,因此为提升患者的手术效果,需要在患者术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指导。

而这其中,功能性力量训练作为当前护理人员对患者使用的一种新型训练措施,是对患者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康复,通过肌梭、韧带、关节囊、皮肤之间的感觉协调作用,对于患者本体感觉功能的持续提升有着积极的帮助。同时在临床上功能性力量康复通过多关节、多环节,非平衡状态下踝关节肌肉和韧带的训练帮助患者改善扭伤问题,通过这一措施的运用,既能增加踝关节肌群张力和韧性,又对于持续增强患者踝关节的稳固性着积极的帮助,是改善患者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优质措施[6]。

综上所述,在慢性踝关节不稳问题改善效果的比较方面,功能性力量训练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训练措施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此表明,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实施功能性力量训练,对于患者平衡功能的提升拥有着显著的效果,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持续提升的优质措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踝关节功能性量表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