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黏蛋白-4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2019-12-11林轩王浩崔云甫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吉西胰腺癌癌细胞

林轩,王浩,崔云甫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胆胰外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根据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我国每年新增胰腺癌患者9万人,死于胰腺癌的患者7.9万人,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6%[1]。胰腺癌起病隐匿,诊断明确时往往已是晚期,获得根治性手术的几率低,且术后并发症多,复发率高。因胰腺癌具有高度异质性,其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差,缺乏特定的诊疗靶点。因此,寻找有效的靶点对于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都至关重要。

黏蛋白(Mucin)家族,包括21种大分子糖蛋白。该家族的蛋白在胰腺癌中均存在异常表达及修饰,且与胰腺癌的不良预后相关[2]。黏蛋白-4(MUC4)是该家族的成员之一。MUC4兼具膜结合型蛋白和分泌型蛋白的特点(图1)[3],最早于1991年在气管-支气管黏液中发现[4]。胰腺癌的转录组数据显示,在黏蛋白家族中,MUC4的过表达最为显著[5]。在正常胰腺导管组织中,难以检测到MUC4的RNA。然而,在胰腺上皮内瘤变的初始阶段即可检测到MUC4 RNA,且随着疾病的进展,MUC4 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6]。MUC4可以诱导细胞分化,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转移,甚至与肿瘤的化疗耐药有关[7]。本文综述MUC4结构、功能及在胰腺癌中限制MUC4表达的方法。最后,我们展望以MUC4为治疗靶点所面临的挑战。

图1 MUC4的表达分布6

1 MUC4的结构

MUC4基因位于染色体的3q21区域,包含5 513个碱基对,最早由Porchet等[4]于1991年从气管-支气管黏膜cDNA文库中筛选出。由于MUC4分子量大,结构复杂,因此,其完整的序列直到1999年才被Moniaux等[8]鉴定出来。MUC4蛋白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包含一段具有高度等位基因多态性、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VNTR),因此,其主链分子量长达550~930 kDa。MUC4蛋白能在GDPH位点发生蛋白水解,分解成两个亚基:较大的MUC4α和较小的MUC4β[9]。MUC4α由一个由富含丝氨酸、苏氨酸和脯氨酸残基的VNTR区域组成,并由大小、组成、结构各不相同的寡糖侧链修饰[10]。VNTR区域下游是黏着相关(AMOP)结构域和类巢蛋白(NIDO)结构域。MUC4β包含1个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D)结构域、3个类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样结构域、1个跨膜蛋白和1段22个氨基酸构成的胞内片段(cytoplasmic tail,CT)。其中,NIDO、AMOP和vWD是属于MUC4的独特结构域,不存在于其他的黏蛋白中[11](图2)。

图2 MUC4的结构示意图[12]。MUC4可在GDPH位点分解为MUC4α和MUC4β。MUC4α包含一段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区域(tandem repeat region)类巢蛋白(NIDO)结构域和黏着相关(AMOP)结构域。MUC4β包含1个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D)结构域、3个类表皮生长因子(EGF)样结构域、1个跨膜蛋白和1段22个氨基酸构成的胞内片段(CT)。

2 MUC4的表达

2.1 MUC4的生理性表达

在多种组织,如食管,空肠,结肠,回肠中都能检测到MUC4 RNA[13],但在肝脏、胆道和胰腺组织中尚未检测到MUC4 RNA[14]。MUC4是一种跨膜黏蛋白,但其在GDPH位点发生的蛋白水解,使其成为一种分泌型蛋白,从而能在唾液、乳液和泪液等分泌物中检测到其RNA[12]。

2.2 MUC4在胰腺组织与癌组织中的表达

在正常胰腺和慢性胰腺炎等炎症性疾病中无法检测到MUC4的表达,但在胰腺癌的癌前病变中即可检测到MUC4的表达,并且其表达水平随胰腺癌的进展而逐渐升高[6]。2002年,Swartz等[15]在胰腺组织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中发现,MUC4染色阳性率由胰腺上皮内瘤变(n=30)中的17%逐渐增加至胰腺癌中的89%(n=28)。2006年,Jhala等[16]发现在胰腺癌中,90%以上的组织样本的MUC4染色为阳性(n=40,P<0.01)。2008年,Yonezawa等[6]发现胰腺癌中MUC4的染色阳性率是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s)的2倍。这表明从IPMNs到胰腺癌的过程中,MUC4的表达显著提高。2013年,Ansari等[17]发现MUC4染色阳性率在胰腺癌原发灶和肿瘤转移性淋巴结中呈高度一致性(82%),这提示MUC4在转移过程中持续表达。MUC4或许可以成为胰腺癌的肿瘤标志物。但以上研究仅基于术后病理的免疫组化染色,胰腺癌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中MUC4的表达水平与正常人是否存在差异还有待验证,这也是MUC4能否成为肿瘤标志物的关键。

3 MUC4在胰腺癌中的作用

3.1 MUC4对癌细胞的影响

在胰腺癌中,MUC4通过类EGF样结构域与EGFR家族的生长因子受体,如正常上皮基底外侧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HER2)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HER3)相互作用。Carraway等[18]发现在大鼠体内,MUC4/Asgp2/Sialomucin复合物中的两个类EGF样结构域能够调节原癌基因ERBB2的活性。人MUC4蛋白包含3个类EGF样结构域,这三个结构域能与ERBB3结合形成稳定的异源二聚体[19]。该二聚体可以激活MAPK、JNK和STAT-1等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肿瘤的增殖和转移[20]。MUC4还能调节E-钙黏蛋白和N-钙黏蛋白信号通路,促进细胞锚定非依赖性增殖及上皮向间质的转化[21]。此外,MUC4蛋白中大的寡糖侧链可以形成空间障碍,从而阻止配体与受体相互作用,并破坏正常的细胞-细胞和细胞-基质间的相互作用[22]且其调控细胞进程的能力与细胞密度相关[23]。

3.2 MUC4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

MUC4蛋白具有膜结合型蛋白的特点,能从细胞表面延伸,与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如蛋白、免疫细胞、血管内皮等)发生相互作用[10]。在MiaPaCa胰腺癌细胞系中,Senapati等[7]发现MUC4中NIDO结构域的缺失,能使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中的Fibulin-2的黏附减少,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降低。MUC4也能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Komatsu等[24]发现,唾液黏蛋白复合物(大鼠MUC4同源物)可以隐蔽细胞表面的肿瘤相关抗原表位,使免疫细胞对其的杀伤能力减弱,从而实现免疫逃逸。Zhu等[25]发现MUC4可以不依赖Fas配体,通过细胞-细胞接触的方式增加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凋亡。Inman等[26]发现相较其他免疫细胞,胰腺肿瘤中CTL丰度较低。但这个现象背后的机制尚不明确,MUC4与CTL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2012年,Geng等[27]证明了MUC4可以与表达E-选择素、P-选择素的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促进内皮细胞之间的黏附和肿瘤的转移。Senapati等[28]发现循环中的半乳糖苷-3可与MUC4结合,使MUC4积聚,增强MUC4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并促进肿瘤的转移。2016年,Tang等[29]发现,MUC4/Y中的AMOP结构域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有显著影响,该结构域的缺失明显减少了胰腺癌细胞周围血管的生成。2017年,Zhu等[11]编码了敲除特定结构域的MUC4基因,建立了一系列NIDO、AMOP和vWD结构域被单独或同时删除的MUC4/Y蛋白,并在BXPC-3细胞系中证明,这些结构域的缺失能降低胰腺细胞的癌变率。在肿瘤的发生和转移的过程中,这三个结构域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3.3 MUC4与化疗耐药

吉西他滨是胰腺癌一线化疗方案的首选药物之一。2009年,Bafna等[30]发现MUC4通过调控HER2受体来减少细胞色素C的释放,从而抑制吉西他滨介导细胞凋亡的功能,并诱导癌细胞对吉西他滨产生耐药性。2010年,Hagmann等[31]发现MUC4的过表达导致几种关键的ATP结合盒转运蛋白和多药耐药蛋白高表达。2012年,Skrypek等[32]发现,在胰腺癌中,MUC4与核苷转运蛋白-1的表达呈正相关。MUC4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过表达使核苷转运蛋白的表达升高,促使细胞将内部的吉西他滨转运至胞外,从而增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2014年,Ansari等[33]证明下调MUC4的表达可以提高吉西他滨对癌细胞的化疗敏感性。2017年,Urey等[34]进一步证实了MUC4表达的临床意义:在肿瘤可切除和接受吉西他滨治疗的胰腺癌患者中,MUC4高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以上研究为MUC4介导的肿瘤细胞化疗耐药提供了依据,针对MUC4的靶向治疗能阻止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

4 以MUC4为靶点治疗胰腺癌的方法

随着对MUC4的深入研究,对其在胰腺癌中的作用和机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以其为靶点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由于MUC4在胰腺癌中过表达,最直接的方法即通过基因沉默下调其表达。其次,则或通过药物抑制使MUC4上调的信号通路,间接下调MUC4的表达。

4.1 通过RNA调控MUC4的表达

2004年,Singh等[35]通过含有抗MUC4的RNA质粒沉默胰腺癌细胞系中的MUC4基因,证明了下调MUC4的表达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2008—2012年,Chaturvedi等[36]和Jonckheere等[20]先后通过靶向MUC4的寡核苷酸和逆转录病毒载体来下调MUC4的表达。MUC4表达的下调能降低HER2的稳定性,从而使肿瘤的活性降低。此外,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下调MUC4的表达可以提高吉西他滨对癌细胞的化疗敏感性[32]。2016年,Li等[37]在BxPC-3细胞系中证明抗MUC4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可以抑制肿瘤的转移。但是,基于RNA载体来沉默MUC4基因的方法尚未在动物体内实验中验证其效应。在生物体内,将逆转录病毒或其他RNA载体精准递送到指定区域并确保其正常表达的方法尚未提出。在体内,通过逆转录病毒或其他RNA载体来调控MUC4的表达仍是一个挑战。

4.2 药物调控MUC4的表达

现已知,以地塞米松为代表的糖皮质激素及EGFR抑制剂对MUC4有调控作用。在1995年,Gollub等[38]最早发现在部分气道上皮细胞中,地塞米松能够上调MUC4的表达。2007年,Bai等[39]发现,在角膜、鼻息肉来源的上皮细胞中,地塞米松可以下调MUC4的表达。随后,2008年,Martinez等[40]发现,口服或鼻内吸入皮质类固醇,会提高鼻息肉中MUC1和MUC4的表达水平。2010年,Woo等[41]则发现地塞米松对鼻黏膜中MUC4的表达没有影响。在胰腺外科的临床实践中,地塞米松经常应用于围手术期的处理,同时也经常作为辅助用药,应用于化疗、放疗中。但这些临床应用是基于糖皮质激素的基本药理学效应,所以使用时间相对短暂。其针对MUC4表达的调控能力具有潜在的使用价值。但是,考虑到地塞米松对MUC4的调控尚存在争议,在胰腺癌中,其对MUC4的作用还需进一步评价。

EFGR抑制剂,如厄洛替尼,阿法替尼和卡奈替尼等可与吉西他滨联用,治疗晚期胰腺癌[42]。2008年,Chaturvedi等[36]发现在胰腺癌中,MUC4可与EGFR家族中的受体,如HRB1、HRB2等协同作用,加速疾病的进展。2015年内,Seshacharyulu等[43]证明卡奈替尼和阿法替尼可下调胰腺癌中MUC4的表达,但只有卡奈替尼下调MUC4表达的过程是不可逆的。而厄洛替尼对MUC4的调节作用尚不明确。EGFR受体抑制剂可调控MUC4的表达,但该类药物作用广泛,还可以作用于ERK1、cyclinD1、cyclinA、PAKT等信号通路或细胞因子来抑制胰腺癌的活性,其通过调控MUC4表达来抑制胰腺癌进展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4.3 基于MUC4的免疫疗法

免疫反应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免疫学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在胰腺癌中,因为肿瘤的高度异质性,缺乏相应抗原表位,所以免疫疗法一直没有被深入研究。有效的抗原表位,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在肿瘤中的表达具有特异性;肿瘤中表达量大;免疫原性强,足以引起免疫应答[44]。MUC4符合抗原表位的标准。MUC4在全身正常组织中都存在表达,但其在胰腺癌中过表达,且出现了异常糖基化,此特点可与正常组织中的MUC4区分[45]。此外,胰腺癌中的MUC4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Chen等[46]在体外实验中证明,针对胰腺癌细胞,转染肿瘤相关抗原生存素的树突细胞可以介导强大的CTL反应。若同时将MUC4与生存素的mRNA转染入树突细胞,诱导的CTL反应较前者更为强大。MUC4还可以单独或与其他抗原联合,研制针对胰腺癌的特异性疫苗。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动物模型,难以在体内还原正常和肿瘤特异性的MUC4蛋白,该研究无法进一步深入。此外,MUC4抗体也有望在治疗胰腺癌过程中起效[47]。已有实验中心针对MUC4的各个区域的特定结构,如串联重复序列、独特结构域、N端等,制作了不同的抗体[48],但其细胞毒性、药物传递方式及抗肿瘤增殖及转移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评估。

5 展望

MUC4在正常胰腺组织中不表达,而从胰腺癌前病变至胰腺癌的过程中,表达逐渐增加且存在异常糖基化并能激活免疫反应。这使MUC4有望成为胰腺癌的治疗靶点。一系列体内和体外的实验验证了通过药物抑制剂,RNA载体和免疫疗法来治疗胰腺癌的潜力。但是,想将其投入临床仍存在巨大的挑战。在免疫疗法中,由于胰腺癌中的MUC4蛋白存在异常糖基化,使其结构发生改变,难以选择有效的抗原表位及抗体。通过RNA载体调节MUC4的表达时,缺少能将RNA载体递送至胰腺癌区域的精准递送系统。因为这些障碍,以MUC4为靶点的胰腺癌疗法的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面对这些挑战,未来的研究应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发胰腺癌动物模型来评估MUC4靶向药物的疗效;(2)构建胰腺癌中MUC4的特异性结构并测试其免疫原性;(3)在体内寻找有效的递送系统将药物准确投递到胰腺癌区域;(4)寻找新的方法或特异性药物下调MUC4的表达。

猜你喜欢

吉西胰腺癌癌细胞
胰腺癌治疗为什么这么难
癌细胞最怕LOVE
假如吃下癌细胞
癌细胞最怕Love
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应用吉西他滨治疗的护理体会
STAT1和MMP-2在胰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预防吉西他滨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正常细胞为何会“叛变”? 一管血可测出早期癌细胞
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吉西他滨化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护理晚期胰腺癌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