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国际化指标体系研究*
2019-12-11王丽铮
□林 卡 王丽铮
内容提要 在全球化背景中许多城市都在推行城市国际化的战略并进行相应的政策努力。本文围绕城市国际化指标议题进行讨论,力图确立能够较为全面、科学和客观地反映城市国际化特点及其功能的指标体系。通过对于各种指标体系的研究,本文倡导从基础性指标、流动性指标和影响力指标三个维度来确立考察城市国际化程度的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来对于各种指标进行选择。它把流动性指标和影响力指标作为测量城市国际化的关键指标,并根据这些指标来比较各个城市在国际化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短板。这些分析和考察为各个城市形成推进城市发展的战略,打造具有国际声誉的城市品牌,提供了考察的视角和进行政策分析的依据。
一、引言:城市国际化与指标体系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深深的融入到国际经济体系中,并对城市发展形成了新的要求。中国经济发展和政治地位的提升也要求我们对以往城市发展的目标进行重新定位。自2017年以来,中国许多城市都提出城市国际化发展的目标。例如,上海在2000年提出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口号,成都市在2012年4月发布了《成都市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南京在2012年8月发布了《南京市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2012—2015)》,杭州市政府也在2016年发布了《全面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的若干意见》。作为政策导向,中央政府积极回应地方社会创新的实践,鼓励各地提升城市国际化程度的努力并提供各种优惠政策进行支持。这些政策要求反映了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城市发展的客观需求,也体现了在全球化背景中中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竞争的压力。
为了推进中国城市的国际化建设,我们需要对城市国际化发展的指标展开研究。研究城市国际化发展指标,首先需要考察影响城市国际化程度的因素。在以往的研究中,Reed 采用9个金融变量和41个文化、经济、地理和政治变量来讨论40 多个国家76个城市的国际化水平①。Sassen 主张采用“银行数”和“跨国公司总部”这些指标来衡量国际化城市的地位②。Friedman 在论证“世界城市假说”的过程中采用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国际性机构、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制造业中心、交通运输节点和城市人口规模这7 方面的指标作为标准来衡量国际城市③。Castels 则从“节点城市”的概念出发用“国际城市信息流量”来衡量城市国际化④。此外,在对美国纽约、华盛顿、波士顿等城市进行比较研究中,Carlabbott 通过外国人口出生、外国银行数量、外国旅游者、新移民数量、进口物质的价值、具有外国领事馆的数量以及与外国建立友好城市关系的数量等指标来反映这些城市的国际化状况⑤;Ng 和Hills 则比较东京、香港、新加坡、台北和上海等国际化城市的特点,采用57个指标来测量他提出的“杰出城市”状况⑥。也有学者从航空和交通的维度上来测量国际化程度,例如Ben Derudder 和Frank Witlox 提出通过用航空客运量来评价国际化城市的地位,并认为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便捷舒适的服务是国际化城市能在世界经济中崛起的重要驱动因素⑦。
与此同时,一些国际组织和机构也发表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发展指标体系。1991年,伦敦规划委员会提出用基础设施、居民生活质量、国际贸易与投资具备的财富创造力,从国际劳动力市场取得的就业量与收入,以及满足国际文化与社会环境需求的能力这几个方面的指标来衡量国际化城市。随后,在1996年,联合国伊斯坦布尔城市年会提出城市国际化指标体系,包含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水平、社会开放水平、经济对外交流水平五个方面的指标用来测度城市国际化发展的水平。2011年,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和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芝加哥全球事务协会联合颁布全球化城市指数(GCI),形成了一个涵盖商业活动、人力资本、信息交流、文化体验、政治参与等5个评价维度的指标体系,并在国际上为人们广泛地接受。
在国内的研究中,一些学者采用较为系统的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例如李丽纯等参照伊斯坦布尔城市指标体系提出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对外交流三个方面评价城市国际化水平⑧,汪欢欢、兰蓓也采用同样的方法⑨来进行讨论。段霞和文魁提出了26个指标用于观察世界城市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航空客运量、入境旅游人次、全球500 强企业数、一年举办国际会议次数等指标,也包括一些基本的社会指标,比如每十万人拥有医生数、25 岁以上接受高等教育人数比例、万人刑事案件发案率等⑩。也有一些学者将考察城市国际化发展的指标与社会现代化的目标相关联。在薛德升等人的研究中,城市国际化的目标体系包含反映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基础指标和反映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核心指标层⑪,而吴洁也强调城市现代化可以从现代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对外交流水平两方面来评价⑫。与此相类似,杨立勋也采用这些基础指标和核心指标对深圳的国际化水平进行了评价,认为城市现代化包括城市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环境、人权8个方面的指标⑬。
表1 伊斯坦布尔城市国际化评价指标
以上讨论使我们看到,目前人们用于反映城市国际化水平所采用的指标十分复杂,各种划分和分类的标准和逻辑基础都不一样。在国际比较中,目前较为流行的指标体系是伊斯坦布尔城市国际化指标体系(见表1),主要用于反映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城市建设的现代化水平等方面的指标。但这一指标体系也存在着一些弱点,例如许多指标反映的其实是城市发展状况或经济发展状况,并且这些指标涵盖的范围很广泛,因而把这些指标平列在一起就难以反映其指标结构的逻辑基础。根据这种情况,如何设立这一指标体系的考察维度并界定关键因素,就成为我们测度城市国际化的核心问题。
二、指标分类和体系建构
基于以上讨论,我们需要把人们所讨论的各种指标列入一定的维度以便构建指标体系的逻辑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把分散的、碎片化的各种指标组成能够进行社会测量的指标体系。为此,我们从上述的二、三十个相关指标中分辨出三类关键指标,从而建构分析城市国际化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
一是基础性指标。城市国际化的“基础条件”的指标可以包含基础设施、经济结构和生态环境这三方面要素。这些指标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科技与教育、商品与服务贸易、投资与资本形成、技术与信息等方面的情况。在以往的研究中,许多学者采用这些指标来反映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包括居民生活水平,产业结构,交通、通讯情况,科技、人力资源情况,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等⑭,也有的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空气质量优良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环境指标也列入评价城市国际化程度的基础性指标⑮。
二是城市开放度和流动性指标。在一些研究者看来(如吴洁),城市国际化程度的高低取决于城市的聚散性⑯。流动性指标就成为测量国际化程度的“核心指标”。例如在2002年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提出的中国城市对外开放指数,就选取了常驻外籍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入境旅游人数占本地人口比重等指标作为关键指标。此外,货物流动的指标也是反映国际流动性的基本指标,包括航空港游客吞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国际直飞航线数量,以及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等。
三是反映城市声誉和国际影响力指标。根据各个城市的不同特色,这种影响力可以反映在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影响力、人文吸引力、生态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对外连通能力等方面。例如周春山等在考察广东省国际化程度的研究中把影响力和支撑力作为关键因素⑰,而齐心等人把城市发展放在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中进行讨论⑱。本研究强调城市的影响力、辐射力和控制力这些因素的作用。测量这种影响力的指标可以包括:当地国际组织数量、外国驻华大使馆和总领事馆数目(政治影响力),当地跨国公司数量(经济影响力),举办国际会议或国际赛事的次数(文化影响力),以及在宜居城市建设和社会福利服务的方面的指标(社会影响力)等方面。
根据以上讨论,我们可以从基础条件、流动性和影响力三个维度选取指标并据此设立指标体系(见表2)。这一体系的建构使我们能够把这些指标放在一定的逻辑框架中,使之具有更为鲜明的特点和结构,提升解释力度。例如在基础条件方面,我们不仅仅要包括经济相关的指标(与城市现代化相关),也包括环境指标和交通指标,使基础条件指标更为丰富。我们突出了“流动性”指标在测量国际化程度方面的关键性,而不仅仅作为各种平行的测量指标之一。我们采用“影响力”指标替代以往的“总体实力”的概念,从而使这一体系的构成更为科学。由此,这一指标体系能够反映测量城市国际化程度的逻辑立脚点和框架,也为我们分析国际化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提供一定的帮助。
表2 分析城市国际化程度的三维度指标
三、城市国际化指标体系效用的验证
为了检验设立的这一指标体系的效用,我们可以一方面考察一些现有的国际发展指标排名信息来反映各个城市所具有的国际化影响力,另一方面采用基础条件、流动性和影响力三方面的指标进行计算,得出城市的排名。如果这两方面的计算结果的排序是大体一致的,这就表明我们三维度的测量指标体系是有效的,即能够反映各个城市国际声誉的总体结果。如果两者是截然不同的,这表明这一指标体系在解释国际影响力的现实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当然,这两方面的计算也不可能完全重合,否则这一指标体系也没有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考察这一比较的具体结果以便进行验证。
为了展开这种验证,我们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即哪些城市可以被选入进行比较。在此,2018全球化与世界城市(GaWC)等级排名可以作为我们选择考察城市的依据。这一排名体系被认为是全球最权威的世界城市排名。它由基于英国拉夫堡大学的“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小组”(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Study Group and Network,GaWC)发布,其排名等级按照Alpha,Beta,Gamma,Sufficiency(+/-)的等级划分(即:全球一、二、三、四线),有361个城市名列其中。在这些城市中,我们考察了入选的中国城市的状况,其排名情况反映在表3的第一栏中。
基于这一信息来源,我们将位居前10位的中国城市进行重新排名(第一位到第十位),并进行相应的打分赋值(10-1 分)。为了避免采用单一排名会导致选样的偶然性或片面性,我们也参照其他的信息来源来验证。我们借鉴中国社会科学院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发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8-2019》作为资料来源,采用其报告中的全球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和可持续竞争力排名。在这两个排名中,其考察的城市所处的位置排序并不完全相同,但这种不一致正好为我们进行科学评估提供了客观的基础。采取同样的检验方法来进行测量,我们将原报告的排名在考察中进行重新排名(1-10位)并进行了赋值(10-1 分),进而计算各个城市的得分,从而得出这些中国城市国际声誉的总体排名(见表3)。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而检验我们所设立的测量城市国际化程度的指标体系的有效性。针对上表中入选的十个城市,我们考察其在基础性指标、流动性指标和影响力指标三方面的各种国内排名中的名次顺序。在基础条件方面,我们借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排名来进行验证。其数据来自于2019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经济日报社共同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7 次报告》。该报告对中国293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288个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进行比较,是目前较为全面的中国主要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排名。在流动性方面,我们选取了中国旅游城市排名(含国际旅游)和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来进行考察。前者是2018年9月由界面新闻发布的,它从旅游人数、旅游收入等六个维度对中国城市进行排名,并选取了前50 名进行展示。后者是由中国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海关》杂志发布的排名,这也是衡量一座城市对外贸易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
在城市影响力因素方面,我们参照2018 中国城市国际知名度排名和2018 中国城市海外传播力排名。知名度排名由美国专业调查机构PRI(Performance Review Institute)发布,用以衡量各地城市在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中的影响力。海外网络传播力报告则以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作为对象,通过抓取Google News、Twitter 和YouTube 三个途径上的数据,综合模型计算分析得出中国城市的排名。基于这些信息,我们根据前述三类指标,对位于排名前列的中国城市进行打分,从而得出中国各主要城市进行城市国际化程度评估的得分状况。
表3 国际发展指标排名
表4 国内发展指标排名
基于这些信息资料进行得分计算和总排名,其结果见表4。在表3 与表4的比较中,我们发现两者的排名是可以相互呼应的。在表4 中我们所测算的中国城市国际化程度的排名中,前四位依次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这与表3 所展示的顺序大致一致。在表4的中间城市群体包括南京、天津、杭州、苏州和成都五个城市,其排名与表3 并不一致,但排名的最后一名在表3 和表4 中都是长沙,反映了长沙市在这些城市中国际化水平较低。这种状况反映出我们所倡导的指标体系可以与国际排名的事实相互验证,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当然,这两个指标体系的得分和排序状况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因为南京、天津和成都的排名位置在两个表中有变动。研究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是进一步体现我们所设立的指标体系的价值的有效方法。在表3的国际排名中成都位于第五位,而在我们的排名中成都排在南京、天津、杭州和苏州之后,仅位于第九名。通过对于三维度指标的分析,我们看到成都在外贸城市和海外传播力排名中均比较靠后。而南京在海外知名度中排名第4,天津在旅游城市和外贸百强城市中排名均比较靠前,流动性指标较好,排名总体较高。显然,采用基础性指标、流动性指标和影响力指标这三个维度进行测量,有助于我们深入分析各城市提升国际化程度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找出问题和差距,进行发展战略的设计。
四、讨论和总结
城市国际化的评估所涉及的维度是多方面的。目前,人们对于城市国际化指标体系设立的诸多问题尚未形成共识,有必要进行深入探究。本文围绕城市国际化指标议题进行讨论以确保这些指标能够全面、科学和客观地反映城市国际化的特点及其功能。它从三个维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强化这一指标体系构建的逻辑基础,并强调这一考察所要关注的流动性和影响力这些关键方面。这一考察从一些方面回应了目前在此议题领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首先,在现有的一些研究中,人们常常习惯于用城市发展的经济指标和现代化指标来反映国际化程度。城市发展固然离不开经济发展,但城市发展水平并不等同于城市的国际化程度。在许多地方,城市国际化的指标不仅要涉及现代化程度,也要反映各个城市发展的地方特色。因此,一线城市往往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但许多二线城市也可以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来提升国际化程度。
其次,在以往的研究中,一些指标体系把流动性指标与影响力指标混为一谈,或者把影响力、国际化程度、开放性和流动性等因素混为一谈,未能进行系统的讨论。例如董婷和潘明明把流动性指标归为影响力指标之下⑲,朱贞瑾也把流动性与影响力的指标混在一起⑳。本研究把流动性和影响力指标作为关键指标,倡导通过经济流动,或国际交往,或文化旅游等多重路径来提升国际化程度。例如一些城市在旅游指标的排名上较为前列,但在外贸指标的排名上较为落后。为此,通过流动性指标的考察,我们可以设立和发展不同的发展战略,推进城市国际化。
再者,目前许多研究对于国际影响力的测量主要偏重在经济指标上。例如在邵波等人对我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的国际化水平进行研究时,大多反映的是经济现代化的指标而不是衡量城市国际化程度的指标。这种状况与我们目前对于城市国际化水平进行考察的目的和任务并不完全契合。本研究所确立的三个维度考察这种导向,有益于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指标来进行城市国际化的评价。特别是在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方面,根据这些指标来进行跨体系比较有利于揭示出各个城市的特点和共性,从而培育各具特色的国际化都市。因此,本研究所倡导的基于三维度的测量体系,可以为分析各城市的国际化发展问题提供可测量的和可比较的分析手段,并围绕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发展战略进行讨论。
注释:
①Reed,H.C.,The Preminenc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 [M].New York:Praeger,1981.
②Sasen S.The Global City [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1.
③Friedman,J.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J].Development and Chang,1986(17):69~83.
④Castells M.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The Information Age:Economy,Society and Culture [M].Oxford:Blackwell,1996.
⑤Carlabbot.The International City Hypothesis,An Approach to the Recent History of U.S Cities [J].Journal of Urban History,November 1997.
⑥Ng M K,Hills P.World cities or great citi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ive Asian metropolises [J].Cities,2003,20(3):151~165.
⑦Ben Derudder,Frank Witlox.Mapping World City Networks through Airline Flows:Context,Relevance and Problems[J].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08,(16):305~312.
⑧李丽纯、李松龄、夏传文:《长沙城市国际化水平比较研究》,《经济地理》2011年第31期。
⑨汪欢欢、兰蓓:《中西部城市提升国际化水平路径研究——基于指标体系构建与比较分析视角》,《宏观经济研究》2012年第12期。
⑩段霞、文魁:《基于全景观察的世界城市指标体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第25期。
⑪薛德升、孙丽萍、李志刚:《广东城市国际化发展的水平与过程研究》,《地理科学》2006年第26期。
⑫⑯吴洁:《城市现代化与国际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⑬杨立勋:《深圳建设国际性城市的指标选择与对策措施》,《特区实践与理论》1999年第10期。
⑭金元浦:《北京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发展之路研究》,《城市观察》2011年第12期。
⑮柳春园:《我国“一带一路”沿海港口城市国际化水平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13期。
⑰周春山、王朝宇、吴晓松:《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水平比较研究》,《城市观察》2016年第4期。
⑱齐心、张佰瑞、赵继敏:《北京世界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评》,《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第18期。
⑲董婷、潘明明:《中国城市国际化水平测度及国际化发展定位研究》,《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53期。
⑳朱贞瑾:《成都城市国际化进程测度研究》,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