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求变 领跑川西医疗

2019-12-11张晓利

中国医院院长 2019年21期
关键词:中心医院绵阳市科室

文/本刊记者 张晓利

80年筚路蓝缕,80年玉汝于成,绵阳市中心医院谱写荡气回肠的奋斗史诗背后一直有一股与时俱进、创新求变的力量。

绵阳市中心医院管理团队

获奖理由

饱经风和雨,深藏功与名。

他们以哲学家的思维,实干家的担当,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

党建学科双一流,质量服务同领航,他们是川西医疗领跑者。

用80个春秋,绵阳市中心医院从一家只有三间瓦房的公路卫生站,发展成为了集医疗、教学、科研、急诊急救、灾难医学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成为绵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排头兵”和绵阳人民健康的“守护神”。

“80年的沧海桑田是一部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创业史;一部攻坚克难、负重前行的拼搏史;一部团结协作、和衷共济的奋斗史。”在80周年院庆上,党委书记王东深情回顾。

通过近一下午的访谈,《中国医院院长》察觉到,绵阳市中心医院谱写荡气回肠的奋斗史诗背后一直有一股与时俱进、创新求变的力量。

囿于地处西部地区,且离成都仅半小时高铁车程的地理环境,医院创新性采用“1+N”人才引进模式;面对信息化建设中医疗与信息分立现状,创新性地打造了信息中心与临床、职能部门的“深度MDT协作模式”;面对住院量、门诊量不断增长,床位不够难题,医院积极与市医保局会商联动,推进择期手术、预约住院制的医保政策;在自然灾害面前,逆行而往积极参与救援,并率先深入研究总结灾难医学,打造科研特色……无不彰显着医院游刃于繁杂、多层次的发展环境之中的创新智慧。

哲学思辨是创新源泉

如果说,与时俱进、创新求变,是绵阳市中心医院守望初心、砥砺前行、继往开来的源动力,那么,医院怎样才能具有这一可贵能力呢?

“具有哲学思维,拥有思辨能力,是创新的源泉。”一毕业就来到绵阳市中心医院,深耕医疗多年,且拥有着20多年的医院管理经验的王东总结。

如今,作为医院航行“舵手”的党委书记,对医院、对医疗行业有着深入而细致的思考和解读。

他把医院从初建、创业、守业、改革、科技兴院、上等升级、深化改革等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1939年至1949年,十年萌芽期;1949年至1979年,三十年成长期,老一辈在风雨中砥砺前行,医院从15张床位发展为790张;1979年至2009年,三十年快速发展期,随着国家富起来,医院业务提升,学科细分,环境改善;2009年至2019年,跨越发展期,医院业务进一步深化,医疗水平逐渐提高。

“医院的成长从侧面映射出国家从萌芽、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成长历程。”同时,王东也观察到,随着经济发展,医疗卫生生产关系跟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之间出现了落差。

“我认为,医改就是改生产关系,要让医疗卫生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医院的发展方向,就是要促进生产关系去适应生产力。”王东表示,在经济新常态下,医院注定进入一个新时期。此时,作为医院管理者,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才能明白公立医院以后怎么发展。“医院管理者具有哲学思维,才能解决医院内部矛盾,适应外部环境的发展。”

王东进一步表明,哲学思维来源于学习,既要“得其门而入”,更要“悟其道而出”,从而建立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应有危机意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俯下身去,把每一个看似平常的诊疗行为做成习惯、做成规范、做成品牌。

与此同时,医院核心管理团队还应具有凝聚力、合作意识和团队士气,从而出拳制胜。

“强身健体”为创新土壤

“强身健体”一直是行政管理者、医院院长鲜于剑波看重的焦点。他的逻辑是这样的,打铁终须自身硬,只有医院发展壮大,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培育出创新土壤。而管理和人才被鲜于剑波视为一家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的抓手。

逻辑决定行动,提升管理能力是医院的重头戏。以精细化管理落地为例,鲜于剑波表达着他的观点,只有联动医院的决策层、控制层和执行层,上下同热,才能保障精细化理念落地。

据他观察,一个科室管理者可能业务能力没问题,但管理需要精进,“只有中层管理能力加强了,意识提升了,医院才能做到上下齐心,合力把医院管理做好。”

事以才立、业以才兴。但地域环境为医院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为此,医院选择1+N的培养模式,即人才选择以研究生以上学历为主,但儿科、急诊、ICU、麻醉科、病理科等紧俏专业,医院变通为本科生,然后鼓励其提升学历。

为激发人才的“内生活力”,医院在保留薪酬和绩效前提下,每年送出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赴协和医院、复旦大学医学院、华西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送多名临床医师到美国、德国、意大利学习研修。

鲜于剑波表示,医院对送出去的医务人员有四个要求,一篇文章、一次汇报、一个改进、一次科内培训。“职工学习回来往往很自信,对执业规划和人生也是一个转折。”

与此同时,医院坚持“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柔性引进政策,特聘国内外客座教授、名誉教授等来院开展管理培训、诊疗和手术,以带动管理提升和学科发展;通过引智项目,激发团队活力。

王东绵阳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

绵阳市中心医院

如今,医院高端人才优势明显,现有博硕士400余人、高级职称专家430余人、国贴专家9人、省市级专家100余人,硕士生导师29人。

在管理和人才基础上,医院极力培养特色学科。目前,微创是医院特色,以微创、介入、肿瘤综合治疗为代表的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此外,2017年,国家级胸痛中心、高级卒中中心的建设,助力医院疑难重症和三四级手术占比均达65%以上。

党建创新:“一二三”工程

在党建方面,医院打造了具有行业特色的“一二三”工程。

主导者王东解释道,“一”是指履行公立医院政治责任、社会责任、运营责任三大责任的“一条主线”。其中,政治责任,即第一,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办医;第二,精准扶贫;第三,参与公共灾难事件以及公共卫生事件。社会责任,第一,加强医院管理,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第二,便民惠民,切实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第三,控费,减轻群众看病负担。营运责任,第一,战略管理;第二,绩效管理;第三,人才与学科建设。

“营运做不好,医院难以为继,就没有条件去实现自己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王东坦陈。

“二”是做好党建学科的“双一流”品牌建设。结构决定功能。早在2013年,医院便完成党委与院班子分设,建立会议制度及议事规则;2016年,医院将党支部建在科室,建在专业,以7个党总支、37个党支部,实现了全院覆盖,形成了体量小、灵活机动,便于开展基础党建的组织结构。

“将支部建在科室,支部在科室的业务工作中不仅仅是参与者,更是主导者,从而将临床科室的业务工作提升到党的卫生事业高度。如此一来,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有了组织保障。”王东介绍着他的用意。

在该院,科室支部书记与科室主任享有同等的“政治待遇”,从科室重大事项决策到科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实行主任、书记双签字制度。与此同时,支部还参与干部考核、业务发展、薪酬分配、评优评先、设备配置、药品耗材采购计划等重大问题的决策,最大程度地确保党委作用在基层党支部落地。

“三”是落实党员、专家、干部的“三向”培养模式,即把党员培养成专家,把专家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专家培养成干部的“三向培养”。目前,医院专家党员占比48.48%(把专家培养成党员),党员专家占比30.06%(把党员培养成专家),干部中专家党员占比46.33%(把党员专家培养成干部)。

与此同时,医院党委将文化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齐抓共管,以树立先进模范的鲜明导向,鼓舞人心。

质量创新:全面品质管理

“一个院感事件,就可能把医院搞臭了,使患者对医院失去好感。”鲜于剑波表达着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视。

“建体系,抓落实”,绵阳市中心医院打造三级医院管理体系,形成了长期而持续的管理机制。做好基础医疗质量是该院底线,强调对重点岗位、重点流程、重点环节、重点部分“开小灶”,重点监督、管理。

具体而言,早在2010年,便引进品质管理概念,随后通过宣传、动员、集中培训、现场指导、一对一辅导等,形成了院领导主导,全员培训、全员参与的全面品质管理,其科学管理思维渗透到所有人员、所有科室、所有环节、所有医疗流程。然后,以固定频率、查岗形式考察核心制度执行情况,并以奖惩制度促进核心制度的落实。

同时,他强调,科学管理要善假于物。多元品质管理工具的运用在医院范围内成为“标配”。如,医院及各科室定期常态运用灾害脆弱性分析HAV和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梳理高风险事件及流程,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应急预案,强化灾害应对能力,完善安全管理体系……鲜于剑波一一向《中国医院院长》介绍着医院的得力武器。

另一特色是,绵阳市中心医院有着流程清晰、规则明确的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事件报告制度。

“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必须立即上报科主任和护士长,由他们到场查证事实、分析原因后上报至医务科等相关职能部门。而医务科等部门组织进一步调查、核实,评估,自查有无过失,需要承担怎样的责任,而后上报分管副院长……”鲜于剑波表示,医院坚持“四不放过”:责任划分不清楚不放过、责任人不清楚不放过、原因找不到不放过、责任人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信息化创新:MDT 协作模式

驰骋医管界多年的鲜于剑波,不仅明了信息化对提高医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助力作用,更清楚医院信息化面临的问题。他分析,不少医院均面临着一个共性问题,也是突出矛盾,即懂信息者不懂医疗,懂医疗者不懂信息的尴尬分立局面。

为此,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打造了以信息中心与临床、职能部门的“深度MDT协作模式”,即由护理信息化小组、医疗信息化小组、管理信息化小组共同组成的协作团队。“我们的优势是,信息化小组的成员除信息技术人员外,也吸纳了大量临床、管理部门中对信息技术有极大热情的人员,从而保障了建设和使用不脱节。”鲜于剑波表示,此模式在区域范围内得到认可,逐渐得到推广。

在创新的同时,医院内部实现医院信息化全覆盖,大大提升了医院管理效率、员工工作效率。以智慧护理信息系统为例,每天为病区护士节约2~3.5小时文书时间,减少80%以上的文书工作;优化退费、退药流程,节约了护理人员到窗口处理退费、退药时间。

在“互联网+医疗”服务上,绵阳市中心医院依托微信公众号等移动平台,打造“指尖上的医疗服务”,提供流程全覆盖的一体化自主服务。同时,医院推进在线名医问诊、义诊;在医联体内,搭建远程病理、影像会诊平台,心电监护、重症监护系统,临床检验平台、双向数字病区等。其中,一体化自主服务、分时段预约使得一次门诊时间最高提速达80%以上,可望实现患者就诊“零”等候。在医联体内搭建平台让患者足不出县,用当地医院的价格享受到三级医院的服务。

目前,绵阳市中心医院是全省仅有的3家四星数字化医院之一,是四川省首家区域中心“智慧医疗示范单位”,绵阳市卫生计生委信息与统计工作先进单位。每年须接待200余人次参观学习,承担着大量的业务培训工作。

鲜于剑波绵阳市中心医院院长

财务创新:财务进入战略

“当下的财务,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做财务,如何把财务放入战略。”王东分析。在绵阳市中心医院,绩效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和医保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三大抓手。

2017年,作为市绩效管理改革试点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开启了浩浩荡荡的绩效改革。新的绩效分配改革方案,以医院发展核心指标(KPI)为纽带,根据医疗服务工作性质的差异化,将医院统一绩效分配单元分为核心指标指导下的“医疗、护理、医技、药事、管理”五个有机关联的子单元。各子单元建立与核心指标相一致的单元核心指标,实现保障总体核心指标目标下各个绩效考核单元共同进步。

以最先入手的护理为例,医院变“身份导向”为“岗位导向”,将科室按风险程度和技术复杂程度分类,对护士岗位分A、B、C、D、E等层次进行动态管理。护士的薪酬与科室风险类别、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每日的所上岗位挂钩,实行岗变绩效工资变化,薪酬向风险大、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的岗位倾斜,实现院内护理绩效分配横向的可比性和合理性。同样,其余四个子单元,制定了细化、各具特色的绩效考核方案。

与之并行的是,医院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和流程体系,全成本核算制度和流程体系,实现了对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和执行结果进行跟踪,并纳入月度和年度考核,逐步建立起了预算的信息管控体系。

值得强调的是,医院积极与绵阳市医保管理经办机构会商联动,探索择期手术预约住院制的医保政策服务。即手术前检查在门诊进行,其费用纳入本次住院报销。

“在该模式下,参保患者办理预住院手续后,术前准备在门诊进行,无需占用紧张的医疗资源,正式住院后纳入病房管理,相关门诊费用在实际结算时可享受医保住院待遇。”鲜于剑波告诉《中国医院院长》,该模式缩短手术前等待时间2~3天,不仅提高了床位周转率,而且因减少了床位费、护理费等无关费用,医保基金负担不增反减。“人均节约床位等基础医疗费用200余元,肿瘤病日间一个治疗周期可以节约医疗费用4000余元。”

综上事实证明,绵阳市中心医院是成功的。求变创新不仅铸就了医院荡气回肠的奋斗史诗,也成就了医院稳坐区域龙头,领跑川西医疗的辉煌现状。

猜你喜欢

中心医院绵阳市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更正
绵阳市多措并举推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绵阳市青少年宫作品
绵阳市网络作家协会成立
智慧医院建设大情景下的现代急诊急救中心设计浅谈——衢州中心医院(四省边际中心医院)设计分析
爱紧张的猫大夫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
绵阳市图书馆孙桐生自藏《绣像石头记红楼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