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精专科,承续医院担当

2019-12-11曹凯

中国医院院长 2019年21期
关键词:肿瘤医院山西省癌症

文/本刊记者 曹凯

医院的战略抉择和文化建设,最终都指向一个落脚点,为患者服务。

山西省肿瘤医院管理团队

获奖理由

雄藩巨镇,非贤莫居。

昨日的荣光等待重现,时代的担子已重压在肩,登高望远,拓宽国际视野,对标一流,构建精品专科,他们筑起三晋大地抗癌最强防线。

巍巍太行山,悠悠汾水畔。

山西省肿瘤医院坐落于太原市东北角,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最早成立的六所肿瘤专科医院之一。建院67载,几多坎坷,几多风雨,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

作为山西省唯一一所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医院是该省癌症防治工作的领跑者。它的发展,一直都受到政府、社会的殷切关注和大力支持。

医院也未曾辜负政府、社会的期待与信任,尤其近些年来,在医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院3000多位职工的奋力拼搏中,厚积薄发,奋进如潮,各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与时代同行,正是不懈的追寻和探索,让这所医院更加焕发出勃勃生机,展现出昂扬向上的发展前景。

2019年9月,《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走进山西省肿瘤医院,记录下医院当前发展建设的点点滴滴,定格医院美好转变背后的付出与坚守,诠释医院锲而不舍的责任与担当。

高瞻远瞩布新局

2019年初,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一组最新数据,近10年来,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每年保持3.9%的增幅,死亡率保持2.5%的增幅,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元,人民群众正日益受到癌症的威胁。山西的发病情况也不例外,尤其是胃癌和子宫颈癌的发病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癌症防治,不再是简单的卫生问题,也是重要的民生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在山西省肿瘤医院院长张桓虎看来,癌症防治,不光要“治”,也要“防”。站在山西省癌症防治的“金字塔”顶端,山西省肿瘤医院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全省建好“治”和“防”两个系统。

然而当下,由于山西地处内陆省份,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不及一线城市,越来越多肿瘤患者选择在北京、上海、广州,甚至跨出国门看病就医,大城市“一号难求”的现象普遍存在,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日益凸显。

面对如此现状,张桓虎提出,当前最要紧的任务是尽快提高医院疑难病症的诊疗服务能力,让老百姓能够就近享受国内一流水平的肿瘤诊疗服务,逐步缓解患者看病难现象。

为实现这一目标,医院积极申报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和山西省“136兴医工程”项目,争取到国家1.5亿元的资金推动医院提升诊疗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对疑难重症诊治服务的需求。

同时,医院积极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洽谈,期望能建立“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进一步得到国内一流水平肿瘤医院的帮扶。

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省卫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医院的不懈努力,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亲临山西省肿瘤医院,就双方如何共建“肿瘤防治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进行洽谈并达成共识。

“与中科院肿瘤医院合作,是推动医院发展的一次新的尝试与探索。我们希望能够借助中科院肿瘤医院在全国肿瘤防治领域的龙头优势,加强医疗技术、管理能力、科研项目、人才培养、远程医疗等方面的建设;引进他们的新技术、新项目、新理念,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品牌影响力,让患者就医更加方便可及;也为医院下一步全面创建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国内一流水平肿瘤医院奠定基础”。

但是,提高诊疗能力,仅能解决现患病人群的问题。针对山西省的现实来说,加强癌症预防和早诊早治,同样刻不容缓。

“来到医院的患者,大多是中晚期,本身就很痛苦,诊疗花费也高,而且诊疗效果也不如早期发现的患者好。如果能抓好预防,提早发现提早治疗,既能减轻家庭负担,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有保障。”张桓虎说,只有这样,才能让三晋的百姓受益。

为此,医院不仅在加强癌症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加强基层肿瘤专业人才培训、加快推进肿瘤体检中心等方面的建设,还在积极推动省级癌症中心的成立。

经过多方努力,10月16日,山西省癌症中心正式挂牌山西省肿瘤医院。

张桓虎表示,该中心成立后,实现了与“国家癌症中心”的互联互通,将充分发挥山西省肿瘤医院在诊疗、防控和研究等方面的资源以及优势,承担起全省肿瘤登记、防控、筛查、早诊早治、防治研究、技术推广以及肿瘤防治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等重要任务,更好地来推动肿瘤防治“关口前移”,降低癌症带来的社会负担,增进群众的健康福祉。

在这之前,医院就已经在布设惠及山西3700万群众的三级肿瘤防治网。这包括在省内牵手64家医联体合作单位和151个肿瘤、病理专科、乳腺肿瘤专科联盟单位,建立了45个肿瘤随访登记点和27个早诊早治基地,基本形成了覆盖山西省的肿瘤防控联动网。在华北地区,医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等进行合作,形成区域内的肿瘤防治协作网。在海外,医院与国际抗癌联盟(UICC)、MD安德森癌症中心、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等国际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建立国际间肿瘤防治交流网。这张网络,将为更好地发挥省级癌症中心的职能,做好癌症的预防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推动癌症预防筛查、早诊早治,以及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肿瘤规范化诊疗和预防的整体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防”和“治”两个系统建好后,将为山西本地3700万百姓筑起癌症防治的保护网,更好地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张桓虎山西省肿瘤医院院长

文化润物细无声

除了对医院有清晰的规划和明确的布局以外,医院也十分重视文化内涵的建设。

“这是医院的软实力,也是医院的灵魂 所在。”

所谓医院文化,是医院价值观在其指导思想、经营理念、管理风格和行为方式上的反映。具体来讲,是医院在一定的文化传统、地域文化特色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院特色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工作作风、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这些要素经过长期的整合、沉淀,像空气一般,无声无息地浸润着每一个人的灵魂,指导着包括职工和患者在内所有人的思想观念。

如何建好医院文化,并将好的文化传承?

在张桓虎院长看来,应该首先从物质文化着手,逐渐向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深入。

物质文化,简单来说,包括医院环境、服务设施等。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容易得到改观的一个方面。

履新以来,张桓虎力求将医院打造成一所“花园式的医院”。一年多的努力换来了随处可见的绿植花卉、人文景致,院容院貌焕然一新,医院也增添了许多新的活力。舒适、便捷、安全、优雅的就医环境;功能齐全、人性化的设施设备等,不仅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就医条件,也为职工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

在制度文化方面,医院也不遗余力,积极推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行为,仅2018年新增制度70余项,有力地促进了医院良好文化的形成。

在行为文化层面,职工良好的医疗水平、言行举止、穿着装束、精神风貌、风度气质等,总能无形中向患者传达一种亲切感、信任感;也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医疗技术有赖长久的钻研和练习,但服务态度可以立即改善”,医院要求职工以真诚的微笑、朴素大方的仪容仪表面对患者,把仁爱的心体现在服务上。

在精神文化建设层面,除了对医师节、护士节、医院文化节进行特别的设计外,还重点加强了医院文化走廊、院报、院刊、院内外网站的建设。文化宣传部部长霍仕俊指出,医院力求将这些媒介,打造成日常弘扬正能量的主阵地。为了能更贴近群众,对网站页面和报道形式都进行了改版。在内容选取上,主要选用医院不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卫生行业新风以及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进行报道,以期达到加强医院医德医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

医院精神文化建设的另一个层面,是要形成自上而下统一的管理理念,并用这种理念,引导医院的发展方向。

具体而言,面对全院3000名职工和每年近9万人次的住院患者,院长张桓虎提出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让职工幸福、患者满意”的口号。

“职工是医院的宝贵财富,没有职工的满意,就不可能有患者的满意”。

患者的满意,在一定程度上来自职工发自内心深处的努力和帮助。让职工幸福,正是开启这扇大门的“钥匙”。

正是得益于这样一种理念,对职工的精心呵护,已经成为医院领导干部的一种行为习惯。久而久之,凝练成了医院特有的文化。

让职工幸福,最为关键的是,要为职工搭建干事创业的良好平台、建设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福利待遇等。比如,此次与中科院肿瘤医院合作主要目的之一,也是要在博士生定向培养、人才互派交流、科研项目协作等方面为职工提供成长发展的空间和锻炼学习的机会。

不论是改善环境、规范行为,还是完善制度、塑造精神,都使得医院的文化内涵得以提升,逐步形成“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特有文化,进而更好地引导着所有职工和患者的行为。长期来看,这将提升全院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职工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挑战。

患者服务求创新

无论是医院的战略抉择,还是文化的建设与传承,最终只有一个落脚点,一定是为患者服务,张桓虎向《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强调。

从门诊挂号、住院引导,再到护理服务、药事管理,山西省肿瘤医院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这其中,凝结着全院职工的付出。

山西省肿瘤医院门诊部,几乎看不到患者大排长龙的现象。能看到的是摆放的鲜花、醒目的标识、舒适的按摩椅和正在倾听健康讲座的候诊患者。而预约挂号、候诊提醒、查费缴费、查看报告等,患者只需要在手机或自助机上轻轻一点,就能轻松完成,这些已成为医院创新服务的重要体现。

“医院工作人员让我安装了‘健康山西APP’,并关注了医院微信公众号,我无论是想挂号缴费,还是查看报告结果等,甚至查看住院费用一日清单、住院病历、邮寄病案等,都能在手机上完成,比原来方便多了。”一位患者说道。

穿着红马甲的门诊护送小分队,穿梭在医技楼和门诊部之间,护送患者预约、缴费和检查。这一桩桩举措,使得医院多次在“全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中”获得 表彰。

面对每年近9万人次的住院患者,医院不仅采用信息化手段让患者“少跑路”,还着重在为患者提供方便、改善服务及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等方面下功夫。

针对患者这种心理,住院部制作了患者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住院流程、住院配合注意事项、辅助检查告知等手册,安排专人讲解,帮助患者尽早了解住院治疗的相关信息,消除患者顾虑。

而且,住院部对医护、导诊员进行培训宣导沟通技巧,积极应对患者咨询,正确疏导患者焦虑。面对焦虑的患者,住院部主任甚至亲自上手示范,如何向患者清晰讲解术前需要完成的检查项目、检查地点以及术后最重要的配合内容等。

同时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多的方便,住院部还特意开设了失物招领、雨伞借用、轮椅借用等服务。

这一切改变的初衷,都站在了患者的角度,想其所想,忧其所忧,用真诚打动 患者。

除了为患者着想以外,医院也不忘为患者的家属考虑。

“为了减轻家庭的照顾负担,也为了让患者享受更加专业的护理服务,医院在省内率先开展了‘无陪伴护理服务’”,护理部主任介绍说。

患者根据自身需要,可以申请入住每个病区的“无陪护病房”,护理人员会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服务。

“我家是外地的,来了老伴和两个儿子,第一天下来,感觉留一人就够了,多了浪费也耽误他们”。

“护士帮助我锻炼,我不好意思不 配合”。

病区护士、护士长时常会收到患者这样的反馈。而且,“整个病区安静了,查房时,能听到患者更加真实的感受”。

一路走来,“无陪伴护理”实现了“患者安心、家属放心、医生省心、护士悦心”的四心目标。“能得到他们的认可我也感到很欣慰”,护理部主任说。

而对于患者的安全合理用药,医院也下足了功夫。

医院借助信息化手段,将405种常用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制作成微视频或小动画,配上了有资质药师的姓名和照片,推送给患者,患者回到家中,即使忘记医嘱也可以在微信中自助查询了解药品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信息。“这相当于实现了远程用药指导和居家药学服务,患者用药更加科学,也更加安全”,药学部主任郝志英说。

与此同时,医院也特别重视合理用药管控,将营养支持类、免疫调节类、神经营养类等五大类114种辅助药品纳入了日常的绩效考核,设定了用药适应症、溶媒选择、化疗药渗出处理等12项指标,建立了“处方前置审核”“处方周点评”“月总结”“肿瘤用药评价体系和药学服务路径”等机制,一系列有效举措促使合理用药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患者也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医患关系也更加和谐。

在山西省肿瘤医院,让记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的是管理者对防癌抗癌事业坚定不移,医务人员对医学事业孜孜以求,他们虽属不同的角色,处在不同的岗位,却站到了同一条战线,凝心聚力,全力拼搏,用坚实的臂膀为三晋百姓撑起了一片健康幸福的蓝天,为健康山西、健康中国的建设贡献了应有的力量。

山西省肿瘤医院

猜你喜欢

肿瘤医院山西省癌症
·更 正·
BCAA代谢异常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FBP1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德尔菲法构建肿瘤医院ICU患者身体约束评估量表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服务人民 奉献社会——牡丹江市肿瘤医院发展纪实